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1例华氏巨球蛋白(W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重点评估伊布替尼治疗W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WM诊疗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51例初诊WM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结果5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4∶1,中位年龄65(46~84)岁。ISSWM危险分层:低危组9例(18%)、中危组21例(41%)、高危组21例(41%),27例(73%)存在MYD88L265P突变。中位随访时间38.6(0.3~120.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6.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16例患者总体缓解率为87%,主要缓解率为80%,起效速度快,达到至少部分缓解的中位时间为8周,与其他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M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数患者合并MYD88L265P突变。伊布替尼治疗WM疗效确切,即使是高龄、ISSWM高危患者,也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主要缓解率。伊布替尼起效速度较快,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临床特征 基因,MYD88 伊布替尼 起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交叉配血次侧阳性而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为阴性样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在交叉配血中主侧阴性次侧阳性,患者DAT阴性的3组样本,进行血型复检,对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并测定其效价。结果3份献血者样本1例检出抗-E抗体,2例检出抗-M抗体。结论对献血员血液最好加做抗体筛查实验。

  • 标签: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抗-E抗体 抗-M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ystatin C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查体者的血清,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检测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4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ystatin C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2.988±0.976) 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67±0.07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0、P<0.01)。Ⅳ期结直肠癌血清Cystatin C水平(4.121±0.381) mg/L明显高于Ⅲ期(3.572±0.288) mg/L、Ⅲ期明显高于Ⅱ期(2.732±0.216) mg/L、Ⅱ期明显高于Ⅰ期(1.621±0.144) mg/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67±0.07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36,P<0.01)。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水平(3.298±0.858) mg/L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水平(2.554±0.98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P<0.0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患者Cystatin水平(1.642±0.689) mg/L明显低于术前(2.500±0.79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9,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显著升高,Cystatin C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结直肠癌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性化护理在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患者 87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其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 42 例,对照组患者 45 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见的护理方式以及精神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以及精神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男性社会功能以及自知力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自知力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出很多 (P< 0. 01)。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恢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男性 精神分裂症 自知力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均随访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分别为(49.51±12.72)min、(3.47±1.18)d、(7.07±3.45)d、(2.29±0.39)cm,均短于对照组的(58.28±14.86)min、(4.87±1.23)d、(10.85±4.02)d、(5.59±0.58)cm,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2.73±10.89)ml,少于对照组的(77.72±15.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LDH患者采用MED治疗的创伤较小,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恢复,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