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住院,探究运用早期康复训练收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于哈尔滨某院(以下简称某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脑卒中偏瘫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干预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在这两项评分上也要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QOLI评分、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GQOLI评分、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住院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2017至2018年因AECOPD入住上海市浦东医院综合内科及呼吸内科的661例患者,分析比较患者的基线特点、COPD稳定期的治疗措施以及住院期间的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结果在661例患者中76.6%为男性,平均年龄74.5岁,平均住院时间11.9 d,有24%的患者出现住院时间延长,2.57%的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14.67%的患者需使用无创机械通气(NIV)。AE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患者自身条件包括年龄、低血红蛋白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其次还与入住的科室、AECOPD的严重程度、住ICU时间以及对NIV的需求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导致AE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因素主要与住院科室以及对ICU、NIV的需求相关。

  • 标签: 住院时间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变化特征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方法 : 选择我院 2 018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 接受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变化特征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后 ( P < 0.05 ), 患者的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 ( P < 0.05 ) 。 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恢复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护理措施 支持性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康复住院患者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40 例脑卒中康复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优于对照组( P<0.05 ),且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一对一的健康指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学习主动性,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健康指导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心理冲突原因与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院于 2017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间收治的康复住院精神病患者 161例,通过心理评估量表完成患者心理冲突产生原因的评估,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改善患者心态。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得知,康复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家属关心程度、院内饮食、出院许可等多种因素有关,基于冲突影响因素的不同,在占比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患者自觉痊愈,出院许可未能满足、占比最小的是病友之间的关系处理。讨论: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引起其心理冲突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觉康复,但出院许可未能满足,从而导致患者心理冲突较为剧烈,不利于患者的持续恢复。故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充分的说明患者当前的状态,鼓励患者配合护理与治疗,从而尽早出院,回归社会。

  • 标签: 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 心理冲突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的活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2例活动U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根据NRS2002评分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有和无营养风险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营养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44例(65.6%)住院的活动UC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16.76 ± 2.41)kg/m2比(21.93 ± 2.34)kg/m2,P<0.001)]更低;Mayo评分更高(9.90 ± 2.07比6.89 ± 2.81,P<0.001);重度患者(65.6%比18.0%,P<0.001)、广泛结肠型患者(50.0%比33.6%,P<0.001)和慢性复发型患者比例更高(91.4%比78.9%,P<0.001);血红蛋白(HGB)水平[(118.05 ± 24.85)g/L比(139.09 ± 18.26)g/L,P<0.001)]和白蛋白水平[(34.25 ± 6.70)g/L比(38.81 ± 4.57)g/L],P<0.001)]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低Mayo评分是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低BMI、低HGB、慢性复发型、重度活动、广泛结肠型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UC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病情更重、疾病范围更广、慢性复发的比例更高。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2002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防跌倒护理规范及质量控制对关节外科围手术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效果研究,探讨防跌倒护理规范及质量控制对关节外科围手术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防范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关节外科在2020年3月-6月间收治的70例围手术老年住院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另选择我院关节外科在2020年7月-10月间收治的70例围手术老年住院患者,将其归类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一般的防跌倒护理;观察组采取防跌倒护理规范及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主演跌倒发生率、住院防跌倒知晓率及执行率、患者出院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例1(1.43%)跌倒,观察组中0例(0%)跌倒,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与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防跌倒知晓率及执行率、出院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防跌倒护理规范及质量控制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关节外科围手术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知晓率及执行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防跌倒护理规范 质量控制 关节外科围手术期老年患者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痔疮围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 94例痔疮围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 47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47例,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 P< 0.05;实验组干预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 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 95.74%)高于对照组( 78.72%), 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4.26%)低于对照组( 17.02%), P< 0.05。结论 对痔疮围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术后恢复,增加其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对增加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痔疮 围手术期 综合性护理 住院时间 满意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 2016年 -2018年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住院情况,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从某三甲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2016年 -2018年住院病人首页信息,对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出院科室、出院主诊断、出院转归、住院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超长住院日患者中以31-40天( 64.09%),大于 60岁( 61.75%)人数最多。出院科室前 3位依次为 创伤正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出院主诊断前3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2016年 -2018年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 70951.20元,以好转出院为主。 结论医院应加强对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管理,对重点科室、病种、人群进一步监管,避免不合理的资源浪费,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确诊率、临床特征、影响因素、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成年患者的肌酐变化及尿量情况,并根据KDIGO指南筛选出AKI患者,了解住院患者AKI的发病特点、致病因素、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筛查肌酐变化水平,AKI的发病率为0.82%(264/32 147);按增加尿量情况,AKI的发病率为1.1%(354/32 147)。住院AKI患者肾前性因素为主要病因。急性肾损伤越严重,尿素、胱抑素C(cysC)、最高肌酐越高(P<0.05),白蛋白越低(P<0.05),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例数越多(P<0.05)。住院医师对AKI的确诊率为26.8%(95/354),漏诊率为66.7%(236/354),延误诊断为6.5%(23/354)。随访AKI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为25.2%(82/325)。脑血管病、肾脏血管收缩剂、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是AKI患者随访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KI在住院患者中较常见,漏诊率高,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肌酐的轻微增加的变化,以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住院病人 发病率 预后
  • 简介:  【摘要】长期的失眠很容易引起老人其它身体及心理上的疾病。老年失眠症不同于中青年的失眠特点,在病因病机方面与精神思想因素关系不大,主要由精神负担沉重、思虑过度、心血耗伤所致,故其治疗如同于中青年之失眠,则效果多不满意。其实,老年失眠症是由年老带来的全身和大脑皮质生理变化所导致的,治疗应从改善老年人全身和大脑生理衰退状况为主。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失眠;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 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母乳强化时间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住院并发症和院外追赶性生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强化组、中期强化组和晚期强化组,每组50例。早期强化组喂养量在50~69 ml·kg-1·d-1时添加母乳强化剂,中期强化组喂养量在70~85 ml·kg-1·d-1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晚期强化组喂养量在86~100 ml·kg-1·d-1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比较3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组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情况。结果早期强化组、中期强化组、晚期强化组体质量增长分别为(15.45 ± 2.54)、(15.13 ± 2.21)、(13.50 ± 2.02) 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0.676,P<0.01);早期强化组、中期强化组、晚期强化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20.0%(10/50)、6.0%(3/50)、4.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444,P<0.05);3组其余住院期间生长发育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早期强化组、中期强化组、晚期强化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的时间主效应和分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291~965.062,P<0.01),3组身长的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752,P<0.01)。校正胎龄2个月时早期强化组、中期强化组、晚期强化组体质量分别为(3 017.83 ± 347.40)、(2 897.27 ± 315.35)、(2 761.22 ± 319.23) g,3个月时分别为(3 947.67 ± 461.99)、(3 844.85 ± 434.68)、(3 647.78 ± 418.62) g;校正胎龄3个月时3组的身长分别为(57.87 ± 3.97)、(57.19 ± 2.98)、(54.27 ± 2.94) cm,头围分别为(38.13 ± 3.75)、(37.13 ± 4.28) 、(35.42 ± 2.8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479、6.473、15.035,P<0.01)。结论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量在70~85 ml·kg-1·d-1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既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又不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 标签: 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强化剂 并发症 追赶性生长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癌症晚期住院患者毒麻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最近两年内收治的癌症晚期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毒麻醉类药品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段时间内癌症晚期住院患者的所使用的毒麻药的药品名称、药品用量、药品使用方法、药品规格进行记录,用对药物利用指数( DUI)、限定日计量( DDD)以及用药频度( 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晚期胃癌住院患者为例,毒麻药用药量比较大主要有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美施定以及可待因片,其中所使用毒麻药中的使用天数最多的为吗啡注射液,使用天数最少的为哌替啶注射液。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对比研究,该医院在对癌症晚期住院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毒麻药的用药情况较为合理,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晚期癌症疼痛三阶止痛的原则,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应对哌替啶这种毒麻药的药物用量有所降低。

  • 标签: 癌症晚期 住院患者 毒麻药 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谵妄作为一种常见、多因素引起的老年综合征,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谵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高龄、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躯体功能减退、并发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抑郁、用药、环境均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今后仍需要样本量更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予以证实。

  • 标签: 谵妄 危险因素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铅中毒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为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建议。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92例铅中毒住院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小儿铅中毒可累及各个脏器,急性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治疗主要以依地酸钠钙、二巯丁二酸为主,对重度、极重度小儿铅中毒患儿需驱铅10个疗程以上。结论传统民间偏方运用所造成的铅中毒不容忽视。小儿铅中毒可防可治。依地酸钠钙、二巯丁二酸治疗小儿铅中毒安全、有效。

  • 标签: 铅中毒 儿童 依地酸钠钙 二巯丁二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 512例住院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1 467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病区、病情危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区空气菌落数、侵入性操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8%,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64.4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OR=7.744,95%CI:2.987~20.082)、呼吸住院病区(OR=8.080,95%CI:3.096~21.09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3.880,95%CI:1.465~10.281)、侵入性操作(OR=9.083,95%CI:3.494~23.616)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低龄、尤其是呼吸住院病区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同时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和进行侵入性操作,从而尽可能降低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院内感染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