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差分VLBI技术确定空间飞行器位置的原理。在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站开展了对地球同步卫星的首次国内差分VLBI观测,实验中选择3颗角距小于15°的ICRF射电源作为参考源,克服了卫星观测的特殊性带来的困难,成功地获得了卫星信号的干涉条纹。基于条纹拟合的结果和系统差分析,估计双差单向测距的总误差约为41cm,双差单向测速的总误差约为0.148mm/s,相当于在地球同步轨道上8m的位置误差和2.8mm/s的速度误差。

  • 标签: 地球同步卫星 ICRF射电源 参考源 差分VLBI 精度估计
  • 简介:1会议基本情况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是成立于1984年的非政府组织,旨在协调民用地球观测卫星,与世界上负责地球观测卫星管理和计划的空间机构、政府间组织以及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共同解决与地球有关的重大问题。CEOS年会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于2010年正式加入CEOS,成为其成员。2015年11月4~6日,第29届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年会在日本京都举行。本届年会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承办。

  • 标签: 地球观测卫星 委员会 年会 非政府组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研究开发机构
  • 简介:在日本和歌山县,有一座海上保安厅的下里航道观测站。每当大地测量卫星露出地平线,这座观测站的激光测距仪就会向它发射绿色激光信号。而大地测量卫星表面安装着大量棱镜,可将射来的激光束按原方向反射回

  • 标签: 地球板块 板块移动 观测地球
  • 简介: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本封底、封面选用了4张卫星照片,北纬26°附近尼罗河—段河谷及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我国渤海湾附近地区的卫星照片。封底是地球卫星照片和卫星云图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宇宙中拍摄到的照片,所以叫卫星照片。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地球资源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也叫陆地卫星,是以研究地球资源和环境动态监测为目的,专门探测、普查地球资源的航天卫星。航天卫星拍摄时高度较大,因此卫星照片的覆盖范围较大。一张卫星照片可以覆盖地面34225km~2,这样把我国领土勘测一遍只需拍500张卫星照片,而利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则要拍500万张航空照片。因此利用卫星照片可以进行宏观研究。

  • 标签: 航空照片 九年制义务教育 航空测量 宏观研究 遥感器 奋进号航天飞机
  • 简介:数字地球的概念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8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召开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论坛年会上率先提出的。它是指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由海量数据组成的、能立体表达的虚拟地球。通俗地说,数字地球是将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全部用数字化表示,简单地讲,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搬进实验室和计算机。

  • 标签: 数字地球 遥感卫星 地理信息系统 加利福尼亚 科学中心 多分辨率
  • 简介:本文回顾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在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及卫星数据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我国未来对地观测卫星及地面系统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建设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中心以及实现我国对地观测连续化、卫星运行业务化、数据获取方式多样化等。

  • 标签: 对地观测卫星 地面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
  • 简介:日本当地时间2009年1月23日12时54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在日本发射升空。“呼吸”号将观测太阳发射并经地表反射的红外线,以及地表和大气自身放射的红外线,

  • 标签: 观测卫星 温室气体 升空 世界 红外线 日本
  • 简介:人造地球卫星由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飞行轨迹叫发射轨道。发射轨道包括垂直起飞段、程序转弯段和入轨段。垂直起飞段和程序转弯段都大同小异,但入轨段根据轨道高度的不同有直接入轨、滑行入轨和过渡转移八轨之分。

  • 标签: 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轨道 垂直起飞 火箭发射 飞行轨迹 轨道高度
  • 简介:目前,人类研制了多种用于开发太空的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以及星际探测器等等。它们广泛地应用于广播通讯、资源勘测、气象预报、导航定位、空间微重力试验和军事等方面,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和广泛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 标签: 人造地球卫星 应用 种类 军事效益 星际探测器 微重力试验
  • 简介:无线电协调是无线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卫星地球站的国际协调与通知登记工作,对于维护我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及地球站的国际地位,避免和减少地球站与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线电 国际协调 干扰计算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25年的建设,中国已沿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的道路健康向前发展.在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飞船上天,将要开展卫星探月的同时,更加有必要大力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卫星对地观测事业,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形成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产业链.文章从抓好地球空间信息的数据源这一角度来分析大力发展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及使之产业化的必要性,在分析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的卫星对地观测事业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 标签: 遥感卫星 高空间分辨率 地球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产业
  • 简介:卫星因其研发周期短、体积小、功能强、使用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其发展非常迅速。探讨了现代小卫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小卫星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最后阐述了小卫星、小卫星星座以及编队飞行在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现代小卫星 对地观测 小卫星星座 编队飞行 遥感
  • 简介:利用卫星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所获取的11年(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闪电资料,对全球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闪电频数约为46.2fls–1(fl为flash简写,表征闪电发生的次数),在30°S~30°N闪电数占全球闪电总数的78.1%,陆地和海洋的闪电密度之比为9.64:1。近海海域面积占海洋面积的近3成,但闪电数占海洋闪电总数的近7成,远海海域闪电的密度很小。陆地和近海海域闪电活动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中高纬度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西部,赤道附近区域相反,大陆西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东部。闪电活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两峰三谷的特征,两峰分别出现在海拔100~2400m和3300~4600m,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海拔100m以下、2400~3300m和4600m以上,这是在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闪电活动 海陆分布 季节变化 海拔高度
  • 简介:摘要 :卫星通信业务不断发展,卫星地球站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地球站供电应稳定、可靠,避免因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地面通信设备事故。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卫星地球站供电系统架构。

  • 标签: 卫星地球站 供电系统架构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