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区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体积情况,并根据基底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区dVRS等级的差异,比较不同基底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体积差值(△基底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体积与基底区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区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体积及△基底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体积随着基底区dVRS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体积与基底区dVRS等级呈正相关性(rs=0.695,P<0.001);在对年龄、糖尿病史进行协因素校正后仍具有正相关性(rs=0.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776,95%CI:1.372~2.141,P=0.008)、糖尿病史(OR=1.513,95%CI:1.129~1.954,P=0.011)和基底区dVRS等级(OR=2.855,95%CI:2.367~3.283,P=0.006)为基底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底区dVRS等级单独预测基底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11~0.792,P<0.001),灵敏度为61.89%,特异度为83.59%;年龄、糖尿病、基底区dVRS等级联合预测基底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7~0.878,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5.19%。结论基底区dVRS对5年后基底的萎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扩大血管周围间隙 基底节 萎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AAV合并双侧基底钙化,临床表现为上下呼吸系统、肾、神经系统受损、椎体外系症状,同时脑CT提示多发对称性脑钙化,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作一复习,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 标签: ANCA 血管炎 双侧基底节钙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底神经钙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头颅X线平片或头颅CT扫描可见基底神经的广泛钙化

  • 标签: 基底神经节钙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伤后基底区小血肿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外伤后基底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后基底区小血肿诱因包括基底区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经由针对性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量表进行评分,死亡4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10例,中残18例,良好31例。结论基底区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均为外伤后基底区小血肿的诱导因素,必须要强化发病机制研究,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确保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外伤 基底节区小血肿 成因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约75%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出血部位以基底区多见。目前,对中量(30~40ml)出血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仍存争议。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42例中量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探讨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笔者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 简介: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而发生于基底区较少见,临床上常诊断为基底胶质瘤.该肿瘤多发生于儿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我科收治2例基底区生殖细胞瘤,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基底节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瘤
  • 简介:近年来,随着CT、MRI、TCD等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外伤性基底区脑梗死得以及时发现,其治疗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儿童颅脑外伤后该部位的脑梗死相对少见。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与儿童基底区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外伤后局部的微循环变化以及生物化学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急性脑梗死24h内头颅CT扫描大多数不能显示,故而在儿童脑外伤患儿中,提倡行头颅MRI检查,以便早期做出诊断对患儿的预后有巨大的帮助。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外伤性基底脑梗死患儿18例,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 标签: 颅脑外伤 基底节梗死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在高血压基底区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区脑出血患者52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2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例数分别为11例、23例、11例、4例和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好、损伤小、病残率低的手术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 简介:摘要生物素-硫胺素反应性基底病是一种罕见的、可治疗的常染色体隐性神经代谢性疾病,由编码硫胺素跨质膜转运蛋白的SLC19A3基因突变引起。文中报道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伴有运动功能减退、眼外肌麻痹及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29岁男性患者,头部影像学特征为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基因检测确诊为生物素-硫胺素反应性基底病,经予生物素+硫胺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病灶消退。

  • 标签: 癫痫 生物素 硫胺素 生物素-硫胺素反应性基底节病 SLC19A3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复查CT发现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平均约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小骨窗 微创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区脑出血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为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底脑出血患者19例,其中左侧基底脑出血10例,右侧基底卒中组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2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汉诺塔试验(TOH)分别对左右侧基底区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基底区脑出血组在WCST错误率、完成分类数、TOH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左右比较显示左侧基底脑出血组在WCST保持性反应率和TOH时间显著好于右侧基底区脑出血组。结论基底区脑出血患者表现有多项执行功能障碍,且左右基底出血组有所不同,提示可以根据基底区损伤的部位选择康复训练项目。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执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外伤性基底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持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节血肿 颅脑创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