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救系统的流程管理,提高病人抢救效率及成功率。方法成立医院急救药械小组,加强药物的管理,制备专科疾病急救流程及落实人员培训,定期检查整改。结果病区急救系统管理初见成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应激能力,和谐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救系统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急诊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急诊工作的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改进当前的医院急诊工作,对于推动医疗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医院急救工作的状况,认为急救是一项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城市的应急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的急诊水平与应急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加强急诊医学的建设,改进医院急救工作,加强医院急救管理,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医院急诊急救 管理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人防急救医院的空调通风设计的介绍,结合笔者工作经验,阐述了其设计方法,对功能布置特点、防护要求、战时通风及空调设计要点进行了说明。

  • 标签: 人防工程 暖通空调 设计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应对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方法对本市市区内的9所医院进行调查。结果对各医院的管理状况、环境布局、人员情况等数据进行了统计。结论医院对于急诊急救的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适应医疗水平的发展。

  • 标签: 医院 急诊急救 管理 现状
  • 简介:摘要人防急救医院的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必须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并应满足战时医护人员、伤员在治疗与生活中对空气环境的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以某人防急救医院的人防通为实例,简洁介绍了人防急救医院战时通风设计的原则、通风设计的基本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急救医院 原则 通风设计
  • 简介:利用计算机技术、公众移动通讯网、市话网实现急救车与急救中心或医院之间病人监护信息的远距离无线传输,将病人的心电图等信号实时地传送到医院,以便医院能及早作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待医疗急救车一到医院,医生马上就可实施抢救,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疗救护的水平。

  • 标签: 急救监护 无线通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胸部外伤患者在基层医院的应急救治措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5日-2013年3月10日收治的65例胸部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治策略,包括生命体征检查、有效抢救、呼吸纠正以及机械通气等。结果患者经应急救治后,痊愈患者有59例,痊愈率为90.77%,患者中有4例死亡,死亡率为6.15%,另2例患者于手术前转院,后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胸部外伤及时有效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死亡和致残率的关键,各基层医院应增强对医务工作者胸部外伤的急救措施系统性培训,提高胸部外伤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胸部外伤 应急救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结合我院成立“120”运行以来的工作情况,分析对院前急救的认识想法和做法,探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性,以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标签: 120院前急救管理急救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急诊科的专科特点和人才优势,组建全院后备急救护理梯队。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内容与方法,择优选定培训对象,进行为期一年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结果自2014年至今急诊科共为28个临床科室培训考核合格护理人员36名,学员培训后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显著优于培训前(P<0.01)。结论全院后备急救护理梯队建设是提高全院护理人员急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培训 急救知识 急救技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做好出诊及院前抢救工作。社会发展,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也发生变化,基层医院急诊科在人员、设备不足情况下,只有通过医护及司机相互密切配合,要有高度责任心,把每一项工作做好,才能能很好完成抢救工作。

  • 标签: 基层医院 不足 配合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在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过程中,院前急救工作得到了有效改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介绍了院前急救工作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院前急救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疗水平 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8年前,一场突入起来的SARS充分暴露了我国卫生系统的问题,而通过8年的医疗改革,这些文章有些已经解决,但是大部分还是存在,也就是现行的急诊急救医疗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 标签: 急诊急救管理素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实施情况,了解呼叫MET的时间、科室、疾病、原因等特点,为改进MET的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经MET治疗的呼叫记录。记录呼叫MET的季度、时间,MET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科室、入院诊断、呼叫原因,以及MET到达后的现场操作和结局等信息。结果2015至2018年4年间共呼叫MET 846次,第一、第三季度呼叫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28.0%(237/846)和26.5%(224/846);呼叫时间主要集中在日间08:00 —19:59,占72.2%(611/846)。在MET救治的患者中,男性占64.3%(544/846),多于女性的35.7%(302/846);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且随年龄增长MET救治比例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80~89岁人群,占51.5%(436/846)。呼叫MET的科室主要为内科〔80.5%(681/846)〕、外科〔18.8%(159/846)〕和妇产科〔0.7%(6/846)〕;入院诊断前3位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31.6%(267/846)〕、神经系统疾病〔20.8%(176/846)〕和循环系统疾病〔9.9%(84/846)〕。呼叫MET原因分析显示,在生命体征异常记录中,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异常比例最高〔27.8%(235/846)〕。经MET抢救后,7.3%(62/846)的患者当场死亡,48.7%(412/846)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治疗,另有41.9%(354/846)的患者留在本科继续观察。结论2015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MET启动情况在各年间相对稳定,多集中在第一、第三季度日间08:00 —19:59;MET救治患者多为80~89岁男性,以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为主,SpO2异常出现最多。在之后MET的实施中可根据以上特点在管理上加以侧重。

  • 标签: 急救医疗小组 早期预警 呼叫 实施情况
  • 简介:摘要:管理医院急救设备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需要各部门、维修人员和设备制造商的配合,以此来了解设备的紧急使用情况。急救工作在医院的日常医疗中作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对于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涵盖各种风险对应急医疗设备进的影响行分析,比较分析应急医疗设备与常规设备的特点差异,考察风险管理的性质、进行评估,为应急医疗设备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保障。

  • 标签: 急救工作 急救医学 急救设备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