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然与实证法学博弈的最核心内容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前者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富勒、罗尔斯及德沃金;后者认为法律与道德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凯尔森及哈特。随着两大学派的发展,它们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比如“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从自然与实证法学的博弈过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法律价值对社会制度发挥的作用,二是坚持形式性与实质性统一的科学立法重要性。

  • 标签: 自然法 实证法 道德 法律价值 科学立法
  • 简介:摘要在古希腊时期较早阶段,法律被认为是神的旨意,与宗教不可分割。其后,法律逐渐与宗教分离,被认为是根据人的意志所制定的一种规则。在古典自然时期,理性成为了法律的核心与本质。其后,社会契约论出现,人民与统治者通过该契约赋予后者统治国家的权力。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法哲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法的政治哲学进行分析。

  • 标签: 法哲学 法与政治 自然法 社会契约论
  • 简介:李猛的《自然社会:自然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的是自然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的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的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的。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宋元学案》编纂者明确了永嘉学派分两个支流,源头都是二程洛学,一支以叶适为代表,一支以薛季宣、陈傅良为代表。黄宗羲承认倡导经世致用的永嘉之学是为了纠正道学末流的空疏弊病,同时指出事功之学的流弊有陷入刑名之学的危险。全祖望指出永嘉之学虽以礼乐制度为主而追求体现于事功之中,同时兼顾主敬涵养,到了叶适将内圣道德视作外王事功之根本,从而修正了薛季宣、陈傅良等人重事功轻内圣的偏向。黄宗羲从其道德与事功并重的立场出发,调和了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与朱熹的义利之辩。全祖望以陈亮晚年迎合光宗博取功名为例对其人品节操提出非议。对于浙东学派的同调唐仲友,全祖望肯定其经制之学的思想史地位,并认为朱熹、唐仲友的交恶应该平摊责任。

  • 标签: 《宋元学案》 浙东事功学派 永嘉学派 永康学派 唐仲友
  • 简介:19世纪末的法国法学界同时见证了两项学术史的重要改变:自然迎来了复兴,法史学也成了法学院的一门重要学科。两种学术倾向同时在此时发展并非偶然。面对“社会科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法学亟需一种可以处理社会发展经验的研究方法。史学的研究范式恰好因为对变化和发展性的强调而得以满足此种要求。而且法史学又因为其研究的是过去的法律,所以符合法学作为规范科学的特性。法史学展现的法律发展性促使一种强调内容可变性的自然理论得以发展。自然家也通过对法史学论据的使用为多元主义的法律渊源理论背书,并强调在多种法律渊源之间进行选择和解释需要以自然为指导。但他们所主张的自然并非独立于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此时的自然内核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它恰恰形成了对社会科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的回应。

  • 标签: 自然法 法史学 第三共和 法学教育 社会科学
  • 简介:美国学界关于越南战争的著述极其丰富,争论之热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自由-现实主义学派的正统诠释认为,越战是悲剧性的巨大错误。修正派则为美国的越战政策作道义辩护,总结越战"教训"。正统派批评越战的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逻辑的正规思想。修正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它无法撼动越战正统史学地位和影响的原因所在。结束辩论,达成越战共识,这是未来美国越战史研究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美国 越战史学史 正统派 修正派 后修正派
  • 简介:《易传》与道家哲学有共同的文化母体,其易本体曾经也是混沌,也可以从象与精两方面去认识,但二者旨趣迥异,道家讲复返,《易传》讲解析。《易传》在建构其哲学的过程中,确曾运用了道家的一些概念,如大恒、得一,但最终这些概念都被放弃,原因在于这些概念不能满足易哲学重解析的内在需求,容易与道家哲学混淆。《易传》的学派属性仍当以传统儒家说为优,只是其成立有一个过程。

  • 标签: 《易传》 学派归属 儒家 道家 易本体
  • 简介:活跃于20世纪西方史坛的法国年鉴学派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二战后,年鉴学派历史学在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得到积极回应。两国自身的史学发展状况、意识形态背景共同营造了宜于接受年鉴学派的整体环境。

  • 标签: 年鉴学派 波兰 匈牙利 跨文化接受
  • 简介:在众多关于学生发展、班主任专业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中,“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探索与主张是独树一帜的,也是动人心扉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李家成老师作为该领域的代表,其著作《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更是闪烁着先知的光辉,凸显一个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者的学生立场、实践立场、专业立场、创生立场及情怀立场。

  • 标签: 生命 学派 教育 学生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
  • 简介:本文介绍了供给学派,并评价了将供给学派理论付诸实践却受颇多非议的里根经济学,并分析了里根经济学与如今当政的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异同,并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进行了分析和区别。

  • 标签: 供给学派 里根经济学 特朗普经济政策 供给侧改革
  • 简介:清代同治、光绪以来,晚期桐城派的领袖人物曾国藩主政直隶,将桐城之学带到朴茂的燕赵大地,开启了学术新风。“曾门学士”张裕钊、吴汝纶相继主讲直隶莲池书院,造就河北多士,形成了绵亘百年、历经五代的“莲池学派”。“莲池学派”诸子以经济、学术之才,专精古文,旁及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印学等多个艺术领域,形成了核心突出、层次丰富的文艺思想,是研究晚清、民国文艺思想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群体和流派。

  • 标签: 莲池学派 桐城派 张裕钊 吴汝纶 贺涛
  • 简介:作为两宋之际的浙东理学家,范浚富有卓绝的经世思想:在政治上,提出“格君心、主更化、慎朋党”的政论;军事方面,将战争视为备战、作战、善后的长期过程,并提出川蜀、荆襄、江淮三区联防的思想;经济上,主张“理财均输,蠲赋惠民”。这些见解均契合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但这不等于说他属于浙东事功学派,因为范浚是在心性之学的基础上,才展开事功经世与“王霸义利”的讨论,与陈亮、叶适的事功思想有别而属于二程、朱熹、陆九渊一派的心性之学。

  • 标签: 范浚 经世思想 事功学派 心性之学
  • 简介:法教义学者和社科法学者们都意识到传统的知识和方法已经无法指导不断涌现的新的法学学科研究了,但双方并没有关注到制约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根本问题:部门法学所形成的壁垒。研究方法的争论只是表面现象,而背后的部门利益才是根本问题所在。在这个法学困局之下,财税法学者首次提出了新的法学研究范式——领域法学

  • 标签: 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领域法学
  • 简介:本文探讨电影《龙虾》叙事细节与结构策略上对文学经典《乌托邦》的戏仿,及其对西方古典乌托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创作风格与思辨态度上对当下反乌托邦题材的深入与开拓。

  • 标签: 《龙虾》 《乌托邦》 “两部分” 叙事 反乌托邦
  • 简介:文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读诵(朗诵)的文章;一类,为玩味:欣赏)的文章。前者念着好,但往往说理不周,是音乐的,可以催眠。中国字方块、独体、单音,很难写成音乐性,而若于此中写出音乐性,便成功了。

  • 标签: 中国古典 文心 音乐性 文章 玩味
  • 简介:2017年2月,在法国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举行的《高波|谨献》展览上,中国艺术家高波的摄影作品使用了明胶乳化银的古典工艺,做出有巨大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其作品也被欧洲重要藏家收藏。

  • 标签: 摄影博物馆 工艺价值 古典 摄影作品 法国巴黎 艺术家
  • 简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老师们说了很多很多,但同学们对动词的时态并没真正理解。英语动词的时态,其实就是动作的发生状态。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时间里发生,就形成了该动词的不同时态。反过来也可以说,动词的不同时态,表明了动作是发生在不同时间里的。这一期,我们就来简单总结一下小学阶段,动词最常见的四大时态,也就是动作在四个最常见的时间段里发生时,它们的具体表达形式。

  • 标签: 英语动词 学堂 语法 小学阶段 时态 动作
  • 简介:一个英文句子是不可以没有动词(v.)的。英文句子的用法,首先就是动词的用法。但无论老师在学校教过多少遍,很多同学在句子中使用动词的时候,还是常常会犯错。在这一期的语法课堂,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动词使用的四大基本法。第一,动词后面接名词或代词(宾格)。动词代表动作,动作往往是需要有对象的。这个动作的对象一般就用名词或者代词来充当。

  • 标签: 语法 学堂 英文句子 词的用法 动词 基本法
  • 简介:一、法学上之实证法夫研究法学,必须有一个科学方法;吾人所采用者为狄骥(LéonDuguit)之实证方法,乃以孔德之实证主义(Positivism)为基础而改进之者。依孔德之所说,事物之本质乃不可知,吾人之一切认识皆限于现象,而应以研究自然科学之方法研究之。孔德谓人类之认识乃经过三个阶段:其一为神学的阶段(l’étatthélogique),此时,人类以为宇宙现象为人类意志以外之意志所统治;最初以为事物皆有生命、有意志,且拟之为神,其后以为宇宙现象为多神或一神所统治。

  • 标签: 实证法 孔德 狄骥 实证方法 采用者 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