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重建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疑有下肢动脉闭塞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24例患者共评价504段血管,221段血管狭窄,轻度狭窄116段、中度狭窄79段、重度狭窄18段、闭塞8段。侧支循环建立7例。发现钙化斑块237段,MPR、MIP、V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准确、可靠、无创的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肢 动脉病变 血管成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闭塞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诊断方法等,得出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疾病要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系统地治疗才见效。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诊断 干预
  • 简介: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它可导致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是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一种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阶段开始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动脉硬化性疾病 周围 动脉血管 炎症性病变 血管疾病 青少年
  • 简介: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carotidarteryocclusion)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动脉夹层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颈内动脉阻塞,其占所有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的10%~15%。临床表现多样,30%~40%可无症状,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良好;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小卒中甚至致残性卒中。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ARTERY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阻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近20年来,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成熟和设备改进,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数量迅速增多。许多无法耐受开放性手术的患者也得到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一项Meta分析总结了1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656例病例,发现腔内介入治疗股腘动脉段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3%~12.67%[1]。并发症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危及肢体存活及生命。本文简述了预防及处理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疾病并发症的一些相关经验。

  • 标签: 严重并发症 动脉闭塞性病变 治疗并发症 介入治疗 动脉闭塞性疾病 开放性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32例不同时期血栓闭塞脉管炎护理及体会。护理重点为血栓闭塞脉管炎的创口的护理,患肢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疼痛护理。其中31治疗康复出院,1例发生感染,已做对症处理。护理满意度为96.8%。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溶栓再通技术,能缩短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恢复脑的正常功能。闭塞脑梗塞是因为栓塞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减少血运而发生卒中,多与颅外段动脉狭窄有关。方法据临床统计,发病6h内,脑血管造影显示,约90%病人可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狭窄部位。通过对21例闭塞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实践,从护理学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护理工作在该项技术的实施中至关重要。结论更多的闭塞脑梗塞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治疗组。

  • 标签: 急性闭塞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术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在妇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近年来于我院妇科诊治的74例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康复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4%;观察组患者持续出血时间(3.8±1.5)d,明显比对照组(7.8±2.7)d少;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缩短了患者出血时间,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出血的情况。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 妇科 出血性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伴和不伴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存活心肌、心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78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根据是否患糖尿病(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分为糖尿病组(35例)和非糖尿病组(43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系统(QCA)行量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于PCI术后1周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LVEDV、LVESV均以体表面积(BSA)校正为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评价心功能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两组6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来评价预后,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冠脉搭桥、心肌梗死的发生。结果糖尿病组1级及2级侧支循环比率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他临床资料及介入治疗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1周时左室功能指标LVEDVI、LVESVI、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F较前显著增加(P<0.01)。随访6个月,糖尿病组总的MACE与非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无论是否患糖尿病,如证实存在存活心肌且无明确禁忌,均应行再灌注介入治疗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心功能并减少中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闭塞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儿童闭塞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obliterans,B0)发病率逐年增加,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BO临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咳嗽、气促、喘息,肺功能以不可逆的小气道阻塞为特点;HRCT上表现为“马赛克灌注”、细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征等;病理上以小气道及其周围慢性炎性改变、纤维化为特征。BO的诊断很少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而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HRCT作出临床诊断。其中,HRCT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的优势,对BO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随访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41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论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宣教、精心护理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护理
  • 简介:随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介入治疗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支架和长球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的技术和器械问世并应用,明显提高了长段闭塞病变开通率。本文就对该疾病临床特征、临床检查方法、TASCⅡ分型、介入治疗技术以及治疗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用于易引发泌尿系统损伤的妇产科良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未见泌尿系统轻度、中度与重度损伤现象,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0.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轻度损伤3例(6.00%)、中度损伤5例(10.00%)、重度损伤2例(4.00%),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20.00%。治疗组泌尿系统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良性疾病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损伤率,综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妇产科良性疾病 泌尿系统损伤 子宫动脉栓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