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联合传统叩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90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传统扣背组。B组为振动组。C组为振动联合传统扣背组。治疗后观察三组每日量、动脉血气参数、使用呼吸机时间、培养、肺部胸片参数。结果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6.6%。A、B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机联合传统扣背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效排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护理人员疲劳,增加患者舒适。

  • 标签: 机械通气 COPD 振动排痰 传统扣背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5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困难患者152例,采用入院先后次序依次将入选病例分为拍背组44例(Ⅰ组)、振动机组50例(Ⅱ组)、振动机联合拍背组58例(Ⅲ组),Ⅰ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同时行拍背,Ⅱ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PTJ-300A型振动,Ⅲ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应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比较三组患者效果。结果Ⅲ组在呼吸道症状的改善、一周量、血氧饱和度方面疗效显著,与Ⅰ组、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COPD困难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有较好疗效,可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拍背排痰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仪对COPD患者效果。方法将420例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振动的效果加以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振动仪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效果。结论振动仪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呼吸道深部液有效的咳出,减少了细菌感染,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

  • 标签: 震动排痰仪 COPD 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此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1。本文对COPD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位与的观察认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运用端坐位和卧位交替使用,鼓励咳嗽咯痰,氧疗和雾化吸入等措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体位 排痰 观察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对重症肺炎在上呼吸机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上呼吸机的效果观察应用美国G5机进行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重症肺炎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系统培训护理人员和一般培训组使用振动机后开胸术后病人以及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240例开胸术后患者分为一般护理人员组和系统培训护理人员组,均在常规翻身和雾化吸入同时,一般护理人员组和系统培训护理人员组3d后观察两组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病人心理、伤口愈合、早期活动、并发症、等方面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SpO2均显著提高,但系统培训组病人配合、量及SpO2明显高于一般组(P<0.005)。结论开胸术后患者按系统使用振动机协助,效果显著,避免了效果不稳定,护理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减少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

  • 标签: 系统培训 振动排痰机 开胸术后 排痰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护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有效促进呼吸道炎症的治疗。方法观察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全方位的、科学的临床护理和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经过一系列护理后,患者病程缩短,肺功能比治疗前有较大提高。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气道雾化及物理治疗,能有效促进,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排痰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和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情况。结果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15例(50%),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效果的观察,探讨最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ICU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正确评估患者情况、适量气道湿化、加强胸部物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定时定量气道湿化,定时翻身、人工叩背、鼓励咳嗽或吸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1.38%、75.86%(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护呼吸功能有重大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气道通畅 有效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并振动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30例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并G5振动机观察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雾化吸入并振动机治疗后,患者量明显增加,血氧饱和度﹥93%以上,罗音减少,通气障碍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雾化吸入并G5振动机可促进,能明显预防和改善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减少治疗时间。

  • 标签: 雾化吸入 G5振动排痰机 排痰效果 护理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神经康复治疗中体位法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法是去除呼吸道中分泌物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净化呼吸道改善肺通气,去除气道上的分泌物的潴留,减轻空气在气道中和流通障碍,减轻细菌的繁殖。含有气道中流动空气带来的尘埃和细菌,可随纤毛的摆动排出体外。体位技术包括体位引流、叩打、压迫和振动,以及分泌物的清除等环节。

  • 标签: 康复治疗 体位排痰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ICU共收治的10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道组(34例),振动机组(35例)和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及呼吸频率、肺部啰音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共完成642例检测,气道湿化加振动机应用组(228例次)前后的平均量显著增多,呼吸频率和肺部啰音和血氧饱和度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振动排痰机 气管切开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频振动机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120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两组,振动辅助治疗组(n=60)在对照组(n=60)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频振动机协助,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振动治疗组小儿肺炎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使用多频振动机辅助治疗,病程能明显缩短,治愈率也显著提高。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机械组32例和人工组28例,机械组采用机械振动,人工组采用人工叩击法。结果机械组显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振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人工叩击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全麻术后呼吸道管理、协助患者有效是重要环节,而气管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手术部位直接为气管,加之气管插管和药物的刺激,气管断端的渗出、充血、水肿、疼痛及术后颈前屈30°的特定体位,给护理人员术后协助体位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既能使接受气管手术患者咳嗽咳痰有效,

  • 标签: 气管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以下简称振动机)对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我院心胸乳腺外科开胸术后11例肺部感染液堵塞的患者应用振动机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应用振动机,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结论振动机通过物理的方式有效解除患者液积聚,避免人工手法由于力度不均匀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舒服感。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 标签: 振动式物理治疗仪 开胸术后 肺部感染 排痰效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