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据2012年6月6日KitzmanJO[SciTranslMed,2012,4(137):137ra76]报道,用从1例孕妇及12例即将成为父亲的人身上获取的DNA样本重构了一个人类胎儿的全部基因序列。

  • 标签: 人类胎儿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序列 MED DNA
  • 简介:基因选择的背景1提高奶牛生产效率的科技领域物质基础:优良品种;物质条件:饲料营养;技术措施:经营管理:健康安全:疾病防治,简单概括为四个字:种、料、管、病。遗传育种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科技贡献率占到40%以上。

  • 标签: 基因组 奶牛 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 科技贡献率 优良品种
  • 简介:五唇兰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以及此生代谢产物,DNA提取较为困难。为获得高质量的五唇兰基因DNA,文中采用传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常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和改进的CTAB法对五唇兰基因DNA的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比传统CTAB法和常规SDS法都好,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DNA,电泳条带清晰,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为2.0以上。

  • 标签: 五唇兰 基因组DNA 提取
  • 简介:小儿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也称为成神经管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脑肿瘤。近期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同时公布了“Subgroup-SpecificStructuralVariationAcross1000MedulloblastomaGenomes”等2篇文章,报道了1087个独立髓母细胞瘤样品基因,从中发现亚型特异性结构及序列存在差异,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Online。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癌基因组 小儿 成神经管细胞瘤 恶性脑肿瘤 特异性结构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9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核酸(DNA和RNA)快速扩增技术,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速度大大加快,可在3分钟内将基因片段扩增10亿倍,迅速识别出病原菌。疾病快速诊断有望很快成为现实。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分析师》杂志上。

  • 标签: 基因组片段 聚合酶链式反应 时间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物理学家
  • 简介:目的药物基因学方程对华法林剂量的预测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种族和包括华法林剂量在内的多种临床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接受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中,验证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剂量的影响,并分析药物基因学方程对华法林不同剂量范围的预测效果。方法在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为1.6~2.5)的中国患者队列(n=282)人群中,检测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关系。根据华法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mg/d),中间剂量组(1.5~4.5mg/d)和高剂量组(≥4.5mg/d),分别评估8个药物基因学方程在各组患者中的预测效果。预测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剂量预测值位于实际值20%界限内的患者比例(20%内患者比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MAE)。结果华法林的稳定治疗剂量在各个基因的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和野生基因型携带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YP2C9-3:P〈0.00l;VKORC1-1639A/G:P〈0.001;CYP4F2*3:P=0.025)。来自白种人群和混合人群的药物基因学方程在华法林高剂量组中预测效果最好,而来自亚洲人群的方程在中间剂量组中的预测效果更好。所有方程对低剂量患者的剂量预测效果均不佳。结论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相关。已有的药物基因学方程尚不能有效的预测华法林各个剂量组患者的稳定治疗剂量。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程 基因多态性
  • 简介:铂类药物广泛的应用于肺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铂类药物的疗效往往由于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神经毒性而受到限制。铂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存在较大的个体性差异,其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神经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铂类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和DNA修复酶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神经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神经毒性 铂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AF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基因中微卫星DNA(STR)的关系。方法肝癌组是肝癌住院患者,共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在37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62.17岁。对照组是100位无肝癌的健康个体,年龄、性别、种族与肝癌组相匹配。以静脉血采血。STR采用PCR和五色荧光自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AFP含量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结果肝癌组中AF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携带D2S1338-26基因位点的肝癌患者AFP含量明显低于未携带该基因位点者。结论D2S1338-26基因位点可能在抑制AFP产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 标签: 肝癌 AFP STR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药物基因学关联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募集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0岁以上患者,并给予常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采用光密度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稳定剂量氯吡格雷后第5日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法检测氯吡格雷的代谢和作用通路上的候选相关基因变异型(包括PONlQl92R,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以及ABCBlC3435T)。结果在2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在候选的氯吡格雷代谢和作用相关基因变异型中,仅有CYP2C19*2基因型与氯吡格雷稳定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P=0.001),其中CYP2C19*2携带者口服稳定剂量氯吡格雷第5日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1%±21.25%)显著高于非携带者(39.38%±19.44%,P〈0.001)。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临床环境相关因素后,CYP2C19*2仍与患者稳定剂量治疗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它能够解释22.2%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变异(P=0.001)。结论CYP2C19*2是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主要药物基因学相关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反应性 药物基因组学
  • 简介:自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人们就把健康长寿当做永恒的追求。齐威王、燕昭王都曾派方士人海寻仙求药,秦始皇派人人海求药未果之后,直到死前还东临芝罘(今烟台)射大鱼,终因成仙无望、气数耗尽,病死于返京途中,而在此之后,我国上至君王、下至臣民对长生不死这一美好愿望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他们诵经、净坐、体悟、食仙草、吃丹药,

  • 标签: 长寿基因 追踪 健康长寿
  • 简介:日本科学家培育出一只转基因老鼠,它的叫声像小乌。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目前正饲养这只可爱的小老鼠。这只发出“啾啾”叫声的老鼠是“进化老鼠计划”的一部分

  • 标签: 转基因 老鼠 日本大阪 科学家 进化
  • 简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及计算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考查频度较高的知识点,本文归纳总结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和二者的转换公式,选择了典型例题分析运用。

  • 标签: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计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和变异知识是高中生物里分量相当重的知识,不但是高考热点,也是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关注的热点知识。主要内容: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形成因素和特征;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形成因素和特征。随着生物科学的逐渐发展,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也会不断更新。关键词:单基因基因遗传病在高中生物教科书里,遗传和变异知识是分量相当重的知识,不但是高考热点,也是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关注的热点知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遗传病的的生物学知识,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解对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相关生物学知识阐述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基因基因 基因遗传病 生物学分析
  • 简介:摘要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生命力的前沿学科之一,本文分析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动态,并跟据发展动态,从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形式的丰富等方面探讨了基因工程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基因工程 动态 课程建设
  • 简介:四、网络世界历险"如果找到12年前的监控录像,或许就能知道哥哥获得超能力的方法;知道了方法,或许我也能获得同样的超能力;如果全班同学都因此获得超能力……嘿!不就是超人学校啦?"牛顿顿想,兴奋得几乎飘起来了。

  • 标签: 牛顿 基因 天使 网络世界 监控录像 能力
  • 简介:一、惊梦异变(上)放学后,牛顿顿抓起背包第一个冲出教室,奔到楼下跨上单车就风一般骑出了校门。

  • 标签: 牛顿 基因 天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是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每年向5亿多人传播80多种疾病,直接导致200~300万人死亡,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人类与蚊子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物理灭蚊、化学灭蚊,每一次都是蚊子胜出。近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转基因蚊子,希望能从生物方面人手,来降低其对人类的危害。

  • 标签: 转基因蚊子 人类健康 刺吸式口器 中间寄主 日本脑炎 双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