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胺已广泛应用于打破植物休眠,刺激落叶果树提前发芽、提高萌芽率和萌芽整齐度(谭一婷,2021),进而使得果实大小保持均一,提高果品商品率。在应用方法上,多采用背负式喷雾器(骆慧枫等,2021)全株喷雾或用桶盆盛药以涂物入桶盆取药对所有枝条全涂湿进行催芽,应用中表现齐芽数较多而过量消耗树体营养、常出现施药人员中毒、用药成本高的缺陷。针对缺陷,本试验采取有选择性点芽的方法进行涂芽,观察施药催芽催花效果、分析实施成本、施药安全等,期望获得对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淡色库蚊溴菊酯抗性与敏感品系蚊杂交群体,并对比观察杂交系与自交系的生物学特性,为鉴定抗性基因遗传多态性和遗传作图奠定基础。方法正交组以抗性品系为母本交配敏感品系雄蚊,即R-S组;反交组以抗性品系雄蚊交配敏感品系雌蚊,即S-R组;对照为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自交,即R-R组和S-S组。观察比较4组产卵率、孵化率及各发育阶段成活率。WHO蚊幼虫浸渍法检测各组幼虫对溴菊酯的抗性水平。结果产卵率:S-S组为94.44%,R-R组为100%,R-S组和S-R组分别为61.11%和72.22%;孵化率:S-S组和R-R组分别为94.12%和100%,R-S组和S-R组分别为36.36%和69.23%;各组幼虫成活率,成蛹率及羽化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抗性水平:R-R组、R-S组和S-R组F2代的抗溴菊酯水平分别是敏感品系的53倍、29倍和10倍。结论杂交群体F2代的抗性水平位于两亲本之间,符合遗传学规律。

  • 标签: 淡色库蚊 杂交 抗性水平
  • 简介:文章概述了碱性氯化法处理金矿含废水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处理方法的药剂选用和处理工艺,提出了影响CN^-去除率的因素及在工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同类废水处理设计和管理者参考。

  • 标签: 含氰废水 碱性氯化法 提金
  • 简介:三聚胺是一种黏合剂或树脂的原料,其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66%),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中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均指出: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 标签: 三聚氰胺 安全规划 化学品 生产工艺 欧洲联盟 黏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平与氯地平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患者采用氯地平药治疗,观察组92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HDL-C及LDL-C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地平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氨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甲蝶呤与非米司酮对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61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甲蝶呤,观察组联合应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观察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住院时间短、总有效率高、β-HCG恢复正常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非米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采用次注射甲蝶呤法与分次注射甲蝶呤法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每天次注射甲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每天分两次注射甲蝶呤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甲蝶呤是治疗异位妊娠较为理想的方式,分次注射甲蝶呤更有利于患者的吸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因而值得我们日后在临床中借鉴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单次注射 分次注射 异位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三聚胺的毒性到底有多大?是否还有其他帮凶?是否只有三鹿奶粉才是有问题的?这些都需要卫生部门做进一步调查。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参考一下美国的做法也许是有帮助的。

  • 标签: 三聚氰胺 三鹿奶粉 卫生部门 调查结果
  • 简介:我国电镀工作者对无镀铜的研究已进行了二十多年,迄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TXC33碱性无镀铜工艺,镀层结合力好,镀液稳定,操作维护简单。

  • 标签: 电镀 无氰镀铜 工艺研究
  • 简介:摘要: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委【2020】3 号)和国资委、国防科工局有关要求,需在三年内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由于氰化物为剧毒品,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均存在风险,因此无电镀的趋势势在必行。电镀铜工艺是当前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信息产品中核心零部件的质量。本文在普通钢上镀铜,对镀液的外观、结合力、氢脆性和深镀能力进行了测试。

  • 标签: 无氰 镀铜 结合力 氢脆性 深镀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被批准用于治疗RA,但甲蝶呤(MTX)仍是RA治疗的基础药物。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202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RA的治疗推荐意见均指出对于初治RA患者,MTX药治疗仍应作为首选方案,由此可见MTX药治疗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MTX治疗RA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药方案用于RA初始治疗的相关文献,对MTX治疗RA的发展历程、疗效、治疗方式、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更全面地认识MTX在RA治疗中的重要性及MTX药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甲氨蝶呤 单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8日疗法和次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所有患者均采用甲喋呤治疗,对照组给药方式为次疗法,观察组采用8日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8.57%,对照组治愈率为74.29%,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喋呤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但8日疗法较次疗法效果更好,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氨喋呤 宫外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13万吨/年丙烯腈装置为例,根据装置物料消耗情况及产品产量统计,查找造成丙烯转化率低和丙烯腈收偏低的原因,从而提出工艺指导方案,用于指导生产。

  • 标签: 丙烯腈 单收 催化剂 反应器
  • 简介:摘要: K 4 [Fe(CN) 6 ] 结构稳定,毒性小,是绿色氰化物源,具有工业实用性、反应稳定性和廉价性。文中介绍了以 K4 [Fe(CN) 6 ] 为源的卤代烃、芳酰卤、醛酮和羧酸的氰化反应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 K4 [Fe(CN) 6 ] 在氰化反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在氰化反应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K 4 [Fe(CN) 6 ] 氰化反应 催化剂 环境友好型 绿色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平与氯地平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患者采用氯地平药治疗,观察组92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地平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氨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微创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甲环酸对髁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3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夹管4小时组(n=50)与甲环酸+夹管4小时组(n=5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小时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的总引流量显著低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而术后Hb、Hct值显著高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管4小时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和48小时),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局部注射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后48小时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小时Hct值有明显差异(P〈0.05)。经引流管局部注射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与早期夹管4小时组比较,术后2天和7天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间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引流管夹管 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