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的临床护理经验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8.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损伤小等优势,在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临床护理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尖瓣置换的临创治疗的方法与传统的尖瓣置换(正中开胸直视手术)手术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复查左室射血分数、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0例风湿性尖瓣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组),此20例患者进行了传统正中开胸尖瓣置换手术,2016年20里风湿性尖瓣病变患者坐位试验组(微创组),此20例患者进行了微创尖瓣置缓手术.两组患者均与手术后顺利渡过脱机拔管,转会普通病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07天,术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2454.88元,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了5.7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4.6%。结论微创尖瓣置换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具有两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临床观察 术后住院天数 术后住院费用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尖瓣成形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尖瓣成形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贫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方式进行掌握。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2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出现机械性溶血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人工环周围漏的患者5例,人工材料粗糙,覆盖不到位的4例,材料应用不合理的3例,红细胞破损受损8例。结论对尖瓣成形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做好病情分析工作,人工环置入是否存在残余现象是关键,针对其特殊性,要结合治疗手段要求实施,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右胸微创尖瓣置换(MINI-MVR)治疗尖瓣关闭不全或(和)狭窄(MR-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尖瓣置换(MVR)治疗的MR-MS患者88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MINI-MVR组(n=44)与MI-MVR组(n=44)。MINI-MVR组行右胸切口MINI-MVR治疗,MI-MVR组行胸骨正中切口尖瓣置换(MIMVR)治疗。观察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中出血量、输血量、自动复跳、除颤后复跳、手术时间等中指标,术后12h引流量、使用呼吸机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等术后指标;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MINI-MVR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及自动复跳率均大于MI-MVR组,出血量、中输注血浆、红细胞、血小板量及除颤复跳率均小于MI-MVR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MINI-MVR组术后12h引流量、使用呼吸机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小于MI-MVR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两组三关闭不全率、抗凝过度率以及心功能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胸MINI-MVR治疗MR-MS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可快速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右胸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和)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手术治疗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的改善明显,瓣膜修复比人工瓣膜置换的死亡率低,长期存活率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较小。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镜辅助下微小切口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35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小切口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手术,给予术前访视及中密切配合。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再次开胸止血,手术时间(197.4±27.2)min,体外循环时间(103.6±2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15.7)min,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7.1%。结论熟悉手术方案、要点,及时应对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足的物品准备,熟练配合医生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

  • 标签: 胸腔镜 微小切口 冷冻消融 同期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尖瓣返流患儿的监护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心内膜垫缺损手术后出现尖瓣返流的患儿2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特别护理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结局。结果特殊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尖瓣反流患儿进行护理时需注意密切观察患儿手术后尖瓣关闭不全现象,维护患儿左心功能、监测患儿体液出入量、观察患儿肺动脉高压情况,为患儿实行低心排综合征相关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感染护理。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缺损 二尖瓣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尖瓣置换治疗尖瓣病变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采用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行尖瓣置换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9~72(55±3.8)岁.均通过右胸骨旁第四肋间6~10cm横切口进胸,股动脉插管、右房房腔管引流建立体外循环,经胸直视下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跳后经左房入路行尖瓣置换.结果无围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18~205(150.3±3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8~189(133.5±27.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1.1±10.4)h,ICU停留时间(1.3±0.5)d,住院时间(7.3±1.7)d.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1.7)月,瓣膜位置均良好、启闭功能正常,无周漏发生及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作为向全胸腔镜下尖瓣置换过渡的一种微创术式,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尖瓣置换安全、可靠,早期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闭锁不全 微创小切口 右进胸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尖瓣置换术后血糖的监测、控制方法,预防术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病变伴糖尿病的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术后按医嘱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术后按医嘱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两组均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其他脏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尖瓣置换术后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血糖,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糖尿病 二尖瓣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功能。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46例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及46例正常健康人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房总射血容量(TASV)、左房被动射血容量(PASV)、左房主动射血容量(AASV)、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计算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和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结果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和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和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与尖瓣口面积(MVA)相关(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泵功能均降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 简介:目的:验证尖瓣脱垂患者应用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病情的再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确诊为尖瓣脱垂患者60例进行临床检查,对其患者应用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病情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及病情进行在评估。结果:通过采用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对尖瓣脱垂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结果明显,没有任何误差,能有效增强其确诊率。结论:对尖瓣脱垂患者应用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诊断,能有限诊断出患者的尖瓣脱垂情况,其临床诊断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二尖瓣脱垂 二维彩色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评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结果60例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患者中,轻度狭窄的26例,中度狭窄28例,重度狭窄6例。在超声心动图中一般表现为尖瓣瓣膜增厚、钙化、纤维化、粘连,活动受限,腱索、乳头肌等附属结构的改变情况,超声心动图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判断风湿性心脏病尖瓣狭窄,还可以对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出定量诊断,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度缺血性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缺血性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来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组中患者30例,在手术后分别给予呼吸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0%),比较后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381;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在临床进行推广可行。

  • 标签: 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术后 个性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有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颞肌成形在颅骨成形治疗颅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11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成形的临床资料,中行颞肌的充分游离,并成形、固定。结果术后1个月行颞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6月;病人双侧颞部对称,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颞前区塌陷及颞肌下坠畸形,无明显颞肌萎缩,颞肌功能保留。结论颅骨成形中进行颞肌成形,可以有效恢复颅骨缺损处颞部的外形和颞肌功能,进一步完善颅骨成形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颞肌成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MHD患者尖瓣钙化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31例MHD患者,透析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尖瓣钙化灶面积、尖瓣口面积、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有无钙化两组患者的年龄、口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无钙化组相比,单纯尖瓣钙化并不会引起左房内径改变,尖瓣钙化狭窄可使左房内径明显增大。结论MHD患者单纯尖瓣钙化对左心结构及功能无明显影响,尖瓣钙化狭窄时可引起左房内径增大。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钙化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椎体成形、后凸成形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椎体成形、后凸成形。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椎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可以降低其椎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观察重睑成形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4-01—2016-01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重睑成形的56例受者围期给予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56例(112只眼)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重睑弧度流畅,形态逼真、恒定,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6~12个月,未发生重睑变浅或消失、双侧重睑不对称、重睑过宽过窄、上睑瘢痕、皮下结节等现象,受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加强对重睑成形者围期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受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整形美容 重睑成形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