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诊断用于先天心脏患者合并感染心内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选择范围均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共计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先天心脏患者合并感染心内诊断标准,回顾分析,将样本超声诊断情况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后发现瓣周漏、瓣膜脱垂、瓣膜反流、瓣膜穿孔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诊断后发现肺动脉瓣、三尖瓣赘生物附着、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主动脉瓣、二尖瓣混合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基本相符,阳性诊断率较高,可以为患者提供便携的诊断技术。

  • 标签: 超声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本篇我们报告一个32岁年轻男患者,他在1个月前因不明原因发热,在当地医院及自治区级外院对症治疗,未系统治疗。他表现为自体瓣膜心内伴新发严重主动脉反流、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全身脓毒症。因此进行急诊手术,术中他有主动脉根部脓肿伴与主动脉窦相关的多个假性动脉瘤。术后半个月突然出现心衰,经检查发现主动脉瓣瓣周漏及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肾功能不全,多次出现心力衰竭,无法咬物控制,再次急诊行瓣周漏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窦瘤破裂修补手术,根脓肿清创,重建主动脉根部。顺利康复,术后给予CRRT治疗,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逐渐恢复,循环稳定出院。该患者手术决策,手术时机把握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处理方面需要精心设计,多次讨论及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治疗特色。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心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间我院收治围产期孕妇为研究对象(n=2369),对其进行超声检查,以产后新生儿结果为准,评价围产期超声检查检出胎儿先天心脏的准确及漏诊率。结果:围产期超声检查准确率为1.01%,漏诊率为0.17%,与产后新生儿超声检查准确率1.18%、漏诊率0.00%对比(P>0.05)。结论:围产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心脏,具有较高准确,漏诊率较低,可作为早期诊断方式。

  • 标签: 围产期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
  • 简介:摘要:先天心脏在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通常以心血管异常发育为主要特征,手术干预为疾病治疗关键措施,利用介入治疗可降低疾病治疗中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效果较好,尤其是针对儿童治疗更加具有优势。介入治疗过程中辅以科学干预能够保证治疗各阶段患儿病情稳定性,确保手术效果良好。研究重点对介入手术小儿先天心脏护理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综述。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研究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疼痛护理应用于小儿先天心脏手术后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0例患儿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为先天心脏且行手术治疗,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疼痛护理的观察组各50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儿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6、12、24h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相对较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先天心脏患者而言,疼痛护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更可降低各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为患儿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心脏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先天心脏小儿患者60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才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两种方式展开干预,对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手术风险管理后,乙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SAS评分及 SD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甲组,该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甲组,两组患儿研究数据治疗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先天心脏的小儿患者实施手术护理风险管理,对其风险事件的降低,不良情绪的改善,满意度的提升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室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治疗先天心脏患儿中实施FTS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手术治疗的先天心脏患儿8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FTS两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其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FTS护理干预后,乙组患儿心功能指标及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甲组患儿,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治疗的先天心脏患儿实施FTSA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指标的改善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FTS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心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2月至2023.2月进行超声检查的1500例儿科患儿,均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心脏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类疾病的鉴别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心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9.33%(1490/1500)、93.33%(42/45)、99.52%(1448/1455);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为93.33%,与金标准具有良好的一致(Kappa=0.97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心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并且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1-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20例,分析患者的心电图和心动图并且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严重并发症引发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的有95%,合计引发并发症的有40%,严重并发症患者占比20%,主要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封堵器脱落、股动脉血栓,分别为1例、1例、1例、1例。结论:先天心脏可以通过介入方法治疗,增加治疗有效,避免引发并发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身体检查,科学为其进行手术操作,及时进行随访,使严重并发症引发概率降到最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严重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EBN)在先天心脏(CHD)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行择期介入手术的CH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BN组(观察组7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EBN干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心率失常、术后出血、封堵器脱落)情况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1d和3d的舒适度[舒适度-行为量表(Comfort-B)]及疼痛程度[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术后1d时,观察组Comfort-B、FLACC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d时,两组Comfort-B、FLACC评分均较术前1d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HD患儿行EBN管理,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增加患儿术后舒适度,利于患儿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为先天心脏(CHD)患儿提供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系统护理在其围术期护理中所获得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58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患儿接受手术治疗中围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方法为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困难评分、生理健康评分、心功能指标、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呼吸困难、生理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呼吸困难、生理健康评分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辅助、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              CHD患儿来说系统护理是相对较为理想的一种围术期护理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护理效果与价值。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护理 呼吸机辅助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50例先天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护理模式在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 围术期护理 应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患儿中,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12月本院60例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患儿纳入研究,根据不同干预手段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观察组(舒适护理+常规护理,30例),全面分析干预价值。结果 干预前,两组手术指标及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作为一种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可降低疼感,促进康复。

  • 标签: []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舒适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00例接受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患儿作为本次测试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n=450)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n=450),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受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患儿在经过舒适护理干预后相较对照组有着更高的护理总有效率(P<0.05),且观察组的患儿相较对照组有着更低的疼痛程度(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儿童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先天心脏手术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心脏患儿,纳入60例分析。抽签1:1分组,设置为30例参考组、30例观察组,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呼吸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参考组,疼痛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呼吸道护理干预有助于先天心脏患儿术后康复,可缓解其术后疼痛,预防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