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的《印度艳记》记录了作者对印度社会的观察,也大量参考了英国作家费纳摩尔(JohnFinnemore)的《印度一瞥》及《印度家庭生活》的内容,并与二者形成鲜明的互文关系。《印度艳记》在所记述内容上虽然与后者大同小异,但在对印度的态度上却多有不同。其对印度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表现出在西方现代文明与东方传统文化之间的艰难抉择和矛盾的立场,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普遍性的。

  • 标签: 印度游记 《印度艳异记》 民国时期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
  • 简介:《三笔谈》是清代许元仲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深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它是一个久历官场、由师爷而至宫的能吏所记载的奇闻掌故。全书共有81篇,依据题材内容,将故事类型分为五类,同时与《阅微草堂笔记》进行比较。本书对于研究清代宫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笔记小说 故事类型 思想意义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崇左建市以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始终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的战略任务,大力发扬“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实干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崇左市 城镇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 精神状态 建设系统 城市建设
  • 简介:<正>自从产生版画形式之后,由于它具有以一种版式能印出多幅原作的长处,既可大量复制,又便于广泛流传,因此,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创作形式上,除独幅版画外,还有组画、插画、连环画,也可结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发挥版画的特长,如书籍的包封、灯罩、台历、挂历、藏书票、贺年等。

  • 标签: 藏书票 版画 灯罩 贺年片 创作形式 应用范围
  • 简介:由国务院新闻办发起制作的国家形象系列宣传近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并在CNN、BBC等国际媒体上亮相。虽然尚未播出,但内容已经为中外媒体广泛报道:15分钟专题(角度篇),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个领域,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

  • 标签: 形象宣传片 国家形象 当代中国 国务院新闻办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 简介:被誉为"北地三才"之一的温子升(495—547)原有文集三十五卷,当时传播甚广,不仅风行于中原,连吐谷浑王的床头,也有他的文章数卷。温文得到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南朝梁武帝萧衍令出使东魏的使节张皋抄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南,并作出高度评价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

  • 标签: 温子升 韩陵 一片石 元晖业 任昉 萧衍
  • 简介:<正>克雷洛夫一生写了二百零五篇寓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家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刻的民主思想。他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在作品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坎坷,诉说了普通人的疾苦,也嘲讽了专制统治者的凶残。由于他的寓言风格的独创性和描绘生活的真实性,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寓言创作的新高峰,所以别林斯基评论说:“克雷洛夫创造了俄罗斯的寓言。”

  • 标签: 克雷洛夫 寓言作家 现实主义 民族特色 民主思想 作品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性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现在是初夏的一个深夜,我刚刚读完姜宇清发表在《诗刊》、《星星》等刊物上的几组诗(它们大多以《暖暖乡音》为一个总题目),掩卷之后,觉得心情有点异样。我走出书房,站在阳台上。这个城市,正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之中。对面刚刚拔地而起的一座楼房,依然被脚手架包裹着,在黑影中显得庞杂而又沉重。远处依稀传来火车的呜叫,是一种遥远的尖厉。这个正朝着现代都市迈进的新兴城市,呈现着少有的寂静。在这样的月夜,

  • 标签: 组诗 纯净 现代都市 呈现 境界 美感
  • 简介:高特弗里德·本恩是德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但他的职业却是医生。早在学医期间他就已经解剖了大量尸体,后来的军旅生涯更使他对死亡有了深刻的接触。死亡先是使他感到震惊,继而令他对生命乃至历史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为了战胜虚无,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意义,他一度让自己相信连尼采自己都有所保留的一句话:存在和世界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永远合理的,从而一度把艺术和诗歌创作视为战胜虚无主义的唯一可能。但在内心深处他却不得不承认,他并不相信艺术会有这一力量。尽管如此,他最终不仅承认了死亡,而且如愿地在明亮的夏日里死去了,留给我们的不是悲哀,而是一首首令人敬畏、引人深思的诗。

  • 标签: 死亡 虚无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

  • 标签: 《幼女词》 施肩吾 毛铉 诗歌 表现手法 童心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进展,诸如《胡适全集》《钱穆文集》,还有萧一山、南怀瑾等人的著作,大陆征得版权公开出版,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台湾也出版了《鲁迅全集》(解放前旧版)和钱钟书先生的《钱

  • 标签: 南怀瑾 萧一山 胡适之 两岸文化交流 钱穆 《鲁迅全集》
  • 简介:自古以来,先贤、名贤之于文化的发展就备受世人瞩目,也受到了普遍的敬重,《礼记》中有谓:"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亦有云:"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所谓"瞽宗"者,古之学校也,《礼记》所谓"西学"者是也。西周天子设立大学,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道德标杆的楷范作用,自然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东汉末年,"孔融为北海相,郡人甄士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范晔

  • 标签: 瞽宗 沧浪亭 虎丘 配食 大司乐 辟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