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符合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促进和谐广东的重要途径。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历史文化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广东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并集中体现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已经成为新时期广东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 标签: 收入分配差距 和谐广东 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 珠三角地区 共同富裕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与外部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因此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其环比增速逐步放缓。在我国经济总值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其增幅却明显不同,现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角度来看,它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为:一是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二是对城乡不同行业的收入影响不一致;三是对沿海城镇居民收入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
  • 简介:选取1995~2015年收入差距变化较大的重要时期,从全国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等收入再分配措施入手,研究再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并利用2007~2014年31个地区的数据,研究各地区再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差距有逆向调节作用,而教育支出和农业支出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在地区层面,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农业支出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不尽相同,相同的再分配政策对一些地区收入差距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在其他地区则会扩大收入差距。基于此,提出建立与居民收入相符合的税收机制、居民平等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强化再分配收入调节功效的政策建议,以缩小收入差距

  • 标签: 收入差距 再分配 调节机制 主成分分析
  • 简介:基于1978年至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VAR模型和ECM模型,来度量全国税收总量和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税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向的,税收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会平均扩大5.038%,税收总量的增加无益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税收总量既定情况下,税收结构的当期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当期波动有显著性影响。从各个税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与程度来看,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当期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当期个人所得税与当期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税收规模 税种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 简介: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除这一“劫贫济富”的区域逆向财政机制,应逐步建立消费地导向的间接税收入分享机制和“分益制”财政体制。

  • 标签: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农”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慢,而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比较,在促进“三农”发展中作用又显得更为欠缺。由此,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与“三农”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金融政策研究”为题,试图以理清金融政策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机理为主要脉络,横向总结国外相关经验得失,纵向吸取中华三千年治国理政思想、金融发展精要,努力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民情,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以金融政策推动、以财政资金引导”,构建倾斜“三农”的普惠金融体系,以此解决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城市化 城市倾向 经济政策 城乡收入 差距分析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其中行业收入差距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自2011年之后在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文章采用了综合评价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11—2015年的数据,分析行业收入差距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联度。研究发现行业收入差距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五个不同指标的关联度均高于0.6,即关联较大,其中B2B市场交易规模与行业收入差距的关联最为密切,权益类众筹融资规模与行业收入差距关联度最小。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行业收入差距 灰色关联度
  • 简介: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 标签: 土地流转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内生转换回归 Fields分解法
  • 简介:基于1985-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与经济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然后建立研究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长期均衡关系;农村金融效率在长期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规模在短期会减少农村收入差距,而在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将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相结合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将效率提高放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首位;政府要发挥其财政职能,支持农村地区金融的完善,提高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金融规模 农村金融效率
  • 简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中国农村与城镇经济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城镇化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方面,构建了农业机械化影响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模型,发现农业机械化通过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释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城镇化,来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方面,研究发现:(1)农业机械化短期内可以推动城镇化发展,但在较长时期不显著;(2)短期内农业机械化会导致收入差距加大,但在较长时期可以显著缩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镇化的发展无法缩减城乡收入差距;(3)农业机械化较低省份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及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更为显著。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研究能够为城镇化建设及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更为精准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农业机械化 城镇化 收入差距 城镇经济部门 农村经济部门
  • 简介:为探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运用VAR模型验证我国197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变量。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区域图呈"S型拖尾",其影响随时间变化呈明显差异,不同时期贡献不同,可分为"阵痛期""受益期""平稳期"三个阶段;我国约在2013年度过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进入"受益期"。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冲击形成"象"型,2009年城镇化率达45.64%,出现拐点,即我国已步入提升城镇化水平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良性发展阶段。

  • 标签: 产业结构高级化 城乡收入差距 S型拖尾 “象”型 VAR模型
  • 简介:m2006年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在0.4-0.6区间,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后劲乏力。相关面板数据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在消费视角下,全国层面和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负向,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正向;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现金支出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为正向,对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负向;地区人均GDP对全国层面和各大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正向,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对全国层面和各大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负向。建议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新型城镇化推进方略。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数据
  • 简介: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女主外'观念的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 标签: 幸福感 相对收入 年龄差距 分工观念 资源交换
  • 简介:主流文献发现组织特征和制度特征都可以解释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实际决策者,其个人特征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慈善捐赠?本文利用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私营企业家一员工收入差距、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私营企业家一员工收入差距与企业慈善捐赠呈现“倒u型”特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企业慈善捐赠先提高后降低,体现了锦标赛理论与行为理论的有机统一;企业家政治身份、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等社会资本与企业慈善捐赠水平显著正相关;私营企业家一员工收入差距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倒u型”关系、企业家文化程度与企业慈善捐赠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影响。这些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私营企业慈善捐赠背后的原因以及推动我国私营企业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同时对私营企业的经营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私营企业 收入差距 社会资本 慈善捐赠 企业异质性
  • 简介: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村地区39个村72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使农户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进行重新配置,进而改变其收入结构,而立足于农村社会异质化程度逐步加大的现实,土地流转对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比于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收入的增长。一个村的土地流转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该村收入最低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 标签: 土地流转 收入增长 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 简介:殷鹏在201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社会和谐稳定与阶层固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稳定是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各类事务处理公正有效的社会状态。阶层固化则是指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很难发生变动,特别是向上流动的通道不畅,因而它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社会流动性。只有社会流动性低,才表明存在阶层固化问题,社会缺乏活力。

  • 标签: 社会稳定 固化 《人民日报》 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流动性 社会经济地位
  • 简介:基于学术史的角度,“新社会阶层”的现象及其概念的形成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新社会阶层具有两个基本意义:其一,伴随现代“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崛起的新的社会群体;其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在“体制外”部门中存在,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从新的社会群体到“新社会阶层”,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他们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体制转型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新的、重要的统战工作对象,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力量。

  • 标签: 阶级 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社会转型
  • 简介:运用48个经济体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本土市场需求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供给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同时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中的收入差距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发现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收入差距存在适度范围。适度收入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相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适度收入差距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对于发达经济体,培育中产阶级强大的市场需求更为重要;对于发展中经济体,适度收入差距所激发的产品质量分化更为有益。因此,旨在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收入差距优化方向对不同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有差别化的政策含义。

  • 标签: 收入差距 本土市场 市场需求 出口 质量升级
  • 简介:“铃——”晚自习下课的铃声响起,正在埋头奋战的童晓蓝像触了电似的,一个激灵从作业堆里拾起头来,一边把各科作业本一股脑儿塞进书包,一边急急地对同桌“四眼妹”说:“我不等你,先走了。”

  • 标签: 差距 作业 中等教育 语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