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的国际洞察力是指他分析、判断、预测和解决国际问题以及分辨国际是非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地体现在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对国际格局的科学分析、对国际关系的理性把握和对驾驭方法的灵活运用上。毛泽东的国际洞察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在新的国际背景下有效地认知和把握世界仍然具有方法论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国际洞察力 驾驭方法
  • 简介:2016年8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和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哲学学院和《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首届"国际德性(美德)伦理高端论坛"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

  • 标签: 中国伦理 论坛 美德 德性 国际 《湖北大学学报》
  • 简介:新世纪持续勃发的"毛主义"运动打碎了千禧之年新自由主义全球狂欢的幻境。无论是透视西方"毛主义"运动微弱的呐喊,还是审视第三世界"毛主义"运动激烈的抗争以及经验教训,都折射出毛泽东思想在勾划消解时代难题的基本图式、指导新世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方面的当代价值。

  • 标签: “毛主义”运动 历史际遇 双重转向 当代价值
  • 简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在时代转折时期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冷静观察'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点。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邓小平以动态的、发展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当时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冷静准确的观察,得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冷静观察'的形成源自于邓小平丰富的人生阅历,非凡的人格禀赋,敏而好学和勤于思考,强大的自信力,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冷静观察'基点具有强大的理论张力与实践意义,这是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发挥自身卓越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对时代战略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斗争方法在内诸方面的总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要求,更要准确把握'冷静观察'这一基点,以更宽广的视野去洞悉全球问题,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 标签: 邓小平 国际战略 冷静观察
  • 简介: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苏共中央突然决定中断提供核武器资料样品与彭德怀路过莫斯科时间的某些契合,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7月14日信件与赫鲁晓夫反对人民公社言论的某些契合,引起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高度警惕。庐山会议硝烟扩大到适与赫鲁晓夫有公务接触的彭德怀身上,构成了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对彭德怀信件认识拐点的重大国际背景,构成为错误批判彭德怀的重要可能成因之一。

  • 标签: 毛泽东 赫鲁晓夫 彭德怀信件 庐山会议
  • 简介:今天.我们——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学术界代表,相聚西安,隆重举行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围绕“祖德流芳,共续胜缘”主题.本着佛教契理契机弘法原则,总结佛教中国的经验与智慧.梳理祖庭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探讨祖庭文化的国际影响与交流功能;同时.参访西安各大祖庭寺院,瞻仰祖庭历史遗迹,分享祖庭建设经验.取得多方面的积极成果。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汉传佛教 文化 倡议书 佛教中国化 交流功能
  • 简介: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的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尽管没有直接取得胜利,但在斗争过程中,工人领袖们表现出坚贞不屈、团结斗争的品质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仍然成为世代各国工人的楷模。本文基于对美国官方和民间存在的两种具有不同本质内涵的'劳动节'的解读,试图重温19世纪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精神。

  • 标签: “五一”国际劳动节 史实考察 美国工人运动
  • 简介:11月17日下午,主办方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和承办方陕西省组委会在西安曲江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11月17日晚,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会见出席会议的主要代表。11月18日上午,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西安曲江宾馆举行。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交流 汉传佛教 西安 中国佛教协会 宗教事务
  • 简介:以'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集中讨论了乌托邦的当代叙事、不同时空中的乌托邦表达形式、文学艺术中的审美乌托邦、科幻文学与乌托邦以及乌托邦与审美的革命等话题。当代世界美学通过对乌托邦的重新思考,尤其是中国学界对乌托邦的中国形式及其审美表达的研究,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探索,实现了对中国当代美学学术话语的引领。乌托邦这一现代性追求,在经历乌托邦、'敌托邦'、'女托邦'、'巫托邦'等众多形态后,化为'好托邦',这是当代美学政治哲学转向的必然要求,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 标签: 乌托邦 审美表达 审美革命 科幻文学 现代性
  • 简介: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成市于2015年3月,共有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中心主任孙聚友,副主任石永之。

  • 标签: 社会科学院 儒学研究 交流 国际 山东 简介
  • 简介:201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组委会承办,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祖德流芳,共续胜缘——一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韩国、日本、越南、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中国两岸三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名专家学者、佛教界代表,围绕汉传佛教祖庭与文化弘扬、中国实践、国际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为期两天的活动共设置了勇:闭幕式、一场大会主题发言、十五场分场讨论、两场电视对话、汉传佛教祖庭文化绘画展.以及西安祖庭参访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会议收到论文130余篇.可谓成果斐然。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交流 汉传佛教 西安 中国佛教协会 陕西师范大学
  • 简介:2016年11月18日,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宾馆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组委会承办.北京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的主题是“祖德流芳.共续胜缘”。在会议嘉宾主题发言之后。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佛教界和学术界代表围绕“汉传佛教祖庭与文化弘扬”、“汉传佛教祖庭与中国实践”、“汉传佛教祖庭与国际交流”三个议题.在五个分会场同步进行研讨。在当天晚上举行的闭幕式上,吴言生教授、圣凯法师和李四龙教授又分别对这三个议题的研讨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总结.给参会的法师和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汉传佛教 文化交流 学术成果 中国佛教协会 综述
  • 简介: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下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韩国实学 研讨会综述 东亚 语境 批判
  • 简介:2015年12月27日-29日,以“伊斯兰世界当前危机”为主题的伊朗第29届伊斯兰团结国际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来自70个国家的500多名著名代表人士以及320名伊朗国内代表人士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特邀中国伊协副会长杨志波,中国伊协副秘书长、陕西省伊协会长马希平等3人出席会议。

  • 标签: 伊斯兰教 国际会议 伊朗 穆斯林 纪实 形象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本的中国、时代、大众(合称'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理论自信的固本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文化工程。MEGA文本'三'的理论基础,包括MEGA的文本语言转换、文本传播规律和文本方法论等问题。当前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全方位对接文本转换,提升MEGA文本'三'的能力水平;二是改革经典文本生产体制,构建MEGA文本'三'的社会合力;三是跟踪利用文本成果,优化MEGA文本'三'的发展过程。

  • 标签: MEGA文本 编译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远在非洲大陆的摩洛哥,充满着神秘,它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吸引着我们。一提到摩洛哥,或许您会认为它是非洲沙漠中的国家,事实上,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了“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2016年春节前夕,“在伊斯兰国家,少数群体宗教权利”国际会议在摩洛哥召开,使我们与各国学者广泛交流,共同发声,并有机会感受摩洛哥的风土人情。

  • 标签: 伊斯兰国家 国际会议 摩洛哥 人类和平 宗教 权利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的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的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
  • 简介:宋元时期,丛林清规的儒家趋势日益增强,突出表现为对儒礼的认同与吸纳。南宋之后,僧人将丛林清规比作儒家之“礼”,采用儒家话语为清规重纂提供依据。受家礼影响,位牌开始在丛林丧礼中出现,并最终取代禅宗惯用的“真”,进入祖堂享受历代供奉与祭祀。比照儒家丧服,丛林创立、完善了孝服制度,将僧团整合为类似儒家血缘关系的同心圆结构。宋元时期儒佛话语的转换反映了两者在竞争中加深理解、在攻讦中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

  • 标签: 宋元 清规 儒家化 话语 儒佛关系
  • 简介: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德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数学老师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启蒙者之一,更要在课改的浪潮中始终秉承德育思想,将孩子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世

  • 标签: 德育化 心灵润
  • 简介:2000年秋,胡宝国先生贴出“关于南朝问题”的帖子,与阎步克、陈爽先生在“象牙塔”网站“国史论坛”,对“南朝”问题进行了一次讨论,所涉及的“北朝”问题,反映了他们多年来对中古民族史乃至整个中古史研究的深人思考和见解.当时的讨论围绕“南朝”问题展开,而笔者的评述则偏重于“北朝”即民族史研究的领域,观察的角度可能稍有不同.

  • 标签: 南朝 北朝 出口 民族史研究 历史 “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