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细节护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77例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双盲、对照的研究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的所有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采取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临床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的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措施基础上同时实行细节护理,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感染、压疮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感染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5.22%)、6(13.04%)、39(84.78%),试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感染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4.16%)、3(6.25%)、48(100.00%),试验组疗效更好且对疾病知识了解更透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科室护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了各种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GRADE系统在国内的传播和使用情况。方法:自拟问卷,通过现场发放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共计发放问卷507份,回收450份,有效率97%。调查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者听说过GRADE系统,其中50%访问过GRADE官方网站,23%使用过GRADEpro软件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三次调查中,GARDE系统的总体知晓为29%,其中针对GARDE系统证据质量级数的平均知晓为25%;针对推荐强度级数的平均知晓为11%;针对降低证据质量的5个因素平均知晓为37%,漏选最多的是“间接性”(81%,33%,58%);针对升高证据质量的3个因素平均知晓为31%,漏选最多的是“混杂因素”(57%,66%,73%);针对影响推荐强度的4个因素平均知晓为40%,漏选最多的是“患者意愿和价值观”(59%,61%,41%)。结论: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GRADE系统的理解存在较大障碍,使用起来有困难,关于GRADE系统在国内的传播和和使用,相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 标签: GARDE 知晓率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临床应用中,成品输液分层降低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自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分别调查我院2015年3~5月PDCA法实施前、2015年9~11月PDCA法实施后,由PIVAS(静配中心)调配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分层情况;通过鱼骨图分析该药成品输液分层高的原因,进行确立主题,拟订计划、设立目标;并针对要因分析探讨对策的拟定与实施;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及措施巩固等一系列PDCA循环活动。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取得的有形成果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19.1%降低到0.62%;形成了PIVAS内该药调配时及时将等待配置的治疗量药物冰箱保存,配置时严格掌握溶媒剂量和专用振荡器一定时间内振摇溶解;临床使用时医生和护士严格执行正确的药物浓度、5%GS输注前后冲管及选择普通输液器输注等规范调配和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无形成果PDCA小组成员在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降低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是可行的,充分发挥了医、药、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静配中心 安全调配 PDCA循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清除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h、12h、24h作乳酸水平测定,并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根据多发伤患者的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存活组18例,入院后6h、12h、24h乳酸清除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年龄、APACHEII评分、入院当时乳酸水平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清除可以早期评估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的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寻找非计划把关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优先风险指数;风险优先排列,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干预,比较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30)。结论应用FMEA能有效地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气管插管 非计划拔管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对我国不同生产工艺的苯甲酸钠产品质量进行对比,并评价其生产工艺的优劣。方法通过多种调研方式了解苯甲酸钠生产工艺并进行分类和检测,将实验结果按2种不同生产工艺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结果通过有关物质研究发现,中和工艺苯甲酸含量和杂质总量略高于精制工艺,其他未知杂质总量和杂质个数则精制工艺均高于中和工艺。从无机杂质和含量测定各检测结果来看,2种工艺均未显示出明显区别。整体而言,2种工艺质量控制水平基本相当。结论精制工艺需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料供应商;中和工艺中合成用到的反应试剂的质量是影响该工艺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质量控制上与精制工艺相比更具有自主控制能力。

  • 标签: 药用辅料 苯甲酸钠 质量对比 工艺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影响,为早期乳酸清除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乳酸清除情况分为高乳酸清除组和低乳酸清除组,分析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观察项目情况,分析比较高乳酸清除组和低乳酸清除组,分析比较不同程度乳酸清除的情况。结果生存组中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入住ICU血液乳酸含量、6h血液乳酸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入住6h后血液乳酸清除明显好于死亡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组的死亡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清除越高,患者的死亡越低,随着乳酸清除的升高,患者死亡随之下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效果显著,乳酸的早期清除能对ICU重症感染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同时乳酸清除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能有效的提高ICU重症感染者的生存

  • 标签: 早期乳酸清除率 ICU重症感染者 预后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总护师应用PDCA模式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堵管的效果评价。方法265例成功留置PICC的住院患者,2015年3~5月在本院置管的1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8月在本院置管的1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模式,分析PICC留置期间出现管路堵塞的原因,比较两组管路堵塞发生。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的发生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5%(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能明显降低PICC留置期间堵管的发生,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总护师 PDCA循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中的应用,提高门诊西药房精益化管理程度的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调剂差错率由实施前的1.55%降至0.62%,下降60%。全体圈员能够熟练运用PDCA循环,在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行性高,有助于降低调配差错,实现圈员的自我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西药房 调配差错率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不同应激程度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间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30例。分析不同应激程度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结果:鼻空肠管组前白蛋白水平的上升趋势较鼻胃管组明显,第7天起2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比较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鼻空肠管组不同应激程度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达标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P〈0.05),且2组应激程度与达标呈负相关(r=-0.645、-0.583,P〈0.05)。患者不同应激程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24,P〈0.05),但与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的应激程度越高,其早期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越低,营养达标越低。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应激程度 早期肠内营养 达标率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2011–2014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和治疗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11–2014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治疗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并对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和产ESBLs菌株检出不断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美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与头孢匹罗的AUD呈正相关(P〈0.0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美唑的耐药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AUD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和延缓耐药菌的增长。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 相关性
  • 简介:通过系统回顾我国法律法规、ICH与ISPE相关指导原则,分析了自发报告、源于有组织数据收集系统的报告、源于文献的报告、境外发生的严重报告、合同报告以及其他来源等6种不同来源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个例报告提出了最低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与时限,对源自有组织数据收集系统的报告、境外发生的严重报告提出了具体报告要求,在汇总报告中提出了如何分析个例报告的要求,以期为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报告要求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5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及非计划拔管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ICU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状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慢性乙型肝炎平均病程时间,中药治疗组(18.5±2.5)年比对照组(26.4±3.6)年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肝硬化发生上来看,中药治疗组7.24%明显低于对照组50.54%,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可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延长患者疾病状况发展至肝硬化的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 肝硬化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段下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选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制作的14820例临床标本,并检验所有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结果分别对比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与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的呼吸道标本和血培养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和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其他标本和总计阳性,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的阳性均明显高于2015年1月至12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不同时段下,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以实际检验结果为指导。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地区0~5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被动凝集法检测171例0~5岁哮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广州0~5岁哮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24.56%。结论广州地区0~5岁哮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接近25%,值得临床重视。0~5岁哮喘儿童应常规检测肺炎支原

  • 标签: 儿童 哮喘 肺炎支原体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制剂室改建以后的生产和产品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制剂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医院制剂的产量、产值、停产品种及停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产量及用量最多的制剂依次为维生素E乳、复方甘油止痒乳、祛痰合剂和鞣酸软膏;甘油护肤水、复方硫洗剂和头皮搽剂在最近2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己烯雌酚栓和二氧化钛乳膏因为原料原因停产。结论:我院制剂应加强新品种和新剂型的开发,合理改变现有制剂的包装规格,以更好地服务临床、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医院制剂 生产 使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首先了解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出现跌倒、坠床患者的发生,并分析患者出现跌倒和坠床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来降低坠床和跌倒,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的管理,观察这阶段患者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结果品管圈实施前患者跌到为0.554‰,坠床为4.31‰,在品管圈活动之后,跌到为0.056‰,坠床为0.056‰,通过品管圈的活动实施后,跌倒和坠床都得到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降低跌倒和坠床的发生,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品管圈活动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58例肺癌行肺全切除术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15.6%,显著低于对照组46.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96.9%,高于对照组65.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术 个体化护理 并发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