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在“生理-社会-心理的综合模式”下,“医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模式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伴发率高,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本文对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推进人性化护理在CCU病区内的开展。

  • 标签: 双心医学 CCU 人性化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年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层的方式,划分成2组,各25例,一组设定成A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另一组设定成B组,在常规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学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高血压与焦虑抑郁控制效果。结果:B组SBP/DBP水平的(126.15±12.22)/(87.02±7.46)mmHg低于A组的(137.36±15.78)/(95.16±9.75)mmHg;B组SAS评分的(49.16±3.08)低于A组的(55.23±3.47);B组SDS评分的(48.57±2.49)低于A组的(54.52±3.10)。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时,医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更加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与情绪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心医学模式 高血压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学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医学模式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和心功能分级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并做比较,同时测定和比较患者血清中B型钠尿钛(BNP)、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情况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和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 标签: 双心医学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抑郁 焦虑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应用医学模式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处理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医学模式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模式干预3个月后心力衰竭相关指标以及抑郁状态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检出水平为(0.5±0.1),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出水平为(6.5±0.6)mg/L,NT-proBNP检出水平为(435.6±18.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HQ-9量表评分为(7.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医学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及心脏功能,对纠正抑郁障碍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双心医学模式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该文回顾了作者从探索“医学”到“五大处方”综合服务模式的持续思考和临床实践历程。针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病,结合祖国传统医学整体观认知和现代医学模式向精神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作者在1995年率先提出“医学”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为遏制心血管病流行,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修补被动、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作者不遗余力地推动以“五大处方”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全程心血管预防康复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推动心血管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 标签: 双心医学 五大处方 医学模式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二级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3.66±10.95)分,高于对照组的(70.19±1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医学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心理护理

  • 标签: 双心医学 老年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照护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行PCI术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医学照护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问卷(GQOL-74)4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采取基于医学理论的照护模式干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双心医学 照护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94例选取为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纳入病例经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探究组(n=47)、参照组(n=47)。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开展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干预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冠心病心绞痛 双心医学模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病况,尽管近年来遵循相关的治疗指南、专家共识,治疗效果和预后已取得良好效果,但无论是经药物和/或冠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仍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卫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而且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在ACS患者实施“”治疗,也是当前冠心病诊治领域的热点。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双心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瓣膜性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来说,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起到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了共100例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将小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结果:经对比,干预前不管是SAS和SDS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价,对比发现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医学模式实施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由于患病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心医学模式 护理干预 瓣膜性房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接受医学护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对病人住院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医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IL-10以及血皮质醇水平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为其开展医学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 高血压 冠心病 心理障碍 住院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当中选择88例列为观察对象,以护理形式的不同之处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44例样本。对照组获得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获得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及心功能疗效予以比较。结果:不良心理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疗效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配合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既能减轻不良心理,又能提高心功能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基于双心医学模式 护理干预 心功能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方式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117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59例,前者接受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后者接受一般护理,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当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基于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双心医学模式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遵医行为的总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医学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疾病自我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及遵医行为的总优良率。结果①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而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②出院后,研究组的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后,研究组的遵医行为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学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缓解其负性情绪。

  • 标签: 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忧郁、失眠和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同时患者的机体耗氧量缺乏和代谢率降低,容易引起心血管意外事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改善冠心病患者机体的微循环,减轻负面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是确保冠心病患者获得长期预后的关键。医学模式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之间相关性的一个重要医学领域,其认为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促进心血管疾病病人康复。

  • 标签: 双心医学模式 护理干预 PCI老年冠心病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