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白血(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_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CR患者、AML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CR组明显降低(P〈0.05);AMLCR组FANCG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范可尼贫血 FANC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AML患者26例,均采取CAG方案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76.92%。大部分患者出现可耐受的骨髓抑制,未见有明显的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结论CAG方案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尤其对高龄、并发症多、对强化疗不能耐受的患者更为适用。

  • 标签: CAG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40位急性白血老年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对照组采取DA方案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将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与缓解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概率为35.00%,总有效概率为40.00%;观察组完全缓解概率为40.00%,总有效概率为4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为15.00%,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老年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安全有效,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的遗传学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常规染色体,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我院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30例急性白血(AML)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30例MDS中13例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3.3%;19例MDS—RAEB和MDS—RAEBT患者中1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63.2%;11例MDS—RA患者中1例患者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9.1%;可见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比MDS—RA有较高异常核型检出率(p<0.05)。在30例急性白血患者中2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73.3%。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与急性白血患者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追踪调查可见核型异常者有较高的几率发展成白血,预后较差。结论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的诊断,并能较正确的估计MDS的分型预后,判断MDS与急性白血的联系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白血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性白血一旦确诊,应当尽快开始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FLAG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的急性白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FLAG方案治疗的复发和难治性AML患者,同时选择既往采用非FLAG治疗的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氟达拉滨30mg•m-2,d1-d5,Arc-C1g•m-2,dl-d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ug/kgd0到5天。结果12例完全缓解(CR)6例,CR率为50%;对照组患者3例完全缓解,CR率为25%;FLAG治疗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剂量阿糖胞苷FLAG方案是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患者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FLAG方案 白血病 急性 复发 难治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巩固治疗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白血(CBF—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CBF—AML患者应用HDAraC巩固化学治疗(化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及复发率,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入选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36.5(15-58)岁:AML-M2b7例,AML-M4Eo7例。共进行38个疗程HDAraC治疗。中位随访32.3个月.预期5年0S率为67.4%±14.0%,5年DFS率为44.6%±14.4%,5年复发率56.3%±14.4%。截止末次随访.10例患者存活.1例死于血小板减少所致颅内出血,3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异常,2例AML—M2b伴c-kit基因突变。29个疗程可评价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Ⅳ度粒细胞减少和Ⅳ度血小板降低以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经治疗无严重感染致死病例,1例因血小板减少致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均有Ⅰ-Ⅱ度胃肠道不良反应。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不良反应。结论:HDAraC应用于CBF—AML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心结合因子 阿糖胞苷 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年龄≥60岁)急性白血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特点的研究,探究其可能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院的首次确诊老年急性白血患者计52例以及老年健康志愿者计52例、中青年健康志愿者计52例。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三组共计156份外周血标本,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的CD4+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给予足疗程常规化疗后,再次收集老年急性白血组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标本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三组被试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其所占CD4+T细胞比例作为标准,其中老年AML组、老年组、中青年组的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7.913±1.692%、6.804±1.315%、5.734±1.036%;老年AML组指标高于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中青年组指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敏感的AML患者计17例,其中CR后复发的患者计10例;化疗敏感的AML患者较难治AML患者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后复发患者的表达水平较长期CR患者高,获得长期CR患者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正常老年对照组相当,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白血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的的发展和预后存在一定联系,可作为临床对于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标准之一。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调节性T细胞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白血免疫表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142例儿童急性白血进行诊断。结果142例儿童急性白血中AML39例,占27.5%,ALL103例,占73%,ALL中B-ALL90例,占63.4%,T-ALL13例,占9.1%。AML,B-ALL,T-ALL分别有不同抗原的高表达,且存在部分AML表达淋抗原,某些ALL表达抗原。结论四色流式细胞术对儿童急性白血的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流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西医对阳痿的治疗采用性心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雄激素替代治疗,经尿道治疗,阴茎海绵体内治疗,药物经皮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医对阳痿的治疗则采用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心脾论治。

  • 标签: 阳痿 性心理 药物 辅助装备 手术 基因
  • 简介: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占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ALL)比例较高,成人Ph+ALL对传统化学治疗方案效果不好,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药物联合化学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得到应用,提高了该病完全缓解率及预后。但由于ABL基因的突变,伊马替尼耐药等问题成为治疗中的又一挑战。几种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望成为较伊马替尼更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药物。

  • 标签: PH染色体 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急性白血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抗真菌药物,部分患者应用细胞因子治疗。结果痊愈13例,占44.8%;有效6例,占20.7%;总有效率65.5%。无效5例,占17.3%,死亡3例,占10.3%。结论AL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破坏,治疗上应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白血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准确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其中染色体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迄今报道涉及50多种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蒙医药治疗急性白血具有增效减毒,防止耐药,促进正常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优势。

  • 标签: 蒙医药 急性白血病 辩证施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白血患者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例急性白血患者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观察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化疗过程中,均出现较明显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熟知药物毒副反应,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度过化疗反应期,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化疗顺利完成。

  • 标签: 大剂量 MTX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