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中华蜜蜂作为我国生产蜂蜜产品的主要蜂种资源,由于其具有生产繁殖速度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能躲避胡蜂危害、适合山区饲养等优势,深受蜜蜂养殖行业的重视。通过对中蜂蜂王进行人工培育,选择适合的蜂群,利用新型的人工培育技术,培养出优良的蜂王,为中蜂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地区的中蜂蜂王人工培育技术为例,进行技术分析。

  • 标签: 中华蜜蜂 蜂王 人工培育
  • 简介:摘 要:红松人工培育的多年实践表明,要搞好红松人工培育及实现合理经营,必须从选种、育种做起,抓好种苗基地建设,同时选择好立地及栽植技术,集约经营,合理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大力培育红松人工林。利用红松大苗移栽和对中幼龄林改建培育果材兼用林,利用红松嫁接苗培育红松果林。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并根据林分的林龄及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密度,提高红松人工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球果结实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标签: 红松 人工林 培育 经营管理 
  • 简介: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成功地研究出短期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新技术,使冬虫夏草有望实现大批量生产。据研究人员介绍,该技术是先将在液体里培育出的蛹菇体内的增殖细胞注射到蚕蛹中,然后埋到土里或泥炭藓里,在适当的湿度和20℃~25℃的温度下进行处理,可成功地将蛹菇的生长期缩短

  • 标签: 人工培育 蛹菇 生长期 冬虫夏草 湿度 蚕蛹
  • 简介: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药用价值及苗木培育等几方面概述了鸡树条荚迷的人工培育技术

  • 标签: 鸡树条荚迷 苗木培育
  • 简介:芒萁世代生活史研究表明,芒萁从孢子萌发到植株形成,需要一定的荫蔽与水湿条件,创建适宜芒萁孢子生长的遮荫与水湿条件是人工培育芒萁袋栽苗成功的关键。芒萁人工培育可釆用孢子体移植法与孢子直播法二种形式:芒萁孢子体移栽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芒萁孢子的萌发、培育,待芒萁孢子体长到2~3cm时,再移植入栽培袋内继续培育;孢子直播法则是将含芒萁孢子的水直接喷洒在苗床上,并为芒萁孢子的萌发、生长创造优越的遮荫与水湿条件,待苗床上芒萁幼孢子体长成2~3cm高的植株时,再移植入栽培袋内培育。用芒萁孢子直播法与芒萁孢子体移植法培育成功的芒萁袋栽苗,用于长汀县极强度水土流失区绿化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芒萁 有性繁殖 孢子体移植法 孢子直播法
  • 简介:采用无菌子宫摘取术,在隔离器中剥离子宫取仔16只,生存15只,在我国首次采用每24小时插胃管灌胃5-6次的人工哺乳方法,哺乳15只.离乳6只。粪便、垫料、棉拭子经无菌检查,均无细菌生长。同时对人工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比较了人工乳灭菌温度与时间对各营养成分破坏情况,比较了人工乳、豚鼠母乳与小鼠母乳之间的差异。

  • 标签: 无菌检查 小鼠 子宫 插胃管 首次 灌胃
  • 简介:观赏鲫鱼的品种主要有长尾红鲫、短尾红鲫、红白鲫及蓝花鲫等,其色泽艳丽,体型优美,游姿飘逸,颇具观赏价值,是国内外十分畅销的观赏鲫鱼品种。具有抗病力强、耐低氧、易饲养管理等优点[1],备受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在洛阳市郊区就观赏鲫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试验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鱼苗培育技术 观赏价值 人工繁殖 鲫鱼 饲养管理 试验技术
  • 简介:<正>锦鲤属于鲤形目、鲤科、鲤属,是鲤鱼的一个杂交变异品种,是由于养殖环境变化引起的体色突变,通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和杂交而培育出来,成为名贵大型观赏鱼类之一。截止目前,锦鲤品种可分13大类,100多种。从颜色上,可分为单色、双色和三色,主流品种有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锦鲤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苗种供应日趋紧张。本文就锦鲤的人工

  • 标签: 锦鲤 三色 鱼苗培育 苗种供应 观赏鱼类 人工选育
  • 简介:2005年起.我站和濮阳县郎占鱼种场一道进行了大口鲶的人工繁育等系列工作.当年人工繁殖的鱼苗经过4~5个月的养殖.达到尾重1-2kg,亩产量可达1000~2000kg。大口鲶在我省能自然越冬,适应能力强.养殖大口鲶的经济效益是饲养鲤鱼的2~3倍。本文将近年来该方面的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推进该项水产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标签: 南方大口鲶 苗种培育技术 人工繁殖 人工繁育 自然越冬 经济效益
  • 简介:虹鳟鱼隶属鲑形目、鲑科,鲑属,原产于美国加尼福尼亚的山区溪流中.是当今世界上养殖地域分布最广泛的冷水性鱼类。其肉质鲜嫩、味美、无腥味、高蛋白低胆固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的青睐。

  • 标签: 苗种培育技术 虹鳟鱼 人工孵化 不饱和脂肪酸 冷水性鱼类 地域分布
  • 简介:简述我国林下参发展历史及其特征和鉴别,文章从林下参的起源、发展、性状特征、生态规律及林下参与野山参的功效、形态,它们之间的区别,文章还阐述了林下参的特征和鉴别方法,目的在于促进林下参产业的发展。

  • 标签: 林下参 培育研究 性状特征 种植技术
  • 简介:南美鼠鱼有180多种被分类确认。不过并不包括青苔鼠、三间鼠这些鳅类,而是指甲鲇科的A、B、C、S这4属鱼,狭义的南美鼠鱼,仅指的是C属鼠鱼。而C属的鼠鱼又可以粗略区分为迷你鼠、圆吻鼠、普通鼠和狐狸鼠这4类。

  • 标签: 人工培育 南美 青苔 狐狸
  • 简介: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设想将一个老的肾脏,剥去所有的老细胞,留下一个蜂窝状的组织框架,这样,就能用患者的细胞重造肾脏。和目前的器官移植方式相比,这种做法有两大优势。

  • 标签: 肾脏 科学家 人工 培育 马萨诸塞州 研究人员
  • 简介:红锥(Castanopsishystrix)是壳斗科常绿阔叶乔木,为速生优质用材树种。通过对红锥的系统调查,研究了红锥适生环境、栽培生物学特性、物侯和生长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红锥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总结出可供林业生产推广应用的红锥人工培育技术措施,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闽北林区有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红锥 栽培生物学特性 培育技术 物侯
  • 简介:采用捕自黑龙江水域的怀头鲶为母本,鲶鱼为父本,应用自制催产药物DOS与LRH-A2、HCG进行人工催产,使催产率、受精率分别达到92%和88%.20~21.5℃水温条件下43h孵化出苗,孵化率75%.出膜仔鱼体长3.93mm,7.83mm下塘,池塘培育8天达到34.08mm,培育成活率50%.

  • 标签: 怀头鲶 杂交鲶 苗种培育技术 出苗 催产率 催产药物
  • 简介:从杉木种子品质、育苗技术、种植模式、杉木林的培育的抚育管理技术、林分更新以及杉木的经济利用等方面,对杉木林的培育进行总结,初步揭示出当前杉木人工培育技术已日臻完善,杉木人工林发展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促进杉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步入资源基地化、产品系列化、质量标准化的轨道。

  • 标签: 杉木 人工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人工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林的培育可以快速恢复森林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木材产品,形成多功能、高效益的生态系统。现阶段“天保工程”实施后,阔叶树种的工业原材料十分紧缺,通过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不但可以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缓解市场对阔叶树种原材料的需求,而且能扩大森林资源,提高土壤质量,调整林种结构,提高三大效益。

  • 标签: 人工针阔混交林 种间关系 焙育条件 焙育技术 焙育模式
  • 简介: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8.2~82.5%,平均值达7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动物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得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 标签: 斑hu 人工繁殖 鱼种培育 试验研究
  • 简介: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各种机遇与挑战,人类自身具有哪些优势以及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是值得思考的。比较而言,人类的同理心、道德感、自控力、智慧等是超越当前人工智能的重要方面,是人区别于机器的主要标志。这些人之基本素养的培育应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儿童天性,在实践中道法自然,顺应人的天性,培养有理想、有同理心、有美感、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性 儿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