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对日寇侵略取消极抵抗政策,致使祖国大片河山陷入日寇铁蹄之下,迫使沦陷区一部分大学、中学迁入内地。1938年3月,随着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院校组成的西北联合大学从西安南迁汉中之后,京、津、豫、晋和西安等地大批中等学校也陆续迁驻汉中。

  • 标签: 日寇 北平 南迁 抗战 蒋介石 侵略
  • 简介: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从武汉西撤之际,曾以湖北省联合中学名义,登报通知全市所有中学生到指定地点登记,准备组织离汉,登记处即在汉口黄陂路(今黎黄陂路)与四民街(今胜利街)交叉口处一所学校(即今黎黄陂路小学)里。当时敌寇将至,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中等教育 武汉市 私立中学 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师范学校
  • 简介:中等教育的统制政策是沦陷期北京市伪政权欺骗、胁迫、监督、控制该市的中等教育界,使它的发展完全服从、服务于日本对华战争的所有措施、手段的集合体。对于该政策,陈兆肆等学者已有所涉猎,但很少有人从教育自主权被剥夺的角度来分析当时该市中等教育的殖民化倾向,进而揭露日本亡我之野心及其手段之阴险毒辣。有鉴于此,笔者试从上述角度对日伪的中等教育统制政策予以细致的梳理。

  • 标签: 统制政策 中等教育 沦陷时期 伪政权 北京市 教育自主权
  • 简介:1933年1月创刊的《中等算学月刊》,是以中等数学为内容的期刊,为当时国内所首创,该刊总社设在南京南捕厅钟英中学内,由武汉大学出版部印刷发行,16开本,全年10期,每期正文48页,特刊则多达86页,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报纸价格飞涨,且不易买到,不得已该刊不能按时出版,这一年只出了5期,且最后一期(第5卷第5期)于当年12月出版,其时日本侵略军已兵临城下,在这一期的编后语中,是这样结尾的:“目下时局紧张,下期能否继续出版,暂无把握,不过本刊同人誓竭其全力以维护此唯一之算学定期刊物,一俟时局敉平,仍当按期出版,以慰读者之望、”然而战火迅速蔓延,日军大举入侵,该刊乃被迫停刊,自1933年1月至1

  • 标签: 30年代 算学 中等 武汉大学 创刊号 教科书
  • 简介:丹东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成立于2001年5月,是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的相关精神,在原丹东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批准成立的。这也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唯一的一所以"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为宗旨建立的中等职业学校。丹东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隶属于辽东学院,其主要办学任务就是为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各种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 标签: 民族团结进步 中等职业技术 辽宁省教育厅 专业学校 丹东市 示范学校
  • 简介:'遍地的大学生有几个能找到工作''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就是老师的事了''我们忙得很,没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听了这些话后心里七上八下的。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但不少的农村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就是放在学校教育的,学生素养的好坏全赖学校教育。类似的种种言

  • 标签:
  • 简介:提出背景这个时代是不缺人生知识的时代,人们每天通过手机接受大量信息,但缺乏核心价值观认同。大量的价值观不同的信息从来没有如此摧古拉朽似地冲刷着人们的灵魂,彷徨、迷茫、焦虑、颓废(吸毒)、暴力(is)、是非不分(碰瓷、有毒食品)充斥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

  • 标签: 教育思维 是非不分 教育生态系统 内驱力 学习动机 问题法
  • 简介:这次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年会,提出了一个极具时代精神的问题:创新时代,教育怎么办?对这个问题,我给出的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答案:创新时代,教育须从自上而下的改革走向自下而上的创新。唯改革与创新并举,我国的教育方有出路。为什么教育须从改革走向创新?因为1985年以来30年的教育改革经验告诉我们,单靠自上而下的改革,无法撼动我们目前这样一种万能而又无能的教育管理体制。说它万能,因为从各种教

  • 标签: 教育改革 改革走向 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教育 时代精神 具体情境
  • 简介:1947年,胡适“教育计划”的发表引发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是重点扶植还是普遍救济,以及留学生的派遣是停废还是继续的论争。其实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显示出战后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胡适 高等教育 教育资源 论争
  • 简介:一、都灵大学门前的马和鹰两尊英格兰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飞鹰,右边是一匹奔马,一直默默地矗立在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校门前。多少年来,它们代表着都灵大学迎接着一批批的新生和来客,它们成了都灵大学的标志,甚至校徽上也是这两尊雕塑。

  • 标签: 智慧 教育 大学 大理石 英格兰 意大利
  • 简介: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具有人格独立、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社会的标志;后者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色,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培养公民还是造就臣民,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公民教育或党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或有补益。

  • 标签: 公民教育 党化教育 民国时期 人格独立 政治参与 社会责任
  • 简介:程颢、程颐是宋代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中最有影响的洛学的开山祖师和首领,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他们也是毕生致力于讲学授道、卓有贡献的著名教育家。程颢在54岁生涯中,从事教育活动不下30年;程颐在74岁生涯中,从事教育活动长达56年之久,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朱熹是程颐的四传弟子,他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南宋最著名的教育家。他把二程的学说(主要是程颐之学)发展到了顶峰,全面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教育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对宋以后直至清代的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教育思想 程颢 程颐 朱熹 中国 素质教育
  • 简介: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改革方兴未艾,教育改革更是“热火朝天”。以全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而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和推进的主力军,肩负着重大责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更是担负着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重任,任务更为艰巨。因而少数民族教师队伍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民族教师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改革 科学文化素养 少数民族教育
  • 简介:高等院校扩招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了农村本已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二是对子女教育尤其是大学阶段教育的投入,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农村教育危机重重,亟待化解。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探索一种更加有效地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体制,以使农村教育机制更加高效运转。

  • 标签: 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危机 分流教育 读书无用论 负面影响 高等院校
  • 简介:冷欣(1900-1987),江苏兴化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45年授陆军中将衔,曾以何应钦助手的身份参与受降典礼。他以战将身份,勉力襄助地方教育,其事迹值得一提。1939年之后,苏北地区相继沦陷,“自古昭阳好避兵”的兴化也不能幸免。原来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的,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半个中国都在日军铁蹄下呻吟。有着强烈爱国心的苏北青年,不愿接受日军汉奸的奴化教育,不甘心做任人宰割的亡国奴,都纷纷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沦陷区向后方流亡。当时冷欣任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兼江南行署主任,驻安徽屯溪附近的梅林。为了收容、帮助这些无家可归和有家难归的青年,冷欣首先将常州中学、苏州中学

  • 标签: 中学 教导主任 江苏省 小学毕业生 地方教育 兴化人
  • 简介:道德教育始终是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重心。回顾近百年教育史,中国教育告别传统的“三百千”教育,建立起近代教育的课程体系,学童道德教育实现了从“修身”向“公民”教育的飞跃。“公民”教育以塑造现代人格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准则,影响至今。探讨这个历程,可为今天的公民社会和现代国家建设提供宝贵镜鉴。

  • 标签: 公民教育 民国 道德教育 现代人格 启蒙教育 中国儿童
  • 简介: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是不多的。纵使听了有智慧的话,也不一定会领悟的,对于有智慧的演讲,也是要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听得有兴趣,甚至才能够真正在自己生活工作中把它实践出来。我说的是不是真的有智慧,这也要由一个有智慧的人来判断,不能由我说了算。

  • 标签: 智慧 教育 才能 实践
  • 简介:我们讨论家庭共生教育是基于人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有机统一的共生生命体。家庭是人类社会共同生命体的基本单元,是每个生命孕育、产生、成长、发展的本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和谐成长、自由发展,为了家庭和谐共生、文明幸福。共生教育是促进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弊病

  • 标签: 共生教育 家庭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