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罗宇希 李菲菲 刘康 何治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2020年第04期
  • 机构:23003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637000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南充市重点实验室,23003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637000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南充市重点实验室,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是经基因工程修饰后表达靶向肿瘤细胞CAR分子的T细胞。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而备受关注,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治疗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且,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归巢障碍、溶瘤综合征及脱靶效应等。本文就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展开做一综述。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肿瘤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 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 CAR-T)免疫治疗技术是一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 30年的发展,已在治疗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CAR-T 细胞免疫技术在白血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治疗 CAR-T 淋系白血病 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肿瘤相关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EGFR-CAR)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双修饰慢病毒载体表达系统。方法人PD-L1-Fc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亚克隆筛选高分泌PD-L1特异性抗体的稳定杂交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流式细胞术(FACS)鉴定对PD-1配受体封阻性能,Fortebio测定抗体亲和力,抗体全长测序,经保留鼠源CRD1、CRD2和CRD3人源化改造后构建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人EGFR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系,经5′RACE技术扩增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VL和VH)基因,构建scFv,克隆至真核载体pcDNA3.1表达鉴定。基因合成EGFR-CAR(引入CD137协同信号胞内功能域)与PD-L1-scFv借助2A序列连接,克隆入慢病毒pLVX-EF1a-IRES-ZsGreen1表达载体,使用Lenti-X Packaging Single Shots (VSV-G)共同转染293T细胞,获得包装病毒,感染293V细胞,FACS测定CAR膜表达,ELISA检测CAR感染293V细胞培养上清中PD-L1-scFv表达情况,转染激活人外周血T细胞,验证CAR膜表达。结果获得PD-L1抗体11E3,具备高度配受体封阻性能,经人源化改造后,亲和力稳定(2.67×10-10 mol/L),EGFR-scFv获得有效表达。进一步构建了EGFR-CAR和PD-L1双修饰慢病毒分泌型CAR(CTC0537-1)及膜表达型CAR(CTC0537-2),其病毒感染293V细胞阳性率为10%。CTZ0431-1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表达EGFR-scFv,检测培养上清存在PD-L1-ScFv;CTZ0431-2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EGFR-scFv和PD-L1-scFv有效表达,双表达病毒感染活化T细胞的CAR表达率为39.3%。结论成功构建了EGFR-CAR和PD-L1-scFv双表达慢病毒载体,EGFR-CAR中度结合亲和力,此为EGFR靶向和PD-L1抗体双修饰CAR-T细胞的实体瘤治疗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

  • 标签: EGFR-CAR PD-L1-scFv 膜表达型 分泌表达型 合成生物技术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备受重视。CAR-T免疫疗法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CAR-T的制备、在体内的扩增和杀伤,以及疾病类型、疾病状态、治疗前预处理方案等。输注CAR-T前接受淋巴细胞清除等预处理方案,可以提高CAR-T免疫疗法的疗效。目前其常用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喷司他丁、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等化疗和全身放射疗法(TBI)等。但是,CAR-T预处理方案的最佳选择、最适宜剂量等,尚无明确结论。笔者对近年来CAR-T免疫疗法预处理方案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寻求最佳预处理方案,提高CAR-T疗效。

  • 标签: 血液肿瘤 移植预处理 T淋巴细胞 放射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 : 总结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治疗后发生神经毒性副反应的临床护理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其 CAR-T细胞治疗发生的神经毒性副反应,也称作 CAR-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 CRES),对发生 CRES的患者严密监测,重点加强预防 CRES的护理、 CRES的分级护理、心理护理、定期复查、集成化管理的护理干预。结果:一共 74例患者参与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 59例发生 CRES,其中 3例死亡, 3例放弃出院, 53例好转出院 ,30例患者随访 9-24个月,一般情况较好, 23例患者随访 1-10个月后回当地医院失访。结论:及时、有效的去预防和护理 CRES,严格的护理专科评估和病情管理,可以使 CAR-T细胞治疗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患者度过危险期。

  • 标签: CAR-T细胞治疗 神经毒性副反应 CRES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靶向κ免疫球蛋白轻链、CD19和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已被用于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其中抗BCMA CAR-T疗效最佳。但由于BCMA阴性或阳性复发导致了较短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对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结构进行改进、双靶CAR-T以及CAR-T联合小分子药物等多项措施也成为目前CAR-T治疗RRMM的热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CD19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病(AIDs)是指在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造成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常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情能缓解,但仍有患者对传统治疗无效或效果差,且易复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免疫治疗技术。近年来,研究证实CAR-T疗法可有效治疗多种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及部分实体肿瘤,CAR-T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艾滋病防治、免疫疾病治疗等领域最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本文拟就CAR-T免疫疗法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B细胞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淋巴瘤和白血病效果显著,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也使CAR-T疗法迅速发展,文章就CAR-T疗法的概念、CAR-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液肿瘤 受体,抗原,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特异性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T细胞的构建与制备方法,并研究其体外杀伤靶细胞的效果。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手段构建靶向CD19-CAR片段并将其插入pLenti6.3慢病毒载体,利用293FT悬浮细胞系包装慢病毒并转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CD3+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转染效率,并通过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靶向CD19-CAR-T细胞体外杀伤效果。结果获得了表达抗CD19的单链抗体基因的慢病毒,病毒滴度可达3.2×108噬斑形成单位/ml。经慢病毒转染的CD3+ T细胞在体外培养14 d后,细胞扩增效率达(60.2±11.5)倍,靶向CD19-CAR-T细胞阳性率达90.57%。经检测,靶向CD19-CAR-T细胞均可有效杀伤CD19+靶细胞。结论建立了基于无血清悬浮细胞系的靶向CD19-CAR慢病毒包装系统,成功构建靶向CD19的CAR-T细胞,该细胞能特异性杀伤CD19+肿瘤细胞。

  • 标签: CD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慢病毒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对难治性Richter综合征(R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苏州永鼎医院1例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6岁女性,多次常规化疗效果不佳,给予CAR-T治疗3周后完全缓解,至截稿前持续缓解20个月。结论抗CD19的CAR-T可能对难治性RS有良好、持久的疗效。

  • 标签: Richter综合征 难治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CD19抗原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克隆浆细胞增殖性肿瘤,多发于老年。近20年,MM治疗观念不断更新,药物研发发展迅速,新型机制的药物取代了传统化疗,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使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在新药中,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突破点,除了第1个有效的抗CD38单克隆抗体进入临床应用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成为治疗难治复发MM的新免疫疗法,对MM现有治疗模式发起挑战。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挑战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CR)。然而,目前多个因素制约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他癌症,特别是实体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CAR-T免疫疗法临床应用的主要挑战包括:肿瘤抗原免疫逃逸导致的复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CAR-T体内存活时间不理想、实体瘤内低浸润率和失活等。笔者拟就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和面临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和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CAR-T免疫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扩大其在不同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效益。

  • 标签: 免疫疗法,过继 受体,嵌合抗原 血液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实体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新的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为CD123阳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通过单克隆筛选技术获得能稳定分泌CD12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1,将杂交瘤细胞扩增后腹腔注射至Balb/c小鼠腹腔内,收集腹水并处理、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测定抗体效价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验证;RT-PCR法获得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序列,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一种新的靶向CD123嵌合抗原受体,包装病毒后感染T细胞制备CD123 CAR-T细胞,通过功能实验初步探讨6E11 CAR-T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的能力。结果①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CD12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1并获得其可变区序列。②6E11单克隆抗体对CD123蛋白亲和性高,解离常数(Kd值)为2.10 nmol/L,特异性识别CD123阳性细胞且与CD123阴性细胞无交叉反应。③成功构建了CD123 CAR慢病毒载体,感染T细胞后获得了靶向CD123的CAR-T细胞(6E11 CAR-T),感染效率大于60%。④6E11 CAR-T能明显杀伤CD123阳性靶细胞MV4-11,效靶比1∶1时6E11 CAR-T细胞对MV4-11细胞的杀伤比例明显高于Vecor-T细胞[(98.60±1.20)%对(20.28±6.74)%,P<0.001],但对CD123阴性靶细胞K562没有明显杀伤作用。⑤MV4-11细胞可以显著激活6E11 CAR-T,但对Vecor-T细胞无明显激活作用[(26.33±3.30)%对(1.17±0.06)%,P<0.001]。⑥6E11 CAR-T与MV4-11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Vecor-T组[IL-2:(92.90±1.51)pg/ml对(6.05±3.41)pg/ml,P<0.001;TNF-α:(1 407.20±91.95)pg/ml对(7.86±0.85)pg/ml,P<0.001;IFN-γ:(5 614.60±170.17)pg/ml对(8.42±2.70)pg/ml,P<0.001],但与K562细胞共培养后,两组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6E11 CAR-T在与CD12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代细胞共培养过程中被显著激活,且能有效杀伤原代AML细胞。结论杂交瘤细胞株6E11能稳定分泌高效特异的抗人CD123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表达人CD123的细胞,也能应用在靶向人CD123蛋白的肿瘤免疫治疗中,以6E11 Ig可变区序列为抗原识别区的CD123 CAR-T细胞,具有明确的体外抗白血病活性,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CD123 嵌合抗原受体 抗原识别区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19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不佳的因素。方法招募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的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评估其疗效、分析疗效不佳的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输注CD19 CAR-T细胞后,总有效率为58.8%(20/34),完全缓解率为41.2%(14/34)。有效组共20例,疗效不佳组14例。两组患者CD19 CAR-T细胞输注数量分别为8.6(5.0~12.7)×106/kg和9.7(5.8~15.0)×106/kg(P=0.654);外周血检测CAR-T细胞扩增数量,有效组和疗效不佳组CD19 CAR-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10.28%(3.92%~44.16%)和4.05%(0.92%~28.63%),有效组比疗效不佳组CAR-T细胞扩增的比例更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单因素方法分析两组疗效不佳因素,提示具有巨块型肿物是影响CD19 CAR-T细胞疗效的不利因素(P=0.001)。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巨块型肿物特征仍然是患者CD19 CAR-T细胞疗效不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OR=0.039)。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输注CD19 CAR-T后,70.6%(24/34)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出现发热的中位时间为输注后第3天(第0~11天),其中16例为1级CRS,7例为2级CRS,1例为3级CRS,经过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CD19 CAR-T细胞疗法在CD19+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有一定效果,具有巨块型肿物特征可能是应用CAR-T疗效不佳的因素。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淋巴瘤 疗效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D19异构体对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治疗的反应,进一步探讨BiTE治疗无效的相关机制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例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BiTE治疗前后CD19异构体mRNA表达量的情况,Sanger测序对相应的异构体序列进行分析,流式细胞术及转录组测序分析治疗前后谱系特异性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患者初诊时即存在2号外显子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BiTE治疗后患者未缓解,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19抗原表达转阴,但2号外显子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量并无增加,且细胞表型及转录组测序均未见谱系转化的发生。外显子可变剪接引起的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及谱系转化并非该患者CD19抗原表位缺失的机制。该例患者在疾病进展退出BiTE治疗组之后,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自主研发的CD22及CD19 CAR-T序贯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该例患者CD19抗原-缺失导致BiTE治疗无效,其缺失并非由可变剪接或谱系转换所致,更换为CD22、CD19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效。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表位缺失 异构体 CD19
  • 简介:摘要《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变动。近年来,靶向成熟B细胞抗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理解相关部分内容,现对此进行解读。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接受CD19 CAR-T治疗的伴T315I突变的复发难治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4岁男性,2017年1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并开始口服伊马替尼,4个月后转化为B-ALL,因检出E355G耐药基因突变调整治疗药物为达沙替尼,同时行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后序贯巩固化疗3次。患者CR半年后复发并检出T315I突变,予再诱导化疗未缓解。随后接受CD19 CAR-T治疗(细胞数1.0×109,活性度98%),输注前予FC(氟达拉滨每天30 mg/m2,第1天至第3天;环磷酰胺每天200 mg/m2,第1天至第3天)方案预处理,输注后发生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AR-T治疗后半个月评估原发病达CR,CR后1个月成功行脐带血移植。截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已达396 d。结论对于复发难治B-ALL合并T315I突变的患者,CAR-T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白血病,B淋巴细胞,急性 T315I突变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行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要点。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接诊的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嵌合抗原受体( CAR-T)治疗,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評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和 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 12例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12例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 4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AR-T)免疫治疗后,应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肿瘤溶解综合征和细胞因素释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 ] 嵌合抗原 受体 T细胞 免疫治疗 难治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