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析

贾春梅

富宁县人民医院,云南文山 663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展开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手段的观察组各67例患者,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中相关数据明确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给予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不良事件的降低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急性脑梗死;应用

引言: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脑供血中断所致,脑组织的缺血会引起相关功能损伤,起病突然且危害性较高,而为能够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还需在其治疗期间展开针对性护理服务,从而改善其预后。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列入实验的134例对象均为院内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完成。患者年龄均在52~73岁区间,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1.28±3.45)岁,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36、31例(62.553±4.22)岁。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以此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手段,可从以下几点展开:(一)组建专项小组,提前成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由神经内科医师、护士、心理师、营养师与康复师组成。(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因多数患者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还需实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叮嘱其相关注意与配合事项。对于情绪状态不佳的患者,可通过分享成功案例的方式来增强其治疗信心,以此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1]。(三)分阶段康复护理单元①卧床,在患者卧床阶段,还应当将其肢体放置正确功能位,并定期帮助其完成体位调整,对其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加快血液循环;患者病情稳定后就需辅助患者展开被动训练,包括上下肢屈伸、外展内缩等,在其具备一定能力后即可引导其主动完成,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②坐位,协助患者为坐位,可先在后背放置支撑物,在患者能够自主坐立后即可将支撑物撤除,采取前后摆动双臂与高举等方式让患者上肢关节得到锻炼。同时还需进行手部细微动作训练,通过选择手腕、抓拿物件的方式来提高患者收治活动度与抓握能力。③离床,帮助患者完成站立,逐渐延长站立时间,需注意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多鼓励患者,在患者可长时间站立时即可让其借助拐杖进行行走,随后进行上下楼梯锻炼。需注意的是,还应当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训练时间、强度的控制工作,确保可在患者耐受范围内[3]。(四)饮食及吞咽、认知障碍护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方案,可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保证营养的充足性。若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可通过咽部冰刺激、舌部运动训练、咽收缩训练、空吞训练的方式来改善患者吞咽能力。若患者认知能力受损,还可从简单的字词识别至词句段落的阅读练习,叮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与其讲解一些生活事物,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五)出院指导,出院时需告知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运动锻炼习惯,定期回院复查[3]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在护理前后利用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展开评估,分值在0~42分之间,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反之为重。②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时可应用Barthel量表,从进食、穿衣、如厕、行走等多方面展开,满分为100分,得分高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性。③不良事件,详细记录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算占比,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评估所得,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指数明显提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n/%),x±s)

组别

n

NIHSS(分)

BI指数(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7

18.45±2.99

12.61±2.13

63.75±4.02

71.53±3.62

观察组

67

18.63±2.75

7.92±1.64

64.19±3.78

82.93±3.75

t

0.308

10.835

0.126

8.16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整体来看观察组仅发生3例,占比为4.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20.90%),将其对比后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x±s)

组别

n

跌倒

坠床

褥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

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67

2

1

5

2

4

14(20.90)

观察组

67

0

0

1

1

1

3(4.48)

X2

7.234

3.772

10.918

5.291

8.672

13.5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有着危重性、病情发展快的特点,致死率极高,若未能及时展开救治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包括运动、认知、吞咽等,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损伤,还应当在其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肢体功能训练、认知、吞咽等方面展开,而且在康复师、营养师、心理疏导师等一系列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可使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减轻,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莉菲. 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3, 35 (18): 178-180.

[2]盛玲凤,汪月. 精准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 (35): 129-131.

[3]李盼. 多学科协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2, 34 (16): 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