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低血压与体位血压的临床特点,根据其相关特点制定针对性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进行卧位及立位血压测量,根据样本是否患有体位低血压与体位血压分为三组,即A、B、C三组,A组样本即患有体位血压,B组样本即患有体位低血压、C组样本为非体位血压变化组。对以上三组样本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比较分析,结合临床情况总结有效的针对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120例样本中,A组样本16例,B组样本33例,C组样本71例。对比上述三组样本的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情况及风险事件出现情况,得到A组、B组样本与C组相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样本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体位低血压与体位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比较正常高血压患者更高,对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从而尽可能降低以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老年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温可调钠预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用SAS软件进行异质检验并计算合并效应尺度及其95%置信区间,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国内19篇国外0篇符合要求的研究。19篇文献均为低温可调钠模式与传统常温模式预防透析低血压对比试验。对文献进行异质分析,结果为Q=χ2=1049.35,DF=20-1=19,P=0<0.05,I2=98.1893%>50%。平均效应尺度约为1.55,95%置信区间为1.46~1.65。结论相比传统常温血透模式,低温可调钠血透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低温可调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低血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整体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的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显著,降低了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明显的达到了护理预想效果,有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血液透析 并发症 低血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压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临床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低血压患者30例的临床中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慢性低血压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治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对慢性低血压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等进行辩证分治,根据分型不同给予不同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低血压 中医辩证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低血压的发病情况和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30名)和预见性护理组(170名),比较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预防老年人高血压餐后低血压及体位低血压的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年龄≤7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餐后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预见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效果分析。方法将12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7.2%,观察组中低血压发生率9.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有效预防血液血透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护理服务模式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以预防低血压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护理服务模式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以预防低血压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餐后低血压(PPH)是老年人常见且特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轻者为餐后嗜睡、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跌倒;重者可发生一过黑曚、晕厥及心绞痛等急性心脑缺血等不良事件。有研究结果显示,PPH是老年人群独立的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1]。我们现就PPH流行病学、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述。

  • 标签: 饭后期间 低血压 头晕 晕厥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防范和护理体会。方法探讨对89例曾在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的护理体会以及防范措施。透析前仔细评估,透析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和对透析患者进行宣教,是防范和处理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关键。结论经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透析中低血压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管病相关患者出现的体位低血压(又称为直立脱虚或者是Ph)给予安全护理,探讨实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之间存在脑血管病同时继发Ph的7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实际对象,依据计算机奇偶随机方式将其有效均等分配为38例对照组以及38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予以良好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之后出现的安全事故状况以及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状况和自身方面防护能力相关状况。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经良好安全护理之后安全事故总产生率为7.8%(3/38),患者掌握病症知识率为94.7%(36/38),患者实现有效自身防护率为92.1%(35/38);对照组38例患者经常规方式护理之后安全事故总产生率为31.5%(12/38),患者掌握病症知识率为76.3%(29/38),患者实现有效自身防护率为71.1%(27/38)。结论对存在脑血管病同时继发Ph患者实施良好安全护理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自身防护实际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患者对病症知识做到有效掌握。最重要的是能够将患者安全事故相应比例降到最低。

  • 标签: 脑血管病 安全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分析,将60例患者进行研究,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循证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低血压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低血压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透析前血压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透析中最低血压值,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除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之外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可调钠血液透析 低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临床预防效果,进一步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需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评估,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在24周内低血压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早期护理干预 低血压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以及护理资料。结果本次患者血液透析共1512例次,出现低血压214例次,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者186例次,其余18例暂停透析,但是经过相应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继续接受透析治疗,另外10例患者停止透析。本次并没有1次患者由于出现低血压症状而死亡。结论老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