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国家间日益频繁的经贸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变量.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走出去”的重要舞台.但是,诸如产品质量问题、部分企业未诚信守法经营问题、部分员工不能融入当地生活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管理.

  • 标签: 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经贸 产品质量问题 阿拉伯国家 “走出去” 合作水平
  • 简介:阿拉伯的“塞吉”韵文,曾散见于贾希利叶时期的演说辞、箴言与巫师卜辞.由于它和《古兰经》的密切关系,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初反而受到抑制.后来伴随着书牍文学的兴起,“塞吉”韵文传统得以复兴,被广泛应用于书信写作、书籍序言和标题,在伊历四世纪也出现了以韵文描写虚构故事的玛卡梅文体.我国的辞赋传统历史悠久,辞赋的起源和它的早期应用与“塞吉”颇有类似之处.本文以“塞吉”和贾希利叶时期的巫师传统为主线,以中国辞赋的早期发展为副线,比较了“塞吉”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后、辞赋在儒教兴起之后的不同命运.本文也试图说明巫文化在韵文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的特殊意义.

  • 标签: 塞吉阿 辞赋 韵文 演说 巫师 玛卡掩
  • 简介:金融时报》被日经收购之后的五个月中,对涉华议题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但报道倾向暂时未出现明显变化;对涉日议题的关注度较为稳定,对涉日议题的报道倾向出现由批评质疑向温和中立转变的迹象,并积极报道“安倍经济学”。调研结果发现,日经新闻能否遵守收购时对编辑独立的承诺值得怀疑;《金融时报》成为日本企业“公关媒体”和日本政府“外宣媒体”的可能性增大;其针对中国大陆读者设立的《金融时报》中文网的编辑方针走向需要持续观察;媒体文化冲突与日本国内舆论环境恶化也将给《金融时报》编辑方针带来不确定因素。

  • 标签: 依然独立 倾向变化 变化分析
  • 简介:2014年,中国对泰国提出的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新合作框架的倡议表示了支持。2016年3月,该合作机制第一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三亚召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MC,简称“澜湄合作”)包括中国和来自“陆上东盟”的5个国家: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大力支持该框架的原因。从泰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和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澜湄合作上正面临在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跨界河流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这一合作框架的有效运行仍需要各国的参与,尤其需要在合作国家间推动“信任构建”。

  • 标签: 澜沧江-湄公河 东盟信任构建
  • 简介:2013年9月24日,首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是中国外交部首次与其他国家外交部联合举办公共外交论坛.中国公共外交方兴未艾,而韩国公共外交活动的经验值得中国吸收借鉴.中韩公共外交论坛只是一个开始,中韩公共外交合作前景广阔.

  • 标签: 公共外交 合作前景 中韩 中国外交 外交活动 论坛
  • 简介:阿拉伯(语)化不仅是一个旨在提升阿拉伯语社会地位、改善阿拉伯语现代适用性以应对强势外语在语世界传播的语言规划与政策行为,在深层次上,阿拉伯(语)化反映并回应了语世界在现当代世界体系的“边缘性”。这一“边缘性”在客观现实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并深刻影响了语世界不同语言间的权力关系。在这一权力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阿拉伯(语)化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尽管如此,阿拉伯知识界和政界对于阿拉伯(语)化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阿拉伯(语)化政策的历史和阿拉伯语语言学会在讨论该政策时所凸显的两个持久性趋势,最后提出阿拉伯(语)化是在主观层面对语世界“边缘性”的象征性抗争和象征性补偿。

  • 标签: 阿拉伯(语)化 语言规划与政策 边缘性 象征性 阿拉伯语 语言学会
  • 简介:语言是一种符号或信号运行体系,其所承载的语义应语境的变换而变换.基于这一认识,并通过对《中国文化读本》阿拉伯文译本进行实例分析,本文提出:一、语义运作到位必要时需超越表层制约,进入深层空间去确定与表层相关的新义位,从而呈现词语表达的异化;二、驾驭语言应简化语体结构认知,前提是把握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为之建立相应的语义框架和句体模式;三、翻译运作应有语言的美学追求,目的语应尽力表现源语言感情节奏.本文进而指出:语义空间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但都相互穿插、套叠共存,是为一大特有的运动复合体.

  • 标签: 语义运行 层面观 语义空间 框架结构 运行节奏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是过去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双边经贸关系深化的方向,是双边经贸关系从“边界上”合作迈向“边界后”合作的质的飞跃,必将为双方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未来,中国—东盟需要在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和金融领域加大对接力度,从而共建中国—东盟共同的经济增长体系。

  • 标签: 中国-东盟 发展战略 “边界上”合作 “边界后”合作 一带一路
  • 简介:2018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对中国、欧盟、日本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的举动不仅让整个世界都处在了关税壁垒和贸易战的阴影下,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猜疑和隔离也使得多边贸易体系备受质疑,在后WTO时代下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自2000年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中国与非洲经贸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在后WTO时代的今天,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对于中非双方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非双边 双边经贸合作 时代中非
  • 简介:作为“走出去”最早的行业之一,能源对外合作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国经济对外合作的历程。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我国能源对外合作也更加成熟,从策略、方式、区域、项目、深度和层次等方面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但仍需提高市场预见能力、注重战略新兴产业的内涵式发展、提升话语权、加强议程设置和公共产品提供能力,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的地位。

  • 标签: 合作形势 对外合作 形势特点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众多领土争端,这些争端涉及陆地边界、本土和离岸岛礁。弗拉维尔博士所著的《强边安邦》一书,首次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等角度,构建了关于国家在领土争端决策动因的理论,考察了新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政策,剖析了促使中国在绝大多数争端上采取合作策略、在少数争端采取对抗策略的动因,并预测了中印边界、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未决领土争端的走向。该书对领土争端的冲突与合作研究,以及中国处理未决的领土争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新中国 领土争端 合作与冲突 决策动因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的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的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的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的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以神华集团追踪开发塔温陶勒盖为案例,从公共外交的角度分析了项目开发面临的障碍,指出能源合作要跳出能源看能源,注重加强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争取有利舆论氛围,最终实现共享双赢的局面。

  • 标签: 中能源 合作塔 塔陶勒盖
  • 简介:全球化依赖于海上运输的自由往来。国际航运是全球贸易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由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全球化在面对风险时具有脆弱性,它为我们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航运需要以稳定和安全作为保障,美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大国各自推出了维护地区海域安全的相关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扮演的角色。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以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海洋支点 海洋安全 海洋合作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和平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本文从应对和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角度研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进而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的关系,特别论证东北亚是周边合作全覆盖的薄弱环节,建议以倡议"中朝韩俄经济走廊"和打造韩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作为推行"一带一路",实现中国周边合作全覆盖的突破口。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合作 全覆盖
  • 简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各方解读令其内涵不断丰富。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制于现实地缘政治环境,呈现滞缓状态。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推动"蒙俄经济走廊""中朝韩经济圈""中日韩自贸区"等次区域合作的建设,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存在现实基础。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北亚地区的对接,不仅有利于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实现我国振兴东北经济的目标。"一带一路"战略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路径。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北亚 区域合作
  • 简介: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的地区战略是保持本地区的大国平衡和加强大国与东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以维护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中马两国政府从维护和发展双边关系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对两国各领域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的人文交流合作进行筹划,强调相互信任及开展双向交流是增进双方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中马两国在经历社会经济转型的阶段,双方有很多可互惠的合作。过去的中马关系着重经济的交流,而未来的中马关系,期待能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和政治合作,构建双方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命运共同体。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 马来西亚 人文交流 中马关系
  • 简介:在多边合作低效的国际背景下,金砖五国机制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与时俱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开放、加大自由,增强互联互通能力。这个过程需要一步步地通过合作共赢的实践来“事上练”:通过试点,不断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深化并复制、推广,塑造认知习惯、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最终达到团结共赢。智库的合作可以作为试点,通过在合作机制与内容建设上进行创新,并将由此形成的合作模式外溢至更广的范围,从而形成合作模式与惯性。网络安全问题的急迫性、重大性,使它可以成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目标的首选项。

  • 标签: 事练 国家事 智库合作
  • 简介:中国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大力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步性,为促进中俄双边关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两地区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策的落实、移民的困扰、能源合作的变数、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国家间的认知等。因此,应采取完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及加大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合作、拓展北极领域合作、强化'友好城市'定点合作、加强区域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举措来应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双方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区域 合作进程 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