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颔后牙区牙槽严重量不足是种植修复的难题。常需通过上颌窦侧壁开窗植术获得足够的增量,达到种植修复治疗的目的。虽然上颌窦开窗植术方法已经获得成功,但仍存在一些种植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鼻窦炎、移植的流失、种植体进入窦腔等。本病例报道了1例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植二期种植修复术后1年,在植及种植区域出现上颌囊肿,经手术摘除囊肿后,种植义齿依然在口腔中行使功能。

  • 标签: 上颌窦开窗 上颌骨囊肿 骨种植 术后并发症 继发 植骨术
  • 简介:上颌外科纤毛囊肿可发生于上颌窦手术后的6个月~50a,本文报告2例病例,分别发生于手术后4a和9a,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对此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外科纤毛囊肿 手术后上颌骨囊肿 Caldwell-Lue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突至上颌上颌囊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例突至上颌上颌囊肿在鼻内镜下行下鼻道进路的上颌囊肿开放术,对合并鼻腔底病变者同时行鼻腔底开放手术,切除部分囊壁。结果随访1~9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囊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突至上颌窦或上颌窦合并鼻腔底的上颌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

  • 标签: 上颌骨囊肿 鼻内镜 手术
  • 简介:摘要为探讨上颌囊肿开放术后避免囊肿开窗口闭锁的改进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5—2020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例上颌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含牙囊肿10例,上颌囊肿12例。采用改良泪前隐窝入路,延长下鼻甲前缘纵切口,切除上颌窦内侧壁及鼻腔底壁,将囊肿开放于鼻腔,拔除囊肿内牙齿,使用黏膜瓣消除裸露骨面。所有患者术后囊肿均保持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囊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囊肿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且不刮除其余囊壁。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均未出现反复感染,且颌形态恢复良好。随访半年后,19例患者未见复发,1例患者因开窗口较小再次开窗,治疗后上颌囊肿未见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鼻道治疗上颌囊肿,能够保障囊腔内有充足的通气与引流,降低了囊肿复发的机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下鼻道开窗 上颌骨囊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个体化护理在上颌囊肿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重要借鉴。方法:此次实验的开展需要有真实病例的参与,为此我们需要从某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进行筛选。按照实验要求规定,此次实验共计挑选出了60位符合标准的参与者。在本次探究中,需要用到对比探究的方式,为此需要对60位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平均性,二是随机性。两组患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护理方案上,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案为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案为普通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从住院时长、患者对护理的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组间综合比较。结果: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实验组最终的统计数值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值相差较大,对比具有参考价值;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对护理的态度,其中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为有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个体化护理方案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方案 大型上颌骨囊肿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LeFortⅠ型切开(LeFortⅠosteotomy)上颌整体后退术在矫治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ANB为7.0°~13.1°,平均9.3°。行LeFortⅠ型切开上颌整体后退术,其中14例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6例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结果:本组行LeFortⅠ型切开上颌整体后退4~8mm,14例BSSRO下颌前移4~7mm,6例颏成形术颏前移6~8mm。1例一侧腭降动脉术中损伤断裂,经结扎处理,无感染及块坏死。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及正畸结束后∠ANB为1.6°~3.5°,平均2.9°。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牙弓形态及[牙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LeFortⅠ型切开上颌整体后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正颌外科术式。

  • 标签: LeFortⅠ型骨切开 上颌骨后退 上颌骨前突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摘除上颌囊肿进路的选择。方法本组上颌囊肿共40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情况、囊肿的大小及位置。其中12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行Messerkling术;21例单纯上颌囊肿患者,鼻内镜下经改良柯-陆进路行囊肿摘除术,另7例采用下鼻道开窗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窦CT冠状位扫描或鼻内镜检查,21例经改良柯-陆进路者术后无复发;12例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者,2例复发,1例术后窦口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7例经下鼻道开窗进路者,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上颌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以及口腔外科诊治的行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患者共53例种植体,根据文献报道的纳入标准,分为三组,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上颌囊肿者为囊肿组共17例,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有慢性上颌窦炎者为炎症组共15例,上颌窦内无明显炎症或囊肿者为正常对照组共21例。术前记录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高度(RBH),术中记录有无上颌窦黏膜撕裂、破裂。术后7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在修复后12个月记录分析上颌窦内成高度(SBG)、种植体尖端成高度(ABH)、种植体边缘吸收(MBL)、上颌囊肿变化或上颌窦黏膜增厚情况。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急性感染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中Fisher精确检验,三组间的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内成、边缘吸收等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术前、术后囊肿直径和上颌窦黏膜厚度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三组病例术中均未出现上颌窦黏膜撕裂。囊肿组2例、炎症组3例、对照组1例出现术后急性上颌窦炎,三组间急性炎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49,P = 0.352)。三组病例均无术后上颌窦积血、积液等情况。修复后12个月,囊肿组SBG为(8.09 ± 1.20)mm,炎症组SBG为(7.17 ± 1.18)mm,对照组SBG为(7.36 ± 1.4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09,P = 0.100);囊肿组ABH为(1.94 ± 1.34)mm,炎症组ABH为(1.40 ± 1.12)mm,对照组ABH为(2.10 ± 1.3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382,P = 0.261);囊肿组MBL为(0.53 ± 0.70)mm,炎症组MBL为(0.47 ± 0.92)mm,对照组MBL为(0.48 ± 0.6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118,P = 0.889)。囊肿组术后囊肿直径[(2.35 ± 3.51)mm]较术前的囊肿直径[(8.41 ± 3.04)mm]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6,P<0.001)。炎症组术后黏膜厚度[(6.27 ± 2.15)mm]较术前厚度[(5.27 ± 1.58)mm]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2,P = 0.023)。结论伴上颌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上颌窦炎 牙种植 即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上颌牵引成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手术效果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采用改良上颌牵引成治疗的唇腭裂修复术后上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后,采用经鼻引出上颌坚固外固定牵引支架,牵引3~4周;牵引完成后立即行上颌坚固内固定。对患者术前、牵引完成即刻头颅CT颌面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术前、后各指标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4~25岁。牵引完成即刻上、下颌形态与术前相比,所有测量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上牙槽座点前移(10.69±9.01) mm,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增加(13.53±7.14)°,上牙槽平面角增加(3.97±5.87)°,下颌平面角增加(4.65±3.67)°,前面高增长(5.63±4.41) mm。上颌向前下方移位,中面部突度增加,轮廓获得改善。牵引过程会对下颌位置产生一定影响,15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中、重度张口度下降,在牵引结束进行固定后再配合张口训练,张口受限自行缓解;1例同时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通过关节手法复位、上颌固定及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张口受限和脱位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改良上颌牵引成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能够有效前移上颌,使下颌出现顺时针旋转,改善面部轮廓,并且明显缩短牵引治疗时间,但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张口受限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 标签: 唇裂 腭裂 上颌骨 截骨术,勒福 骨生成,牵张 上颌后缩 三维测量
  • 简介: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儿童上颌窦表皮样囊肿。患儿男性,10岁,以“左脸颊肿胀3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左侧上颌窦肿物。行鼻内镜下左侧前组筛窦开放术+上颌窦开放术,病理诊断为左侧上颌窦表皮样囊肿。术后密切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鼻内镜治疗上颌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35例(41侧)上颌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下鼻道开窗25侧,经上颌窦自然开口12侧,中、下鼻道同时开窗4侧。结果术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内镜定期复查示上颌窦开口通畅,下鼻道粘膜光滑,上颌窦腔内粘膜恢复良好。结论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内窥镜检查
  • 简介:上颌颧骨区域可提供较大量的皮质,这个区域的块非常适合上颌前牙或双尖牙区域的植.因为可以免去开辟第二手术区域;选用正确的超声外科器械可以使取手术简单而安全。如同传统的上颌窦植.术后并发症很少,5个月后植区域即可植入种植体.且稳定性、美观效果均较为理想。

  • 标签: 颧上颌骨 自体骨移植 病例报告 超声 骨刀 手术区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上颌缺损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修复后功能良好率87.0%(20/23)。结论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缺损的上颌模型,并按照面部对称原则,设计制作出“修复后”的颌模型,以此为模板,从而精确指导个体化上颌塑形,能有效地恢复患者面容。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口腔修复 上颌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71例上颌骨折患者资料分析,以探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方法。方法71例上颌骨折患者。60例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7例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术;3例选择保守治疗;1例未治。结果71例病例随访2~24个月,60例手术患者54例效果满意,成功率为90%。10例出现面神经颞支损伤,术后6个月,患者完全恢复。5例出现错颌、前牙开颌,通过颌间牵引和调颌,恢复正常。1例面部塌陷未进行修复。结论治疗上颌骨折的要旨有两。固定方法可分为两类开放复位内固定和颅上颌支架外固定;可根据伤情,择优选用。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效果满意,但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对颌面缺损的修复,视力障碍问题有待解决。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骨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修复的方法修复无牙颌上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无牙颌上颌缺损患者进行分类和不同的修复方法,对疑难的单侧和双侧颌缺损采用改良的修复方法。结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小面积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常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半侧、双侧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改良的修复法可以提高修复效果。结论:单纯修复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如果有条件,应该增加其他固位和承力方法;患者自身对赝复体的适应能力在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中很重要。

  • 标签: 上颌骨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