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在庄子哲学中,“物化”概念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诠释:幻化、死亡、自化、观化。这四个层面相互贯通,是庄子立足人的生存现实对人的生命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对超越之路的个性化设计,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起着关键作用。这里既有人的“命”的一面,也有人对“命”的“觉”的一面,体现着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的主体优越性。合理地解读庄子的“物化”概念,对把握庄子哲学的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 标签: 庄子哲学 物化 精神性存在 人的生存 哲学思想 诠释
  • 简介:在《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奇提出了他的物化概念。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物化现象,并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看成扬弃物化的动力,认为无产阶级必须以总体性范畴来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以对抗物化。卢卡奇的物化概念的理论成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当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我们注意。

  • 标签: 物化 表现形式 克服途径 评价
  • 简介:道教认为人、人类社会、自然都是由"道"产生的,因而"物化"在道教思想中被看成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转化现象。随着道教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道教围绕"道化"、"仙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化"思想体系,其本质在于人与"道"的对立统一,体现的是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道教"物化"思想的审美性在于:"道"的审美需要、"虚静"的审美态度、"与道为一"的审美体验、"无我"的审美人生。

  • 标签: 道教 “物化”思想 审美性
  • 简介:过去,由于受卢卡奇和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异化(Entfremdung)、拜物教(Fetischis-mu$)、物象化(Versachlichung)、物化(Verdinglichung)等概念没有做严格的区分。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区分过“物象”(Sache)和“物”(Ding)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物象化和拜物教基本上同义;物象化不同于异化,它属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异化则是一种主客关系结构,从异化到物象化意味着早期马克思思想框架的转变。卢卡奇、广松涉、平子友长虽然都讨论过物化概念,但如何定义物化还没有定论。今天,我国学术界应该将这些概念区别使用。

  • 标签: 异化 拜物教 物象化 物化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马克思影响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提出了物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在经济、政治、意识领域里的不同表现,进一步提出了克服物化的总体性理论,并希望能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克服物化,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 标签: 异化 物化 马克思 卢卡奇
  • 简介:与马克思区分直接现实、抽象的本质现实、具体的本质现实不同,卢卡奇强调直接现实与真正本质现实的截然二分。主客对立论,主体屈从于物化体系,是卢卡奇物化论的基本框架。通过辩证方法构筑一个超越性的意识主体,是克服物化现实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物化论的亮点在于物化现实是失去崇高性的存在物组成的物体系;是被分割的、失去总体性的存在,在思想方法上对应着实证思维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对物化现实的激进批判和深重忧虑反映了卢卡奇深受俄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 标签: 物化 现实 直接现实 本质现实
  • 简介: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的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的核心价值理念。

  • 标签: 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 物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申城骄阳似火,经历了多年未遇的高温酷暑……2005年8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普陀区金沙江路的上海荣神生物学有限公司,采访了药学专家、民营企业家、国际礼拜堂信徒王定恩弟兄.一身短袖衬衣,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微带笑容,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为人低调和气,一个儒雅的学者形象.

  • 标签: 民营企业家 有限公司 生物化学 专家 药学 上海
  • 简介:动物界中的“和谐伉俪”美洲鹦鹉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是动物界最温柔的情侣。在漫长的岁月里,雌雄鹦鹉踏实地生活在一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互相帮助。为了保持良好的婚姻关系,雄鹦鹉经常向伴侣奉送礼物:从热带雨林里摘回最可口的水果,用喙凿开最硬的巴西核桃。双方喙对喙相互传递美味佳肴,总是雌鹦鹉吃掉最大的一块。日久天长,就这样,“接吻”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 标签: 婚恋 生物 互相帮助 婚姻关系 热带雨林 鹦鹉
  • 简介:<正>要把我国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必须运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当前教改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普及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去,使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它。《3·3·3系列智能学具》就是一种把心理学理论“物化”的工具,即通过师生共同操作演示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方法体系。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具所“物化”的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作些简析。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育与发展 最近发展区域 关键问题 操作演示 教与学
  • 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 标签: 马克思 物化关系 交换关系 资本 雇佣劳动 资本批判
  • 简介:生态稳定与生物多样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动物权利论、生物平等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观,设计了美好的生物权利平等原则,却忽略生物生存规则及其进化的必然性,最终陷入"施韦泽困境"而无法实践。建立在生态系统论和大地金字塔理论基础上的现代生态伦理,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性相统一的实践规则中,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价值,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生态伦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施韦泽困境
  • 简介:<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阿多尔诺被视为仅次于卢卡契的当代美学大师。他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于世,而文化工业作为他那个时期日趋泛滥的文化现象,自然就构成他艺术社会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早在1938年,阿多尔诺就写出《论音乐的偶像性和欣赏力的退化》,开

  • 标签: 阿多尔诺 文化工业 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 当代美学 论音乐
  • 简介:《启蒙辩证法》的主旨在于反思启蒙如何倒退为神话,以及如此与神话纠缠的启蒙是否还能通过对自身倒退为神话的环节进行反思从而找到拯救自身的出路.《文化工业》一文则表明以真理样态出现的意识形态早已将自己构造出来的系统伪装为'自然',引诱大众深陷其中.对于生活在技术,更进一步说,是技术背后的权力为他们打造的完美世界之中的大众来说,在这个华美的牢笼中反思启蒙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但文化工业理论本身的面世似乎向世人表明事实不尽然如此.于是,挖掘启蒙拯救自身的可能就变得非常必要.

  • 标签: 启蒙 神话 理性 权力
  • 简介:生物学哲学的角度看,人胚胎具有重要的生命价值和一定的人格性,同时人胚胎也具有工具性和一定的物性,人胚胎的伦理地位具备"人"和"物"的两重性,二者是互补的。人胚胎是世代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是人类存在的特殊形态,具有发育为人的潜能。胚胎相对于一个物种的整体生存而言,它只是人类种族整体生存的一个环节和部分,只是实现世代交替的一个工具,因此人胚胎具有工具性。可以利用人胚胎开展医疗和科研工作,但应当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监管。

  • 标签: 人胚胎 生物学哲学 生命价值 伦理地位
  • 简介:合成生物学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领域之一,给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空前变革,但同时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风险,如何对其进行管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国政府以及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伦理指导原则,但依然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对此,有人提出自我管治才是合成生物学最好的出路。那么究竟自我管治是否可行?本文将梳理合成生物学的政策和伦理管治现状,分析存在的管理问题,介绍自我管治的经验,探析自我管治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自我管治 伦理探析 可行性 局限性
  • 简介:人工酵母染色体的诞生表明正如科学家所预想的那样,合成生物学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清洁能源、便宜的药物和新型材料等等。但与此同时,一些环保组织者认为合成生物学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要求暂停甚至终止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一争议,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视角评估合成生物学的风险和利益,讨论过程中还涉及相关的技术挑战。

  • 标签: 伦理学 合成生物学 风险 利益 评价
  • 简介:谭峭,字景升,五代时南唐人,祖籍泉州,著名道士,被尊为真人。《道藏》中把《化书》记为“真人谭景升撰”。《四库全书》中把《化书》记为“南唐谭峭撰”。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记载,谭峭出身官宦人家,其父谭洙曾为国子司业(国子监副长官),他“幼而聪明,及长颇涉经史,强记,问无不知。”可是谭峭没有按父亲的希望追求功名,却是一心喜好黄老之术,游历名山,拜师学道。年,

  • 标签: 《化书》 谭峭 医学知识 生物学 《四库全书》 《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