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联大,在办学上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办学经费缺乏、师资评聘不易、科学研究氛围不浓等。在抗战的大背景下,这些困难在其他学校也有一定的体现,但西北联大由于办学区域的局限性、肩负使命特殊性、党派斗争的复杂性,导致其在办学经费筹措上、图书仪器设备购置上、师资队伍建设上、科学研究等方面更显困难。当然,西北联大校方也想尽办法力图克服这些困难,尽量完成国民政府所赋予的奠基西北高等教育基础的宏远目标,为战时及战后培养了近万名优秀人才,给西北大地留下了扎实的高等教育根基。

  • 标签: 西北联大 办学困境 汉中 党派斗争
  • 简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是卢沟桥事变后教育部设立的两所国字号联合大学之一,设立的初衷是收容平津流亡师生,恢复大学教学秩序。随着战事的常态化,教育部长陈立夫开始考虑高等教育的地域平衡问题,改组西北联大之意遂起。改组过程中,面对来自校内外如潮的反对声浪,陈立犬凭借其强固的权力基础和铁腕手段,一一化解,一举奠定今日西北、特别是陕西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 标签: 西北联合大学 陈立夫 徐诵明
  • 简介:在中国历史急剧转折关头,刘季洪先生临危受命,出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三年零三月。对其任内功过,看法有异。现将其置于社会历史的大环境和人生际遇的大背景下,重新加以审视与认识,并着重通过对其在支持青年从军、学校复员迁建、以及推动教学科研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做主要工作,给以客观公正的阐述,力求还其历史本来面目,以求教于同仁。

  • 标签: 国立西北大学 刘季洪先生 青年从军 复员迁建 教学科研
  • 简介: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危急关头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保存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香火不断,促进高等教育合理布局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它所独具的光荣革命传统、优良文化传统及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与精神,给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与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立西安临大 国立西北联大 光荣传统 办学特色与精神
  • 简介:现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以来,学术自主理念一直为世界高等教育学界所推崇。尤其近年来大学精神缺失和理念滑坡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之后,学术自主思想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早期的中国大学并不缺少这种精魂。本文以早期中国大学的代表西南联大国立云大的名师潘光旦与熊庆来的一次论争为基点,个案分析,深入探讨学术自主思想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历程,史论兼容,寻找对当代中国大学的启示,呼唤学术自主,探索教育理念,重塑大学精神。

  • 标签: 学术自主 熊庆来 潘光旦 学人论政 大学精神
  • 简介:从1937年西安临时大学的成立到次年4月南迁城固,组建成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再到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以及医学院的先后独立,西北联大在历史上的存续时间仅有23个月,与同时期西南联大的实际发展以及历史影响形成鲜明的对比。借鉴我们现代大学治理的概念,能够分析出作为学校治理指导性政策的教育政令、学校治理基础的训育制度、院系管理权力分配的治理结构以及学校治理灵魂的思想管理对西北联大创建与湮灭的影响,进而引发我们对现代大学治理的反思。

  • 标签: 西北联大 大学治理 治理结构 启示
  • 简介:陕西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两大源头:陕源与京源。在陕源即将断流之际,京源济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再生之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诞生,曾成为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支撑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的擎天柱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五校分立,促进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其办学传统与精神,对陕西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全文史多论少,旨在穷原竞委,以翔实史料,着重厘清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历史渊源关系。

  • 标签: 高等教育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陕西高教发展
  • 简介:西南联大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典型的大学共同体,同为战时高等教育形态,但是大学精神的凝练培育机制和精神文化传播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影响大学办学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从形体稳固、主体理性、培育积淀、情感认同等4个方面,分别对两所联大的精神结构和精神文化呈现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两所联大在组织架构、内部治理、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两者在办学实践中维系使命、彰显精神的文化机制运行成效,并对后续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长远影响。塑造新时代高校共同体精神,需要从联大打造稳固的大学形态、实施内部科学治理、有效汲取时代精神、创新大学故事传播机制等方面进行借鉴。

  • 标签: 西南联大 西北联大 大学精神 主体理性 内部治理
  • 简介:作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唯一的国立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农学院(统称西农)的开放办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学校筹备、基础设施建设、图书仪器设备采购、师资队伍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搜集、学术交流、学生生产实习与理论比武渠道拓展、体育交流等。二是以复兴农业、建设农村为己任,面向基层,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实践。

  • 标签: 农业 高等教育 开放办学 民国时期
  • 简介:作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唯一的国立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农学院(统称西农)的开放办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学校筹备、基础设施建设、图书仪器设备采购、教师队伍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搜集、学术交流、学生生产实习与理论比武渠道拓展、体育交流等;二是以复兴农业、建设农村为己任,面向基层,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实践。

  • 标签: 农业 高等教育 开放办学 民国时期
  • 简介: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夏宣告结束,前后历时九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培养的人才,后来纷纷成为新中国各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等重大科研项目,便是

  • 标签: 名士联大
  • 简介:西南联大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非常光彩的一笔,并且有一串光辉的名字,让人敬仰和学习,他们有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有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屈守锷、陈芳允、王希季。

  • 标签: 西南联大 精神 追忆 教育史 李政道 杨振宁
  • 简介:<正>我在《西南联大——近代教育史上的明珠》一文中,论及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时说,“西南联大正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前进的”。民主与科学,既是西南联大继承新文化运动革命精神的反映,也是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绩的基本因素。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在纪念西南联大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西南联大“是我国历史上传播

  • 标签: 西南联大 民主精神 民主与科学 五·四 爱国民主运动 学术民主
  • 简介:西北民众知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西北开发和抗战建国的大局的情况下,西北师院利用本身的优势承担起唤起民众,努力推行社会教育的任务,成为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西北师院举办社教的主要内容有抗日宣传、民众补习教育和合作社训练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多次嘉奖,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教育示范区。西北师院将教育民众看作是改造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是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一种体现,同时,西北师院的实践表明高等院校有广阔的社会责任,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外,“新民德”“开民智”也应当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 标签: 社会教育 抗战时期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民众补习教育 抗日宣传 中国
  • 简介:从1938年到1946年粗略计算,西北联大师范教育的办学有8年时间,这段时间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李蒸为首的教育家们怀着强烈的教育使命感,把对师范教育的思考和当时西北的现实紧密结合,以服务地方为使命,完善师范学院的设置,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而广泛改革实践,不断强化师范教育的独立性,使师范教育办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师范教育在当时的办学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对当前师范院校的转型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 标签: 西北联大 师范教育 改革实践
  • 简介: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一九四六年,西南联大复员。三校北迁。同年十一月一日,联大校友在北平举行九周年校庆纪念,并出特刊。本文曾在特刊刊登。当时写此文,记忆犹新,保存了一些史料,可供研究西南联大校史参考。此次重新发表,只改了若干错字,其余照旧,以保留原来历史面貌。

  • 标签: 西南联大 昆明 同学 大学生 三校 学校
  • 简介:任继愈先生有一回闲谈时说起办事效率问题,他说当年西南联大规章制度很严,注册、选课都有极明确的规定,时间一过,毫无通融的余地。有一位经济学系的同学在注册处碰了壁,便写一纸申请去找一向十分关心学生的系主任陈岱孙教授,无非是想请主任帮助说情,陈先生看完以后,一言不发,慢慢地将申请书撕成两半;那位同学也很知趣,鞠了一躬便退出去了。师生未交一言,一件事就算结束了。任老感慨地说,现在扯皮的事太多了,办一件事,要说上多少的废话!

  • 标签: 西南联大 效率问题 规章制度 系主任 任继愈 经济学
  • 简介:在中国百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西南联大不仅是战争年代保存学术火种、奋激民族精神的文明堡垒,同时也以兼容并包、独出机杼的探索创制了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办学之路。其中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今天总结吸纳。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学 中国教育 教育发展史 战争年代 民族精神
  • 简介:联语昉自唐宋,盛于明清。世多作者,代有名家。大都铄古切今,丽辞深彩;编联珠玉,点缀文华。惟是览观联话,按类合辑者经常,因人分列者希简。夫联家各有生平,作手迥异风采。参互合观,唯觉百卉纷呈;区别比对,方见一枝独秀。

  • 标签: 对联 中华 丽辞 编联 联话
  • 简介:本文主要从西南联大学人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祖国的救亡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对学术的独立、自由有着极为明晰的自觉,不同的治学理路与观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会通、融贯中西、文理、古今之学,治学中的忘我之境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了西南联大独具魅力的学术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救国 独立 自由 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