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80)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7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80患者(高龄)196例,≤60患者(非高龄)546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患者性别、结石数目、结石大小进行基线资料匹配,获得间协变量均衡样本。成功匹配196对患者。对比两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合并疾病者明显高于非高龄[93.4%(183/196)比76.5%(150/196),P<0.001],两者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6.4%(189/196)和96.9%(19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高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17/196),非高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13/196),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高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为8.20 d、23 624.06元;非高龄为8.03 d、22 249.64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RCP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作为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病 老年人,80岁以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与年龄、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2至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50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53例(1 906只眼)的检查资料,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及白内障摘除手术前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眼轴长度或角膜散光度数分组中角膜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结果953例(1 906只眼)患者中,男性410例,女性543例;顺规散光570只眼(29.91%),逆规散光1 005只眼(52.73%),斜轴散光331只眼(17.37%);年龄(72±9);眼轴长度,右眼中位数为23.49 mm(19.83~33.89 mm),左眼中位数为23.41 mm(17.54~32.09 mm);角膜散光度数,右眼中位数为0.97 D(0.06~ 4.65 D),左眼中位数为0.92 D(0.11~4.88 D)。角膜散光度数≥0.75 D的比例分别为右眼64.95%(619/953),左眼61.59%(587/953)。65以上人群及眼轴长度为22.00~25.99 mm时双眼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0.279,均P<0.01),其中逆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正相关(右眼r=0.278,左眼r=0.225;均P<0.01),而顺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右眼P=0.335,左眼P=0.633)。随年龄增大,双眼顺规散光比例减少,右眼由43.81%(46/105)降至20.73%(51/246),左眼由40.00%(42/105)降至24.80%(61/246);逆规散光比例增加,右眼由38.10%(40/105)增至61.38%(151/246),左眼由33.33%(35/105)增至58.94%(145/246);而斜轴散光比例基本不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2=31.986,左眼χ2=27.686;均P<0.01)。双眼不同眼轴长度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眼P=0.497,左眼P=0.897)。角膜散光度数越大,双眼斜轴散光比例越小,右眼、左眼分别由25.45%(85/334)、29.78%(109/366)减少至0和1.35%(1/74);逆规散光比例越大,右眼由39.82%(133/334)增加至79.27%(65/82),左眼由41.80%(153/366)增加至59.46%(44/74),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2=72.229,左眼χ2=72.166;均P<0.01)。结论50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超过半数角膜散光度数大于0.75 D。其中65以上人群当眼轴长度介于22.00~25.99 mm之间时,角膜散光度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顺规散光度数无明显增加,以逆规散光度数增加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角膜散光轴向分布有顺规散光比例减少、逆规散光比例增加的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49-355)

  • 标签: 白内障 老年人 散光 轴长度,眼 年龄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心力衰竭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降低PICC并发症提供对策。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ICC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36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老年(≥60,79例)和非老年(<60,57例),比较PICC后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总并发症发生率(12.09%,15/79)高于非老年(6.50%,5/57),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PICC的各种并发症的宣传力度,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有效降低PICC后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心力衰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宫颈感染 HPV16 、 18 高危型 80 例临床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 宫颈感染合并 HPV16 、 18 高危型 患者 86 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和实验。实验患者 43 例,对照患者 43 例,两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 p > 0.05 ),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对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实验患者的治疗有效结果为 41 例( 95.35% ),对照为 35 例( 81.40% ),( p < 0.05 );实验患者的治疗综合满意 40 例( 93.02% );对照患者综合满意 33 例( 76.74% ),( p < 0.05 )。实验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问题发生为 4 例 (9.30%) ,对照为 15 例 (34.88% ,( p < 0.05 )。 结论: 综上所述,宫颈感染 HPV16 、 18 高危型患者应当及时接受医药治疗,建议采用物理微波联合治糜康栓干预,以此来减少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提升其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宫颈 HPV16 HPV18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择期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的、≥80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纳入269例患者,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09例;平均年龄83(80~94)。肿瘤位于升结肠76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64例,直肠116例。病理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76例,Ⅲ期167例,Ⅳ期10例。本研究按照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对患者所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将出现Ⅲ级及以上的并发症定义为严重并发症。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术者经验(是否完成500例以上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术中情况等临床资料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69例患者中,共有34例(12.6%)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者分别为肺部感染(8/269,3.0%)、肠梗阻(8/269,3.0%)和吻合口漏(7/269,2.6%)。术后1例患者因肺栓塞死亡,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7%(2/26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8.181,P=0.00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χ2=7.945,P=0.005)、术前白蛋白(χ2=9.088,P=0.003)和术者经验(χ2=9.395,P=0.002)是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OR=2.544,95% CI:1.083~5.974,P=0.032)和经验≤500例的术者(OR=2.475,95% CI:1.082~5.661,P=0.032)是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近[10.1%(17/169)比17.0%(17/100),χ2=2.741,P=0.098]。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适当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术者是保障80及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的关键因素。针对年龄≥85的高龄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老年人,80岁及以上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年龄80的177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左半结肠癌,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左半结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服利伐沙班的80及以上高龄患者中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的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23例,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至少4 d后测定其抗Ⅹa因子活性的谷峰浓度,并进行服药依从性和血栓、出血等事件的随访。结果在23例高龄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19例,静脉血栓栓塞症4例。利伐沙班服用剂量分别为15 mg/d 15例,10 mg/d 7例和5 mg/d 1例。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4例患者谷浓度大于200 ng/ml,8例患者峰浓度大于400 ng/ml(其中2例超过700 ng/ml),2例患者谷峰浓度差距较小。2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出院后自行停用利伐沙班,其他21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服药过程中3例出现黑便、便潜血阳性,1例出现血尿。19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过程中均未发生脑卒中事件;1例肺栓塞患者抗凝过程中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本研究中部分高龄患者抗Ⅹa因子活性的谷峰浓度明显高于国外报道水平,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根据抗Ⅹa因子活性测定结果和临床不良事件调整利伐沙班剂量。

  • 标签: 老年人,80以上 利伐沙班 抗Ⅹa因子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迟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最佳预测因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年龄≤35患者1138个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的临床数据。比较OHSS和非OHSS的妊娠周期。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计算两间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迟发性OHSS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OHSS的预测因子。结果在≤35患者中,诊断为OHSS的妊娠周期中,基础窦卵泡数(AFC)(P=0.00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P<0.001)、获卵数(P=0.001)、可用胚胎数(P=0.016)、优质胚胎数(P=0.007)及孕囊数(P<0.001)均高于非OHSS妊娠周期。OHSS的外源性卵泡刺激素(FSH)启动量(P=0.002)、总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P<0.001)和卵巢刺激时间(P=0.034)均低于非OHSS。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孕囊数(OR=2.408,95% CI=1.529~3.793,P<0.001)是迟发重度OHSS的独立预测因子。线性预测因子(lp)=孕囊数×0.879-3.946。孕囊数≥2个的病例相对于1个孕囊的病例发生OHSS的风险度RR值为2.25。结论在≤35患者中,孕囊数是迟发OHSS的独立预测因素。≥2个孕囊时,迟发性重度OHSS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促性腺激素 获卵数 孕囊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80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间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0例采用PFNA治疗的80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10±2)个月。30例患者骨折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6.67%。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80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确切,C臂透视下的微创手术,是高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的基础保障,提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折固定术,髓内 髋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80以上高龄人群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以上高龄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0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安全性处理方式。分析120例80以上高龄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20例80以上高龄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之中,无死亡病例,死亡率为:0.00%;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与短暂性认知障碍患者例数分别:2例、7例;110例患者经康复锻炼之后能够借助扶行器进行下地行走;120例患者经术后3个月随访调查发现Harris评分为:73.33±5.23 分,与术前:33.33±3.64 分相比,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以上高龄人群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要做好对应的安全性处理措施,以此改善预后。

  • 标签: 80岁 高龄人群 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以上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8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保留导尿并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年龄大于80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合并血流感染,感染率为9.28%。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拔管时机(感染后延期拔管或未拔管)、泌尿道手术、使用糖皮质激素、肿瘤化疗、人血白蛋白浓度降低、血糖、多重耐药菌感染是80以上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拔管,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与肿瘤化疗和关注泌尿道手术等可减少80以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合并血流感染风险。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6月至2014年7月31例80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院内和出院后3~12年的随访资料。结果患者80~88,平均(82.0±2.1),男25例(80.6%),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0±6.5)%,其中LVEF<35%有15例(48.4%)。平均手术时间4 h,院内死亡3例(9.7%),其中1例急性呼吸衰竭,另2例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3.2%),急性脑梗塞2例(6.5%),再次气管插管3例(9.7%),二次开胸止血1例(3.2%),术后持续肾替代治疗3例(9.7%),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8例(25.8%)。术前使用IABP2例,术中2例,术后4例。术后随访3~12年,中位时间8年。术后随访28例,随访率100%,全因死亡10例(35.7%),心源性死亡5例(17.9%),肺癌死亡2例(7.1%),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死亡2例(7.1%),1例不明原因猝死。再次入院2例(7.1%)。再发心绞痛2例(7.1%)。再发心肌梗死1例(3.6%),无再次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术后1年所有存活患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桥血管通畅率达100%。结论80及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尚可接受,但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较高,需术前全面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lum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2周内因呼吸道感染再入院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BPD及BPD程度分为轻中度BPD、重度BPD和非BPD,比较3患儿生后2年内因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率及再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收治566例胎龄≤32周早产儿,BPD发生率为30.2%(171/566),其中轻中度BPD占81.9%(140/171),重度BPD占18.1%(31/171)。BPD早产儿2周内因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率为45.0%(77/171),其中重度BPD入院率为71.0%(22/31),分别是非BPD和轻中度BPD的2.6和1.8倍。81.8%(63/77)BPD早产儿首次再入院发生在1周内,轻中度BPD和重度BPD组分别为83.6%(46/55)和77.3%(17/22)。重度BPD住院次数>1次的比例较另两显著升高(P<0.01)。对142例在本院随访的BPD早产儿进行再入院分析,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再入院的主要病因,轻中度和重度BPD患儿2周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再住院率分别为6.8%(8/118)和16.7%(4/24)。轻中度和重度BPD再住院后需呼吸支持比例高于非BPD(P<0.05),重度BPD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长于非BPD和轻中度BPD(P<0.05)。颅内出血、新生儿期住院时间长和家族性过敏体质是BPD患儿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D尤其重度BPD早产儿2周内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率高,再入院后病情重。颅内出血、新生儿期住院时间长和家族性过敏体质是BPD患儿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病人再入院 危险因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衰中的运用对降低患者入院率的干预作用 。方法:以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1 月本院接诊的心衰病患 88 例为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实验、对照( n=44 )。实验实施循证护理,对照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再入院率等指标。 结果:实验随访 1 年内再入院率 2.27% ,比对照 15.91% 低, P < 0.05 。实验患者满意度 97.73% ,比对照 84.09% 高, P < 0.05 。 结论:采取循证护理对心衰病患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其再入院率,改善患者满意度,建议推广 。

  • 标签: 循证护理 满意度 心衰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无颅脑损伤患儿扰动系数的参考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的200例无颅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0~1、>1~3、>3~5、>5~164,每组50例,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每例患儿进行监测,每次测量时间为15 min,间隔12 h重复测量,取2次测量值的均数为该患儿最终扰动系数值。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患儿扰动系数的间差异,利用秩和检验比较总体及各年龄中不同性别患儿扰动系数的间差异,通过绘制散点图及Loess局部加权非参数回归曲线分析扰动系数与年龄、体重、头围的关系。结果年龄0~1、>1~3、>3~5、>5~164患儿扰动系数的参考值分别为60±14、92±18、112±18、135±18,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690,P<0.01)。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显示总体及各年龄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扰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81,125)比102(68,123),Z=-0.739,P=0.460;59(52,68)比57(53,65),Z=-0.243,P=0.808;88(81,105)比95(70,105),Z=-0.776,P=0.437;117(99,120)比113(101,123),Z=-0.170,P=0.865;137(123,143)比142(123,160),Z=-1.279,P=0.201]。年龄<5、体重<18 kg、头围<51 cm时,随着患儿年龄、体重、头围的增加,扰动系数也呈明显增大趋势;年龄>5、体重>18 kg、头围>51 cm时,随着年龄、体重、头围的增加,扰动系数的变化不明显,分别趋近于135、130、130。结论无颅脑损伤的患儿不同年龄段扰动系数的参考值范围不同。扰动系数与患儿的性别无关,与年龄、体重、头围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脑水肿 监测,生理学 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