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从文化自觉和自信高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玉汝于成”、“吾日三省吾身”、“和合”、“中庸”等思想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面挫折、悦纳自我、人际和谐、心态平衡等健康心理状态借鉴之处。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与借鉴
  • 简介:对于面子渴望和追求是全人类共有的基本心理特质,面子在个体行为选择过程中所发挥作用实质上可归结为一种行为激励。本文沿着面子运作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两条径路,对于面子激励作用形成机制做出了深入剖析。

  • 标签: 面子 特殊自我价值 公众自我觉知 价值观 社会文化
  • 简介:为探讨大学生冒险性、感知创业文化与创业意向之间关系,采用Kogan—Wallach困境选择问卷(CDQ)、感知创业文化问卷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调查了996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冒险性、感知创业文化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创业目标意向;感知创业文化能够调节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关系,具体来讲,对于感知创业文化水平较高大学生,冒险性能够积极预测创业目标意向,而对于感知创业文化水平较低大学生,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不存在联系。

  • 标签: 大学生 冒险性 感知的创业文化 创业意向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不同领域规则(安全领域规则,个人领域规则)和不同规则提出者(成人权威,同辈权威)对儿童判断影响。研究考察了48名4~7岁儿童在道义推理、奖惩判断、愿望理解和行为判断发展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直到7岁儿童才能根据规则不同特点做出不同判断,7岁儿童预测更不应该违反安全领域规则,违反安全领域规则和成人权威制定规则后应该受到更多批评,而4岁组和5岁组儿童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判断没有显著差异;(2)各年龄组儿童预测应该给予表扬数量在各情境下没有显著差异;(3)在规则与愿望相冲突时,高年龄组儿童比低年龄组儿童更多地报告主人公会坚持自己愿望;(4)在预测主人公是否会违反规则上,各年龄组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安全领域规则 个人领域规则 成人权威 同辈权威 儿童
  • 简介: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孔孟》中言:“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宗旨也始终相配合。”果然。孟子自己怎么说呢?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言下为自己没能从辇孔子颇感遗憾。

  • 标签: 《孔孟》 《孟子》 历史学家 《论语》 黄仁宇 孔子
  • 简介:职业决策常分三类:理智型、直觉型及依赖型,但直觉型内容不明。本研究用自编职业决策问卷(其中直觉型策略细化为三种启发式)对516名近两年做过职业决策者作了调查。结果发现:除理智型策略外,受调查者还较多使用再认、满意化、排除法这三种启发式,较少使用依赖型策略;性别、学历、求职经验不同者使用策略有不同程度差异;理智型策略和满意化对人-职匹配有显著预测作用。这提示应合理认识人们使用多种策略及其不同作用。

  • 标签: 职业决策策略 快速节俭启发式 人-职匹配
  • 简介:到一家瓷器商店买餐具,去之前,看了一本书,说挑选瓷器有四字诀,一看、二听、三比、四试。除了“听”,觉得其他三种方法需要专业积累,不是像我这样门外汉能掌握。而“听”,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质地好瓷器轻轻相击,声音往往清脆悠长,而质地差瓷器则浑浊沉闷。我想可以去试一试。

  • 标签: 标准 “听” 瓷器 质地
  • 简介:作为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之一,胡塞尔开创现象学有一个发展过程。首先,现象学是以“假象学”面目立于世,在黑格尔诠释下现象学被解释为显现出来意识,之后现象学才成为胡塞尔口中“现象学”。现象学是胡塞尔关于“现象”研究,它强调自我先验维度,把意识研究放在首位,强调意向性,要求“面向事物本身”。作为一种方法论,现象学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描述,以问题为中心,坚持研究整体性与先质后量并且反对还原方法论,开创了西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取向研究方法。

  • 标签: 现象学 现象 意识 西方心理学
  • 简介:无意识信息对人们行为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它不仅能触发相对低级认知功能而且也能触发冲突控制等相对高级认知功能。尽管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实了无意识冲突存在,但对无意识冲突是源自中枢加工产生语义冲突还是晚期动作选择中产生反应冲突存在激烈争议。本研究采用分离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实验逻辑在Stroop掩蔽启动任务中探讨了无意识冲突机制。结果发现,无意识Stroop效应中既包含语义冲突又包含反应冲突。这说明无意识冲突可能由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共同构成。实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无意识刺激可以加工到语义水平观点。

  • 标签: 无意识 意识 STROOP效应 语义冲突 反应冲突
  • 简介: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中介模型,揭示了感恩“怎样”影响学业成就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采用感恩问卷、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学业成就问卷对13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感恩与学业成就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感恩既对学业成就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中介过程后半路径,具体而言,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学业成就影响,随压力性生活事件增加而降低。因此,感恩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影响是有调节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提高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感恩 学业成就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 压力性生活事件 青少年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92名初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了数学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之间关系,并考察了数学焦虑在二者关系中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初一学生错题管理存在性别的差异。女生在错题管理态度、错题管理行为上要显著优于男生;(2)错题管理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初一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还能够通过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产生影响。结论:数学焦虑在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管理态度 数学焦虑 数学成绩 中介作用 错题 初一学生
  • 简介:为考察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情景记忆关系,111名小学4—6年级儿童在两周内完成了心理理论(包括二级错误信念、失言和白谎等)和情景记忆(回忆过去“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和“一年内”亲历具体事件;以及想象将来“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和“一年内”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具体事件)等任务。控制了年龄效应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回忆过去时“谈及他人”、想象将来时“谈及自我”和“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认知成分存在显著关联。而儿童回忆过去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情感成分有显著关联。结果表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可以分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情景记忆与心理理论不同成分关系存在差异。

  • 标签: 心理理论 情景记忆 回忆过去 想象将来
  • 简介:针对高校中存在少数群体学生与非少数群体学生成绩差异,Steele和Aronson(1995)首次提出刻板印象威胁概念,认为刻板印象威胁是个体所经历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消极刻板印象。他们还指出这是一种情境性威胁。即使对于能力高个体而言,这种威胁经历也会导致表现下降,本文通过以往测验说明刻板印象威胁是如何消极地影响表现结果,已发表相关研究说明,对结果消极影响可能由一些直接中介变量引起.因此,本文目的是为以后研究者提供一些建议,以便能更直接地理解这些测验机制。实际上.从数据入手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大空间,就评判尺度而言,没有一个单独中介变量能完全解释刻板印象威胁与表现不付佳之间关系。

  • 标签: 刻板印象威胁 表现目标定位 机制
  • 简介:元认知监控作为元认知核心成分,是内隐程度较高心理活动。研究采用认知操作法,以MasterMind游戏任务为载体,从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角度,探讨了元认知监控内部机制。结果发现:元认知监测对元认知控制作用受到认知灵活性调节作用。对于高认知灵活性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越高,元认知控制越好;对于低认知灵活性学生,元认知监测水平高低不会引起元认知控制水平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认知灵活性学生能根据元认知监测进行有效元认知控制,而低认知灵活性学生其元认知监测水平提高没有影响元认知控制。结合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元认知监测 元认知控制 认知灵活性 MASTER Mind任务
  • 简介:采用任务线索范式(task-cueingparadigm),考察年龄对两个不同来源切换损失影响。实验一操控准备时间考察内源性切换损失,实验二操控首尾任务异同考察外源性切换损失。以被试执行切换任务和重复任务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发现:(1)在执行不同类型任务时,老化效应极其明显,青年人反应速度普遍快于老年人,错误率普遍低于老年人;(2)内源性任务范式中重复任务和切换任务老化速度不一致,老化对切换任务影响更大,而外源性任务范式中CBA和ABA任务老化速度基本一致;(3)青年人和老年人在内源切换损失、外源切换损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整体上老年人任务切换成绩差于年轻人,与外源性任务相比,内源性切换任务成绩更易受老化影响。

  • 标签: 任务线索范式 切换损失 损失来源 老化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问亲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亲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亲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亲合条件下,二者之间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基于Berry等人提出“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结构特征及其与歧视知觉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与农民工)对城市生活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城市适应策略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调节.

  • 标签: 失地农民 农民工 城市适应策略 歧视知觉
  • 简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感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感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疏离感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感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喜欢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态度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流动儿童 疏离感 应对方式 学校态度 中介作用
  • 简介:以1261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个人规划问卷和抑郁量表,考察了高中生对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领域个人规划(探索和投入)与抑郁之间关系,以及性别在其中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高中生个人规划对抑郁预测具有领域特殊性:教育探索和投入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探索显著正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投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职业探索和投入均不能预测抑郁;(2)性别能调节婚姻/家庭探索与抑郁之间关系:女生对婚姻/家庭探索水平越高,其抑郁水平越高,男生对婚姻/家庭探索则不能预测其抑郁。

  • 标签: 高中生 个人规划 探索 投入 抑郁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及对43名高校校长及其直接下属访谈,经专家讨论,编制了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515份数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461份数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五因素结构,即德行垂范、关怀激发、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团结协作。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教师内部动机与学校组织氛围对二者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变革型领导行为 组织承诺 内部动机 组织氛围 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