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根据西周时期受事句的组配、排列语序,分为11类,分别进行考察。从话题结构的角度,对这时期受事现象作出解释,分析不同类型的话题结构的表现形式,指明其话题信息。

  • 标签: 西周时期 受事主语句 话题
  • 简介:宁波方言被动句的主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在“NP1+拨+NP2+VP”式被动句中,NP1非受事的情况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点、对象、蒙事七类,整个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言说者蒙受“拨”字引出的事件。言说者的主观性对该句式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宁波方言 “拨”字句 蒙事 被动
  • 简介:传统语法中受事句的定义有失精细,而将“那封信写好了”分析为受事话题句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句首的“那封信”的题元角色更应该是客事(THEME),毕竟整个句子表达非宾格性的状态义。文章认为,“黄蓉写好了那封信”兼具施事一受事义和致事一客事义。而其宾语论元的话题化操作会因语义角色的不同分别形成受事次话题句和客事主话题句。文章的启示在于.借鉴生成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时应该顾及汉语的构词手段及其句法实现的个性特征。

  • 标签: 受事主语句 非宾格化 题元角色交替 客事话题句 次话题化
  • 简介:池州市无标记受事句与“把”字句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然二者的转换并非自由的。主语的定指与否、动词动作性的强弱、动词是否致果、补语的可控度等因素制约二者的转换。“把”字句与无标记受事句的主、宾语的生命度要求不同,生命度对二者的变换也有制约性。

  • 标签: “把”字句 无标记受事主语句 转换 生命度
  • 简介:受事的不及物动词包括中间动词、作格动词和被动动词,由及物动词派生而来。受形态规则制约,这些动词的施事被压制,外部题元为空。为满足界面条件,通过选择、合并和移动,受事题元前移,成为句子层面的主语

  • 标签: 受事主语 及物动词 形态规则 特征核查
  • 简介:在众多汉语句式中,主谓谓语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式,也是汉语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句式之一,其中施事主句备受肯定。本文以《红楼梦》中的主谓谓语句为语料,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语义、语法角度对其中的施事主句作出进一步地描写和解释。

  • 标签: 主谓谓语句 施事主语 句法
  • 简介: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可是关于民事主体的争论自民事主体概念提出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通过对民事权利能力、具体民事权利能力水平和民事主体结构等重要的民事主体理论概念的分析辨别,着重论述了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主体结构这两个理论问题,并对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资格 具体民事权利能力水平 民事主体结构
  • 简介:利用语法改错作业考察了英语虚主语对汉语母语者习得英语空主语参数的功能,各个水平的被试对空主语错误的识别均受到了语境线索的影响,英语虚主语对汉语母语者习得英语空主语的影响

  • 标签: 主语习得 主语参数 习得英语
  • 简介:一、引导主语从句的四类连词1.由that引导,它本身没有含义,也不能省略。如:Thattheearthgoesaroundthesunisknowntoall.(that没有含义,仅仅是起引导作用,不可省略,that从句前置)

  • 标签: 主语从句 从句复习 复习要领
  • 简介:关于主语的问题北原保雄作石工译编者按:主语问题是日语语法最大问题之一。日本学界历时多年进行过讨论和争论,现在也还不能说已达到统一的意见。本刊认为,北原先生这篇文章论点是正确的、公允的,阐述也全面、简明易懂,特向读者推荐。1.什么是主语我没有详细调查,...

  • 标签: 主语 主格 对象语 语言表达 “何” 术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词与其他非谓语动词一样,没有主语。但它仍表示一个动作.故有它意义上的主语,我们把它称为逻辑主语。掌握这一知识,对我们正确使用动词的分词形式意义重大。

  • 标签: 分词 逻辑主语 词形 非谓语动词 形式意义 动作
  • 简介:利用语法改错作业考察了英语虚主语对汉语母语者习得英语空主语参数的功能,各个水平的被试对空主语错误的识别均受到了语境线索的影响,英语虚主语对汉语母语者习得英语空主语的影响

  • 标签: 主语习得 主语参数 习得英语
  • 简介:现代汉语中施事受事的变化比较复杂,本文拟将动词句中的施事受事变化情况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归类,以利人们有更清楚的了解。

  • 标签: 现代汉语 施事 受事 动词 句型
  • 简介:本文通过对晚唐五代语料的统计分析,从结构构成、语义、功能三个方面对晚唐五代的受事前置句进行详细描写,并与先秦和现代汉语中的受事前置句对比,得出晚唐五代受事前置句正处于演变当中,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受事前置句谓语动词带的复指宾语消失,这一变化与晚唐五代受事前置句的很多特点有关.

  • 标签: PV句 PAV句 语言演变 晚唐五代 受事前置句 语料分析
  • 简介:本文在对非受事宾语句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非受事成分如何在动态宾语位置上成为非受事宾语及其生成受制于怎样的句法条件提供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非受事宾语句的生成不同于受事宾语句,其底层结构中存在空论元和空谓词位置,而且为了实现与概念(语义)一句法系统的双重对应,论元和谓词具有双重特征,整个句法结构呈现动态性和层级性。材料成分宾语和工具成分宾语由于受事性程度不同,在被动句转换、宾语提取以及体标记、状态副词和语气词使用等方面存在差异。抽象性程度等级与时体标记、副词修饰语、数量词、限定词、被动标记和“把”标记等成分或标记之间存在关联性。作为非受事宾语,材料成分宾语和工具成分宾语都必须满足“V’-再分析条件”。

  • 标签: 非受事宾语 空谓词 空论元 抽象性 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