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第一章我们的日常判断中存在一些判断,有关"真"(truth)的问题无疑是伦理所关注的。例如,当我们说"如此这般"的一个人是好人,或者说那个家伙是个坏人;当我们询问我们应当如何做,或者我们这样做是否正确;当我们大胆做出类似判断如"好脾气是一种美德而醉酒是一种恶习"……对于上述问题或判断,我们会论证当我们问"做什么是正确的"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提供判断关于人的品格或者行为之道德性的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理由,这些无疑都是伦理的任务。

  • 标签: 伦理学原理 节译 道德性 应当 美德 行为
  • 简介:6月2~8日在美国举行,由美国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研究所主办,主题为生命伦理当代前沿问题(生物研究伦理、药物伦理等)。来自全球生命伦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导向具体实践的生命伦理热点问题。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研究所 肯尼迪 学会 国际 卫生事业管理
  • 简介:伊安·巴伯认为科学和哲学为伦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一方面,虽然科学不能为推导出伦理原则提供一个自给自足的基础,但科学对伦理有着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哲学中的功利主义原则及公正、自由等概念,使我们能够澄清评价选择的伦理原则。

  • 标签: 科学内在价值 进化论 功利主义 公正 自由
  • 简介: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
  • 简介:肾内科临床护理的纠纷原因比较多,临床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自己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及时的进行纠正,避免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纠纷问题,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伦理价值是运用伦理法则对生物资源进行的个人和社会的评价.学习伦理价值有助于护理从业者从全球视角去理解国际需共同遵守的护理伦理,有助于护士对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遵行相同的伦理标准,达到共同的护理目的.作者罗列了10个护理伦理价值的定义、内涵与实现.关键词护理;伦理;价值观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1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欧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位杰出的作家。本文将对欧茨小说《妈妈走了》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研究欧茨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

  • 标签: 欧茨妈妈走了生态伦理自然
  • 简介:10月18—19日在山西临汾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应用伦理视野中的人的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 简介:整个西方哲学的历史可以看做是一部“形而上学”与“伦理”的关系史,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本来具有伦理的旨意和目标:寻求存在之意义,但由于其定位于“理论”(思辨)而使得“存在”的意义经过“知性”的“范畴化”而失去其“实存”的生命本质,从而第一哲学与伦理分离开来。但“实体论”在斯宾诺莎那里,“存在”的本质被置于“实存”中重新思考,而“自因”的“实存”作为神或自然的“自由”存在的存在论意义获得了肯定,因而人作为神的存在样态的伦理意义也能在这种实体论的存在样式中得到重新思考。因此,“实体论”作为“伦理”不是斯宾诺莎《伦理》的一个部分,而是其从存在论意义上对第一哲学作为伦理之命题的原创性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重新思考第一哲学与伦理的关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标签: 实体论 第一哲学 伦理学 生命 德性
  • 简介:4月21~22日在韩国城南市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由中国伦理会与韩国伦理会、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办。来自中国伦理会和韩国伦理会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基于“东西洋思想与伦理教育”的会议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东西方伦理思想、东西方道德教育和东西方社会中的道德现实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国际学术 西方道德教育 中央研究院 中国伦理 伦理教育
  • 简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民生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国民的生命健康,更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非常严峻。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被认识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而从道德层面来看,它同时还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分析食品安耠的概念意义、表现形式、问题成因等,提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化对策。

  • 标签: 食品安全 伦理 企业道德
  • 简介:11月15~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会经济伦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媒体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就“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伦理与道德资本”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经济伦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理路与方向进行了反思。

  • 标签: 经济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专业委员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胡塞尔现象学伦理中,先验自我具有意向性之指向性与构造性特征,一切价值和意义都是出自先验自我之意识之授义活动,先验自我成为了一切行为之极点,胡塞尔现象学伦理中展显出的主体性是一种"先验主体性"。海德格尔将"此在"作为突破口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先验主体性性理论作出了发展改造。海德格尔从本质上把此在归结为与他人在世界之中的"共在"。因此,海德格尔现象学伦理中展显的主体性是一种"共在主体性"。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伦理是一门源始伦理。共在主体在源始伦理中的本真生存即是领会良知的召唤、切近存在之真理以及诗意地栖居。

  • 标签: 源始伦理学 先验主体性 共在主体性
  • 简介: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疾病解说者》讲述了一对出生于美国的印度移民后裔达斯夫妇举家回乡探亲旅游的故事。达斯夫人向汽车司机兼疾病解说者卡帕西坦白隐藏八年的出轨生子的秘密,试图从他那获得心理疾病的医治。以文学伦理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疾病解说”这一伦理主线,通过解构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不同伦理结,剖析拉希莉作品深处的伦理主旨:需要疾病解说的现代社会个体,只有肩负伦理责任,才能找到治病的良方。

  • 标签: 裘帕·拉希莉 《疾病解说者》 文学伦理学批评
  • 简介:本文剖析了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转向的理论成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以恩氏为代表的当代基督教生命伦理的学术状况。在将"门槛时代"概念介绍到生命伦理领域之后,恩格尔哈特指出基督教神学—哲学史中存在的推论式理性是造成今日世俗化生命伦理的原因,为了克服推论式理性并在一个后基督教世界恪守建构基督教生命伦理,他转向具有礼仪、默想、思索性知识传统并强调与上帝神秘联合的东正教。

  • 标签: 门槛时代 推论式理性 基督教生命伦理学 转向
  • 简介:教育是关乎人一生的活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关乎自闭症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成效,研究者从关怀伦理视角,探寻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内涵与方法。进一步探明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生命向度与生命意义,实现从"能力关怀"向"生命关怀"的超越,使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赋予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具有伦理实践的可能。

  • 标签: 自闭症 语言障碍 早期干预 关怀 伦理学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和医德素质的全面培养得到了高校教育的普遍认同,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培养成为医学教育的共同目标。本研究以医德伦理教育为出发点,针对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伦理关键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运用PBL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分析促进学生医学伦理素质内化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医学伦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PBL 医学伦理学 医德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