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联合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医师对白光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确定组(47例)和白光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确定组白光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诊断准确率高;白光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局限于黏膜: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危险因素 早期胃癌 内镜下切除术 非治愈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镜中心所有接受胃ESD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病史资料、胃病变特点、操作过程及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422例患者的437处病变,其中胃上皮性肿瘤406例。ESD术中出血率为32.3%(141/437),其中急性大出血2例。ESD术中出血可增加肌层损伤和术中穿孔的发生概率,延长操作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SD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解剖粘连、病变位于上中2/3胃、标本面积≥15 cm2、男性、非ESD绝对适应证相关。结论术中出血是胃ESD操作的限速因素,应注意把握操作适应证,对于男性患者、病变位于上中2/3胃、切除标本较大或术中存在解剖粘连时,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出血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术前病理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2018年间62例术前接受超声检查评估IPMN病理类型且术后病理明确为胰腺IPMN的患者资料。探究区分低度异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高度异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和侵袭性癌(invasive cancer,IC)的超声征象,并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制定基于超声特征的评分系统用于IPMN病理类型的术前评估。结果在62例患者中,15例(24.2%)病理为LGD,20例(32.3%)为HGD,27例(43.5%)为IC。单因素分析显示附壁结节大小和主胰管宽度是预测IPMN病理类型的因素。附壁结节大小每增加1 mm,病理分级增加的风险就增加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附壁结节≥5 mm(OR= 7.31,95%CI:2.49~21.40,P<0.001)具有区分LGD、HGD和IC三者的效能。将附壁结节≥5 mm赋2分,主胰管宽度≥10 mm和<5 mm的附壁结节分别赋1分,形成超声评分系统。结果显示,该评分系统区分良恶性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67和0.867。结论术前超声有助于区分IPMN的病理类型,附壁结节大小和主胰管宽度是区别良恶性IPMN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胰腺导管内肿瘤 附壁结节 主胰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梗阻性黄疸初次就诊并确诊,且同时接受EUS的13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11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号码按1∶1随机分成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在训练样本,将两种疾病患者的10项EUS图像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比较两者EUS特征表现的差异,构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的预测模型,然后在验证样本检验其预测效能。鉴于胰腺实质弥漫或局灶回声减低判定上存在一定主观性,为避免偏倚,本研究特此设计了2个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腺弥漫性回声减低(OR=591.0,95%CI:98.8~>999.9,P<0.001)及血管侵犯(OR=11.9,95%CI:1.4~260.2,P=0.023)是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排除胰腺弥漫性回声减低和局灶性回声减低后剩余的8项EUS特征,经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强回声灶/索条(OR=177.3,95%CI:18.7~>999.9,P<0.001)、主胰管扩张(OR=60.5,95%CI:6.2~>999.9,P=0.004)、胆管壁增厚(OR=35.4,95%CI:3.7~>999.9,P=0.009)、淋巴结肿大(OR=16.8,95%CI:1.7~475.2,P=0.038)以及血管侵犯(OR=22.7,95%CI:2.0~725.7,P=0.028)是鉴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2个模型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和0.979。当取最佳诊断阈值时,2个模型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对于鉴别困难的局灶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2个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90%,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8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2个模型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的预测价值较高,根据EUS特征表现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作出鉴别是可行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内镜超声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分析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胃肠检查发现的病变及病变间的关系。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医院体检中心1 663例胃镜检查的结果,结合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对各疾病的检出率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别为1240例(74.6%)和423例(25.4%),40岁以上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更为多见。其他常见疾病包括胃体和(或)胃窦糜烂、胃底腺息肉、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胆汁反流等。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和胃癌均为早期病变。结肠检查结果显示,结肠息肉为常见病变,包括结肠腺瘤382例(23.0%),增生性息肉217例(13.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直肠癌占0.7%。结肠憩室和结肠黑变病更常见于>40岁者。结肠腺瘤以男性多见,结肠黑变病以女性多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快速尿素酶检查阳性率为32.2%。HP感染与胃底腺息肉无明确相关性(P=0.329)。胃底腺息肉与结肠腺瘤、结肠癌之间无明确相关性(P=0.152,P=0.616)。胃肠检查在消化道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有重要作用,应重视其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 标签: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健康教育 强制性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