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先天三尖瓣闭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心脏病。我们在尸检中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蔡×,男,第二胎足月顺产分娩。出生后即出现全身青紫,呼吸急促,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心率140次/分。经抢救无效,于出生后24小时死亡。尸检心包膜光滑,脏壁层间无粘连,内含少量液体。心脏重32.5克,外观呈“肾

  • 标签: 先天性三尖瓣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房 出生后 尸检 动脉导管未闭
  • 简介:2003年5月9日,男婴,体重3200g,足月,平产,坐高50cm,能吸吮,已哺乳,外观头、颈、躯干、四肢无异常.出生36小时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无排便、排气,发吭,呼吸急促,收住入院.入院后,当时护士给予肛门插管排气处理一次,无排气,肛管无排便.随后抱入X光室胸透,发现右肺有大片阴影,膈下有游离气体,随即婴儿无呼吸、心跳,死亡.经解剖发现,心、肺、肝无异常,打开腹腔后,腹腔内有大量的胎粪溢出,经纱布擦洗处理,首先肉眼看到回肠末端有0.3×0.3cm的裂孔,此处有胎粪流入腹腔.经我们从胃沿小肠依次寻找观察,胃、空肠位置、外形、结构无异常,但查到回肠处回肠增粗,形成盲端.经仔细查找,回肠与盲肠不连接,有残缺的断端,只有肠系膜相连,无回盲瓣形成,结肠比小肠细短,无结肠带,只有很少的结肠袋,结肠内无粪便,而且不是"["字形分布图1,2.

  • 标签: 先天性回肠发育盲端 回盲瓣闭锁 结肠发育不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平滑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先天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壁S-100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以6例相同年龄,死于与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平滑肌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环肌层明显肥厚;随着远离闭锁盲端,肌层内S-100和α-SMA阳性染色数量或强度逐渐增多或增强,环肌层肥厚程度逐渐减轻。闭锁近端14cm处、远端4cm处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3例闭锁近端2cm处肠壁环肌层散在分布片灶状、限局性平滑肌空泡样变性,呈α-SMA染色阴性,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结论小肠闭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肠壁平滑肌存在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平滑肌空泡样变可能是肠平滑肌进一步严重损害的早期表现,这些变化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手术时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以上,而远端肠管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肠闭锁/先天性 肌动蛋白类/分析
  • 简介:例1:男,22岁。突发右下腹痛36小时伴发热呕吐入院。平素体健。体检:T38.8℃,BP14/9.5Kpa,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常规:WBC13×10~9/L,N0.84。拟诊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脓性渗液约100ml,右髂窝内未找到阑尾。延长切口打开后腹膜将回盲部提出切口外,仍未找到阑尾,探查肝下及右下腹腔均无阑尾。距回盲部7cm回肠肠系膜上可及两枚蚕豆大淋巴结,表面覆有脓,切除送病检,证实为淋巴结炎。术后一周痊愈出院。三月后钡灌肠造影证实为阑尾缺如。追问病史5

  • 标签: 先天性阑尾缺如 腹腔 盲肠 阑尾炎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