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由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其末端分叉为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属于后循环系统(或称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脑干、小脑、丘脑、部分颞叶及枕叶的血流,这些结构大多位于后颅窝.许多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 脑梗死
  • 简介:摘要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ABAO)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亚型,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早期开通闭塞血管是治疗ABAO的关键。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桥接治疗)对于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然而,迄今尚未针对后循环卒中的再灌注治疗进行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文章就ABAO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基底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血栓 动脉溶栓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与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4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1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好,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后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良好;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侧支血管代偿差,4例虽经溶栓治疗无好转后死亡。结论基底动脉闭塞若侧支血管代偿充分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串联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串联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CD对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我院2004年~2013年TCD诊断的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诊治的病例。结果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增厚29例,颈动脉见斑块16例。6例经颈椎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均具有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及频谱特征。57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结论TCD检查对于诊断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在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血流参数上有很高的特异性,对指导预防及早期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TCD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25例,对发病时间在4.5 h内且具有静脉溶栓适应证者,先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联合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对不适合静脉溶栓治疗或发病时间在4.5~24 h的患者,给予单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或结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90 d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患者的预后。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比较其中心源性栓塞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差异。结果24例患者血管成功再通,1例患者血管再通失败。术后90 d随访时患者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8例,死亡6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闭塞部位为基底动脉上段4例、中段10例、下段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闭塞部位为基底动脉上段0例、中段6例、下段5例,心源性栓塞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基底动脉闭塞部位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部位与闭塞病因有关。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支架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疾病发展的预测和治疗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为BAO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患者分为严重卒中组及轻、中度卒中组,病情进展组及未进展组,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结果在严重卒中组男性、吸烟史和入院时体温升高率高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而脑梗死病史少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吸烟史和入院时体温升高为影响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05和0.070,95%可信区间为(0.182,0.902)和(0.020,0.242)。发病前有前驱症状为影响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的显著保护因素,OR=0.435,95%可信区间为(0.212,0.894)。结论本文探究了对BAO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可能会在BAO病情的预测及治疗方面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基底动脉闭塞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不同病变部位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EVT)策略选择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自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105例行EVT的AVBAO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起病形式、影像学检查结果、EVT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依据DSA造影结果将病变累及部位分为4部分:基底动脉(BA)上段、BA中段、BA下段及椎动脉颅内段(即V4段),合并串联病变者以远心端病变部位记录。比较4种不同病变部位患者发病危险因素、EVT开通策略及随访90 d时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4组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及病因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接受急诊支架植入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4段患者比例最高(79.55%),其次为BA下段(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动脉穿刺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下段患者开通时间最长[115.0(81.0,163.0) min],BA中段最短[87.5(58.8,13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时4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AVBAO病变部位患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宜采取不同的EVT开通策略。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溶栓治疗 开通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5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治疗,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基底动脉,其中mTICI 2b级3例,3级12例。一次实现血管再通成功11例,3例取栓2次,1例取栓3次。术后24~48 h复查头部CT未发现颅内出血病例。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4.8 ± 2.1)分比(16.1 ± 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可以提高血栓抓取的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Penumbra抽吸导管 Solitaire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5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治疗,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基底动脉,其中mTICI 2b级3例,3级12例。一次实现血管再通成功11例,3例取栓2次,1例取栓3次。术后24~48 h复查头部CT未发现颅内出血病例。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4.8 ± 2.1)分比(16.1 ± 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numbra系统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可以提高血栓抓取的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Penumbra抽吸导管 Solitaire支架
  • 简介: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carotidarteryocclusion)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动脉夹层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颈内动脉阻塞,其占所有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的10%~15%。临床表现多样,30%~40%可无症状,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良好;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小卒中甚至致残性卒中。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ARTERY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阻塞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末段动脉瘤显微外科术中采用基底动脉临时阻断(TBAO)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基底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非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术中采用TBAO与非TBAO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单次阻断不超过5min比较安全,超时或重复阻断则病残和死亡率增加;TBAO应慎重地用于术前不良分级、老年和多发性动脉瘤的患者,阻断的同期使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0mmHg)应视为禁忌.结论基底动脉动脉瘤早期外科治疗中采用TBAO较非TBAO疗效好.

  • 标签: 基底动脉动脉瘤 临时阻断 显微神经外科
  • 作者: 查明明 李芸 吴敏 黄抗默 刘锐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南京 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 21000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南京 21000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 210002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首选机械取栓(MT)和其他类型的血管内治疗(EVT)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急性VBAO并接受EVT的患者。根据首选EVT方式将患者分为首选MT组(包括可回收支架取栓及直接抽吸取栓)和其他类型EVT组(包括动脉溶栓、动脉内替罗非班、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对两组患者间特征进行对比,选取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存在统计学差异趋势(P<0.1)的变量进行倾向评分的计算,并将倾向评分作为协变量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进行校正,以分析治疗方式和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统计学关联。结果一共纳入107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25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2岁。总体成功再通率为82.2%(88/107),出院后90 d和1年期良好结局(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0~3分)比例分别为33.6%(36/107)和37.1%(39/105)。首选MT组患者手术年份晚于其他类型EVT组(中位数:2017年比2015年,P=0.017),房颤病史的比例显著较高(21.6%比0,P=0.002),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中位数:26比23,P=0.049),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较低(中位数:6比7,P=0.027),预估闭塞到穿刺时间较长(中位数:367 min比283 min,P=0.023)。两组患者的卒中病因学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首选MT组接受器械补救治疗的比例更低(28.4%比54.5%,P=0.009)。校正倾向评分后,首选MT组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EVT组(比值比5.201,95%CI 1.562~17.317,P=0.007),其他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病因分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首选MT的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EVT组(比值比7.859,95%CI 1.469~42.042,P=0.016),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分型中两组患者成功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3.739,95%CI 0.613~22.812,P=0.153)。结论在急性VBAO患者中,首选MT的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EVT,再通差异主要体现在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群体中。两组患者有着相似的90 d和1年期临床结局。

  • 标签: 卒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药物及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预后良好患者的脑血流代偿特点,总结两种治疗患者的侧支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有后循环缺血症状且治疗后预后良好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依据住院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联合血管内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通过对患者DSA中侧支代偿途径的描述,分析两组患者启动侧支代偿通路的多少及途径,总结两组患者侧支代偿模式特点,进一步探讨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患者在选择治疗策略时评估侧支代偿模式的重要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3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45~76(59±10)岁。32例患者的代偿途径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13例,40.6%)、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10例,31.2%)、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吻合支(8例,25.0%)、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吻合支(2例,6.2%)、未启动侧支循环(11例, 34.4%)。其中药物治疗组多数存在侧支代偿(14/15例),且以后交通动脉代偿为主(10/14例);联合治疗组多数不存在侧支代偿(10/17例),且侧支循环途径以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吻合支为主(6/7例)。结论治疗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时,药物强化治疗侧支代偿较好的患者及联合血管内治疗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侧支循环 血流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例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械取栓,其中4例实现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1例术中血栓脱落至远端小动脉;术后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1例术后因小脑大面积梗死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3分)4例。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Solitaire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