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下”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概念,自春秋战国诸子“思以其道天下”,“天下”便更是士人的情怀。北宋文士以》论“天下”,通过动态的先天下与后天下、人文的忧天下与乐天下、理一分殊的人伦天下与中和天下的哲学思辨,使“天下”具有了宇宙本体与价值本体的形而上意义。

  • 标签: 北宋易学 先天下与后天下 忧天下与乐天下 人伦天下与中和天下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道的核心,因此把握了、简便可从根本上得天下之理。在熊十力、金岳霖和叔本华、尼采等中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中,均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宇宙与人生中包含的乾、坤简的二元对立。

  • 标签: 易简 乾坤 易传 易道 天下之理
  • 简介:《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即由先天八卦至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化过程及规律,其所蕴含的"圣人之意"乃是教人由德返道、后天返先天之意。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象为全象,又为圆象,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而人则需先"利贞"才能最终达至"元亨"。乾主气,为道之全,坤主形而包于天,故坤虽具四德而受时地所限。人应本坤道而顺承天,由"利贞"而返"元亨"。临卦处"成终成始"之位,在春之先,故备具乾坤四德;屯、随、无妄、革等卦之二、五两爻因孚乾坤正位,故亦备具乾坤四德。如果明了《大学》内止至善、外明明德之说,《中庸》中和、不息之境,自不难理解《易经》"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即以人合天之旨。

  • 标签: 《易经证释》 圣人之意 由德返道 以人合天
  • 简介:高考是一场高水平硬功夫的较量,来不得半点虚浮,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是高考的大敌。学生必须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真正准确娴熟全面理解掌握,必须达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程度才能在高考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许多同学在高考复习中,对历史基础知识点的领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特别是对课本中的错点、混点、疑问点、健忘点、疏忽点、错解

  • 标签: 中国史 例谈 史易错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流通的钱币,早在汉朝就形成了钱--陌--贯三级货币单位制。钱是基本单位,钱一枚又称文;陌是中间单位,百钱为陌,陌又有通用字百、佰伯;贯是最高单位,十陌为贯,贯又有同义词千和缗:计数为千,穿成串叫贯,借穿钱的绳索之名来指称这外单位叫缗,千又有通用字仟。贯是大串,主要用于贮存;陌是小串,主要用于交易;用于交易的贯,每陌两端打结,分隔成十段。这个三级货币单位制沿用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 标签: 短陌 单位名词 货币单位 数词 量词 通用字
  • 简介:<正>据大冶县博物馆《郑王城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载:“郑王故城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铜质类”有“戈两件,一件直内上刻有‘■’二字。按这两字关糸到古云梦的地望,郑东南与古云梦的关系,■及《尚书·禹贡》记载的真实性问题现在根据这两字的释义,来加以说明。这两字上一字从■(阜)从土,下一字■从土,可初两字为地名。这

  • 标签: 释义 声符 调查简报 文化遗物 真实性问题 博物馆
  • 简介:《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 标签: 中国文物报 铜鬲 宣曲 蔡侯 汉印文字征 有对
  • 简介:何琳仪《说文》所无。《甲骨文编》445下列二字:旧均已成定论。a式从“水”在“舟”两侧,也可理解为“舟在水中”,见一期卜辞,b式从“水”从“舟”,见三期卜辞,a式无疑是b式的较原始形体。《管子小问》“意者君乘驳马而桓迎日而驰乎?”尹知章注。“古盘...

  • 标签: 《说文》 甲骨文 《管子》 卜辞 《集韵》 铜器铭文
  • 简介:汤余惠商代甲骨文有字,见于武丁时期宾组卜辞:戊子卜,宾贞:王逐于亡灾?之日王往逐于,充亡灾,获八。(合集9572)癸未卜,贞:多子获?(乙编3764)癸已,多子囗(获)?(合集10505)于,往(逐),充获囗()。(合集10503)亡灾往逐囗,充囗...

  • 标签: 《说文》 武丁时期 宾组卜辞 殷代卜辞 《汉书·郊祀志》 甲骨文字
  • 简介:即将落下的夕阳把西半边天渲染得通红通红的,无数片乌云被锁上血色的红边,乌云仍以为还没有泻尽满肚子的雨水,在狰狞着、咆哮着、笨拙地晃动着、张牙舞爪着。那鲜艳的红色光芒对它们的勾勒,越发让片片乌云像一只只生猛的怪兽,在杂乱的西部天幕匕毫无章法碰撒,让人看了瞠里发怵,越联想越索悚。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古今""即"的"即"琴徽"即或"琴饰"者,均误也。确诂其义,"."即"约"即琴之"轸绒"。

  • 标签: 饰以 张以 约珥
  • 简介:关于“”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前贤业已作过较多的考证,尽管多穿凿为说,但亦有智者之见。陈仲甫先生认为:“”之构形“象编竹立体之器”,本义为女子“戴器”。其说虽欠中肯,然能与“编竹”联想,已得其管键。本文作者寻仲甫先生思路考之,“”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豁然而明:“”从从,从正面看,象两手抓住竹经、牵引竹篾一层一圈地编织竹篓之形,其字形义(本义)是“竹篓”,引申为:(1)物体的孔洞、窟窿→空无→身体虚弱无力→西瓜瓤败体空→稀疏、稀少;(2)次数多→声音多而嘈杂含混或为数众多而位卑的人;(3)拴系→缠绕→牵曳→环抱→人体矮而背佝偻等。

  • 标签: 构形之旨 本义 考证
  • 简介:古今“”即“的”即“琴徽”或“琴饰”者.均误也。确诂其义.“ ”即“约”即琴之“轸绒”。

  • 标签: 饰以 张以 约珥
  • 简介:诂》《释言》《训》的特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以今字古字;训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 标签: 《尔雅》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词 体例
  • 简介:“姐”庄初升“姐”在现代北方话中与“妹”相对举,一般指比自己年长的有血缘关系的同辈女子。然而,“姐”的这种意义乃是后起的,它的本义应是“母亲”。《说文解字·女部》说:“蜀人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这还可以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方言中找到旁证。闽南话区如福...

  • 标签: “姐” 土地神 《说文》 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崇拜 “母亲”
  • 简介:初中语文课文《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课文注释:“更,重新。”笔者认为此处的“更”应为表承接的连词,与“即”形成同义连用。

  • 标签: “更” 初中 语文 《孙权劝学》 课文注释 连词
  • 简介:<正>“贓”(以下皆用简化字——“赃”)字在它造字伊始就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古代有关“赃”罪的集合概念。它的产生适应了律学需要,反映了律学的发展。“赃”古借“臧”行。但“臧”本无“赃”的意思,“臧”原意为“善”。《诗·邶风·雄雉》有“何用不臧?”犹言“何用不善?”而“未知臧否”则引申为不知好坏、得失。另外,“臧获”一词秦汉时为男女奴婢的别称。“臧”既有善的意思,故又常被借用来表示“匿”。段玉裁注《说文》

  • 标签: 法律概念 集合概念 说文 睡虎地秦墓竹简 律学 经济犯罪
  • 简介:<正>臣字甲文作■或■,有两个主要意义。一为奴虏、臣仆,甲文中常见。一为举目而视,这个意义存在于合体字中。例如:■、■都以从臣,都有望的意思。■为人举目而望,■

  • 标签: 说文 少数民族 甲骨文字 屈服 主要意义 合体字
  • 简介: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罔”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 标签: 产生时代 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