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当下不争的事实是:文字阅读已让位于图像阅读;在有限的文字阅读中,文学阅读又让位于消遣、娱乐阅读;而更有限的文学阅读中纸媒阅读又让位于电子、网络阅读。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已严重边缘化。

  • 标签: 文学接受 文学阅读 文本 电子媒介 网络阅读 边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天空下,我和父亲坐在院子里看天,分别看中一小块蓝,但我们都不说话,也不做事,他写完回忆录,好像就不做事了,我有时会观察他,用我的有限观察他的有限,他把自己活得越来越窄,需要侧着身子才能挤过去.

  • 标签: 父亲 回忆录 做事
  • 简介:  1  2008年的5月12日早晨,同别的早晨没有什么不同,风和日丽,太阳照常升起,感觉不到一丝的异常.六点多钟我从床上起来,七点钟我像往常一样穿上旅游鞋去后坡散步.……

  • 标签: 亲历手记
  • 简介:“莫雷斯克时间,8点整。”近一百年之后,我站在地球的这一端,钟声乘着地中海的风隐隐传来。没错,时钟敲响了八下,这时,出浴不久的毛姆坐到书桌前.刚刚开始的这一天,他和他的世界一起进入“莫雷斯克时间”。法国,地中海沿岸,里维埃拉,弗拉角。这一处花树掩映的所在.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莫雷斯克别墅。

  • 标签: 时间 英国作家 地中海 毛姆 钟声
  • 简介:<正>"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大型征评活动以弘扬时代主旋律,打造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为己任,以其前瞻性和独特敏锐的视角,发现和表彰那些正在崛起的新闻人物。也许他们今天默默无闻,但明天将会成为某个领域的标识人物。活动连续举办两届,隆重推出了钟南山、吕日周、任长霞、陈开枝、梁言顺、南存辉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全国10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其独特的创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大型征评活动已逐步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 标签: 新闻人物 中国时代 吕日周 任长霞 南存辉 钟南山
  • 简介: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海外汉学书系中的一部。作者安田朴(Etiemble),是法国当代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的著名学者。此书是他近年来全面概述中学西渐的一部力作,也是同类著述中较为完备的一部。作者早年长期在巴黎大学等法国高等院校讲授东、西(特别是中、西)文化(特别是哲学)的交流与比较,尤以“东学西渐”为主,因而本书就是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以作者长期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宏观上全面论述了从唐代到清代中期千余年间中欧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涉及了哲学、伦理、美学、文学、宗教、风俗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一部全景概览式的著作。

  • 标签: 作者 当代 文学 唐代 中国文化 研究视角
  • 简介: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总投降的仪式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最大战舰"密苏里"号上进行.  盟军的签字代表是赫赫有名的美国五星上将、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午9时,签字仪式开始.麦克阿瑟从舱内出来,神情严肃地走到扩音器前发表了简短的演说.  ……

  • 标签: 麦克阿瑟笔
  • 简介:90年代逼近尾声之际,文坛对90年代文学创作的评说议论也日益增多。这体现出90年代文学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表现了人们急切地想对刚刚逝去的那段五彩斑斓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寻求解释的强烈冲动。然而,对90年代文学的评说,由于其立场、视角、价值观念与情怀的不同,众多批评者存在着极大的歧异;依据不同的叙述话语他们所描述出来的文学图景也常常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我从与80年代文学对比的角度切入,谈一点对90年代文学的看法。打开了的潘多拉盒子80年代文学(尤其是前期与中期)沾染着浓烈的社会伦理教化色彩。尽管70年代末期肇始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文

  • 标签: 90年代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模式 价值观念 超越性 艺术手法
  • 简介:<正>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我的老领导阳翰老.可是五十多年来,我一直把他看成是我最尊敬的革命文艺界老前辈.他的高尚人品、渊博的学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都一直是我引为学习效法的榜样.

  • 标签: 阳翰笙 工会 三厅 文化界 重庆 理事会
  • 简介:题解:90年代文学的纷纭万状,怎么估量都不会过分——在20世纪后半期,它无可争辩地是最丰富最嘈杂的,是最难以描述和把握的,又往往被认为是与此前的文学阶段相悖反的。不过,关于青春故事的讲述,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命题。本文拈出“青春变奏”,其用意在于,通过对一批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的概略性解读,寻找90年代文学的一个切入点,……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风格 文学作品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90年代是迄今为止被言说最多的一个时代。这其中原因,我想,应该不仅仅与它的世纪末时段位置有关,事实是,在这个年代,中国文学的确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批评家意识亦获得了空前自觉。这一年代所承当的转折,急剧得几乎可以用“心惊肉跳”来形容,身处此种转折过程中的人们,自然无法细品其中的深长意味,只能留待事后再作反思回味了。尽管有相当多的人,在尚未完全走出这个时代之时,便开始企图回头观望,清理思绪了;但真正透彻的认识,还当属于远离这一年代的起点。人们对于这90年代的急切讲述,说明正是该年代难以拒绝的魅力。如果换个说法,那就是人们对于这个年代,着实怀有着太多的眷恋。无论是就90年代本身来说,还是就人们之于它的情感而言,都不能不承认90年代的确是一个必须给予充分关注的年代。在我看来,90年代是一个“精神事故”频发的年代。这里我之所以用“事故”而不是“事件”来指称精神现象的凸现,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于既有精神健康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出现的。格外需要指出的是,制造这些事故的“肇事者”,常常并...

  • 标签: 写作现象 年代长篇小说 现象分析
  • 简介: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观念中,文以载道无疑占有支配的地位。不管时代怎样更换,道的含义怎样修正,它总是基于一种公共理解和群体意志。中国文人担当历史,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都能找到一种极端的表达形式。集体话语比个人话语对知识分子更具有诱惑力。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上,对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从未有过根本的质疑和颠覆,而中国现代文学也正是从担当着民族道义的一次次群体运动中走过来的。而这种书写模式和话语方式却始终是以取消个人为代价的。在这种写作中,历史、公理、民族道义,人性本身具有某种不容置辩的压迫性,他威逼着写作主体,使他屈服于一种公共的理解;或者,它提供一套廉价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使书写者轻易就范从而自觉放弃对存在世界的探寻。而其本质,是与一种权力话语、群体话语达成默契,并最终使书写者在审美理解上不思进取和无所作为。80年代的书写方式也在确证着这一点。而从历时来看,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抑或寻根文学都诉诸一种公共的价值模式。这种公共价值模式的诉求在其物质形式上就必然以集团主义、运动主义表现出来。因而,就共时而言,80年代正是一个集体主义运动风起云...

  • 标签: 个人年代 完成个人 年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