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宗教与戏曲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传统戏曲中的宗教题材屡见不鲜。但是,台湾的戏曲演出取材中,因为经营者的个人信仰,他们创作“基督戏曲”,是藉以传扬教义。本文从台湾基督京剧、歌仔戏的演出现况,梳理宗教与戏曲的关系,并且从“宗教思维”的角度,提出基督戏曲在台湾出现的合理现象。

  • 标签: 基督教 歌仔戏 京剧 宗教思维
  • 简介:20世纪初,基督青年会已在中国天津、香港、上海、北京、广州等重要城市相继建立。此时的武汉三镇由于近代文明的影响,新型工业、新式教育、商业贸易呈现出初步的繁荣。一批知识分子、工商界上层、教会领袖等开始热衷于推动新的社会风尚。基督青年会在武汉的活动由此应运而生。早在1906年,教会所办的文华书院、博文书院、仁济医学院等出现了基督青年会的校会活动。与此同时,基督青年会北美协会把在远东扩展青年会运动的目标放在了汉口等城市。北美协会当时筹款200万美元,并决定四分之一用于在中国的八个大城市修建有现代设备的青年会会所,汉口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 标签: 基督教青年会 武汉 大城市 20世纪 近代文明 新型工业
  • 简介:<正>既定的题目不能不令人想起刘小枫著的《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1988),作者是中国大陆的一位年青学者(当时才三十岁出头),早年熟谙中华文化,后来广阅西方文学,受存在主义的作品,尤其是祈克果(Kierkegaard)及陀思妥耶夫斯基(Doestevyeski)的影响,归依基督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克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十岁 三联书店 千江有水千江月
  • 简介:在欧洲中世纪,产生了有别于希腊、罗马传统艺术的独特的基督艺术。基督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高度概括的寓意图像、象征记号,到后期形成圣像画独特的语言体系的发展过程。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淳朴自然的写实主义绘画,它所传达出的象征和寓意,内涵朦胧,给人以难以言传的美感。圣像艺术本质上是借助造型艺术形式表达神学意义的一种象征艺术。

  • 标签: 基督教 圣像画 图式 象征 寓意
  • 简介:基督文化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国外传教士和本土传教人员则成为重的人力资源,教会兴办的学校、医院、福利院等社会事业,为云南基督社会工作的兴起提供了重保障。云南基督的社会工作服务可以分为宗教一社会型和社会一宗教型两种模式。应采用“整合资源、融入价值、促成行动、稳定制度、发扬特色”的建设思路,解决云南基督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 标签: 云南 基督教 社会工作
  • 简介:在当前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基督的传播呈方兴未艾之势.那么,基督作为现代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在中国广大乡村迅猛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文章试图对其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初步探寻,认为国家宽松自由的宗教政策、信仰多元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弱化、社会公共福利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政府服务与农民的期望存在差距等,是农村基督迅速发展的原因.

  • 标签: 农村 基督教 发展机理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有13所基督大学。这些基督大学最初都坚持传教的宗旨,体现在校训文化、课程设置、校园宗教活动、校长垂范等方面。但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中国兴起非基督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基督大学先后在中国政府注册备案,办学宗旨也发生了转变,表现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宗教课改为选修,普遍出现英语授课,广设职业课程。基督大学在中国生存发展达半个多世纪,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入乡随俗、与时俱进。

  • 标签: 基督教大学 办学宗旨 世俗化 中国化
  • 简介:日本推理小说之神岛田庄司没有得到国内学界的应有重视。他的推理小说《灵魂离体杀人事件》以本格推理中少见的社会派视角,展现了人性的罪恶,审视了人的罪性,揭示了蕴藏在人灵魂中的多重角色,小说所体现的对人的罪性的思考以及对以耻感文化为显著国民性的日本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 标签: 基督教 罪感思想 岛田庄司 推理小说
  • 简介:儒家学说强调修身养心成为圣贤之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达致目标,一切以人为本、从人心出发、以人的语录为课本、以人为学习楷模,没有拯救、赦罪、审判、终极盼望等教导。21世纪的中国文化面临挑战,致使中国历史与文化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种特别沉重而且紧急的文化危机感[1]是包括一切受华夏"文化之根"——儒释道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共同担心、忧虑与承担之情结所在。为了能够使给社会与文化带来负能量的儒家文化得到转化与更新,从而给社会与文化带来正能量的释放与推动;给失德的社会与文化带来正面的积极的道德价值的教育与引导,[2]中国基督徒应该勇敢地站起来,虽然深知与其"道不同",但存着敬畏上帝与"知本"[3]的心与其相谋,为儒家学说修为致圣思想把脉,分析其利弊得失,正如神学家余达心牧师呐喊的那样使之归于真自由、真理。[4]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 修为致圣 基督教 更新转化
  • 简介:基督人本主义原则与安妮·塞克斯顿的诗作有着理论与实践一般的辩证联系,是其创作的驱动力之一;其诗歌以人及其力量为中心,以自我实现为目标,使人神圣化,从而将人从传统权威主义宗教偶像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是该原则在文艺创作领域的本质体现;她的诗歌所指涉的正是埃·弗洛姆提出的基督权威主义和人本主义原则,是二者斗争的竞技场,称之为一位重要的宗教诗人实不为过。

  • 标签: 基督教 安妮·塞克斯顿 权威主义 人本主义
  • 简介:5月18—19日在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由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主办,重庆华严寺、北美华人基督学会和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协办。会议主题为“缘起与创造”。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理事长、华岩寺方丈、重庆佛学院常务副院长道坚法师,北美华人基督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主编崔明晨,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国,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山东大学刘新利教授,普陀山佛教协会惟海法师等3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杨玉辉教授主持。

  • 标签: 普陀山佛教协会 基督教 学术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在中国基督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稀缺的、珍贵的圣乐遗产。这些古圣诗不仅具有崇拜礼仪的歌唱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献的研究价值。由于历史语言原因,这些圣诗歌词艰深难懂。为了保持文字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尊重不同信仰传统的宝贵内容,体现基督的丰富,教会的合一,因此文字虽较古雅,但因其历史意义,仍保持原文刊出。[1]使徒保罗教导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要用悟性歌唱,[2]意思就是要理解歌词的内容,要明白所唱的信仰。本文列举四首著名的古文体风格的中国基督赞美诗,从历史背景和歌词意义角度进行剖析,期望有益于读者领悟这些诗歌。

  • 标签: 悟性歌唱 中国基督教古文体赞美诗 注释
  • 简介:夏门,别称鹭岛,是一座为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城市。它是美景之都。海天一色,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置身其中,仿佛行走在人间仙境。它也是文化之都。厦门历史悠久,但它的历史地位直到明未清初才有所彰显。

  • 标签: 厦门 基督教 中华 历史
  • 简介:如何应对日耳曼民族的武力传统,是中世纪基督会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基督会以“正义战争”之原则对武力的使用加以规范,借助于“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休战”运动,将武力的使用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基督会对世俗骑士的武力加以利用和引导,规定骑士应尽的社会义务以及应有的道德风范,逐渐将世俗骑士从社会暴力的制造者转变为教会的保护者和“基督的战士”.

  • 标签: 正义战争 上帝的和平 上帝的休战 基督的战士
  • 简介:古代的教化理念,既有实践性的一面,更有理想性、超越性的一面,其间包含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教化是一个社会精神风貌整体保持向上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时代形成“向善的力量”的根本途径。各种教化理念与政治和现实生活的全面解构,是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状况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教化理念的积极重建,应该是当下和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 标签: 教化 德性 社会化 文化传承
  • 简介:自古以来,淮安就是有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既有淳朴自然的山水风光,又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宛如一幅风光秀美的画卷;既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又是著名的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

  • 标签: 基督教堂 淮安 江苏省 和谐 山水风光 旅游胜地
  • 简介:现代工业社会扭曲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人格分裂.保罗的情感被母亲控制,以致宗教信仰动摇、行为失范,在基督道德和世俗生活中徘徊,在灵与肉的选择中陷入迷茫.为了突破困境,他摆脱母亲的控制,放弃纯粹的精神或肉体之爱,在宗教道德的指引下,构建灵肉统一的新生活.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作者在大工业社会背景下,为陷入宗教道德与世俗生活困境的人指出的得救途径.

  • 标签: 《儿子与情人》 基督教道德 世俗生活
  • 简介:大花苗族被迫迁徙到石门坎,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政治上毫无地位,受封建统治者和当地彝族土目的统治,人们在精神上对宗教产生了特殊的需求。石门坎是汉、苗、彝、回多民族聚集地,但儒释道思想、彝族宗教和伊斯兰教等影响微乎其微,而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又满足不了这一需求,这为基督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心理的基础。

  • 标签: 基督教 石门坎苗族 文化心理基础
  • 简介:书法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书法是通过汉字为载体的线条造型艺术。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恒久的影响力,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书法家凭借深厚功力和纯熟技法,借助特殊的书写工具,运用书法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通过笔法、结体、章法等进行审美理想的追求,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字里行间,抒情达意,表现喜、怒、哀、乐,情动于衷而达于笔端,塑造出千姿百态,富于生命力的线条,创设出一个个变幻不可端倪的艺术境界,引导欣赏者与书法家进行情感交流,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间,神游物外,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 标签: 书法教学 教化功能 造型艺术 美育教育 审美价值 书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