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构像理论中,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的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的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的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的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的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决策的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的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筛选信息的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的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的可能有所减少。

  • 标签: 构像理论 筛选 选择 定向收拢
  • 简介:工作记忆和选择注意都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工作记忆作为由多种组成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对选择任务也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负载特异机制理论的提出,发展以及已有的证明该理论存在的研究证据,从多种资源的角度,为选择注意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工作记忆负载 负载特异机制 选择性注意
  • 简介:一、背景(一)受理小E,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由老师推荐而来,入学以来在班级中从不讲话,与同伴、教师交往方面有严重困难。(二)成长经历及现状自然情况:小E,7岁,独生女,核心家庭,健康状况良好。成长经历:小E出生后与父母一起生活,与妈妈关系亲密;从小内向、怕生,与外界接触不多,出门会害怕、哭泣;坐、走路、说话等发育比同龄孩子较晚;父母均有喝斥制止小E的行为。父母的关注点: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脑子笨,学习成绩不好;表示其在家表现正常,能讲话。初步印象:肤色较黑,面容黯淡,异常拘谨,神情呆滞,恐惧不安。

  • 标签: 沙盘游戏 选择性缄 默症 个案报告
  • 简介:两个实验以汉语歧义句为材料,探讨了前后刺激语义线索在不同相容条件下歧义句意义选择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歧义句意义选择中存在刺激-刺激间和刺激-反应间的语义线索相容效应;(2)在刺激-刺激语义线索相容条件下,刺激-刺激维度会产生维度冗余增益效应并对反应维度产生增益,而在不相容或冲突条件下,在刺激-刺激维度上出现知觉竞争现象,产生的侵扰或分心阻碍了对反应维度的加工;(3)只有刺激-刺激维度的良好重合才有可能出现刺激-反应维度上的相容效应.

  • 标签: 刺激-反应相容性 维度重合 歧义句 意义选择
  • 简介: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两种选择注意干扰任务是否分别对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干扰,及干扰效应是否受记忆对象言语命名和编码难易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记忆任务,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了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的记忆任务,结果分析发现:空间选择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而基于客体的选择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则对客体工作记忆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注意和空间选择注意分别在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加工中发挥作用,但当面对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客体与空间记忆目标时,不再发生作用。

  • 标签: 客体工作记忆 空间工作记忆 选择性干扰 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 空间选择性注意
  • 简介:目标意图和执行意图作为目标的不同形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试图考察目标意图和执行意图与表达抑制相结合之后,在调节情绪反应方面的作用。实验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执行意图组被试在观看负和中性图片时对自身情绪唤醒度的评价均显著低于目标意图组,在观看负图片时其情绪唤醒度也显著低于控制组。(2)执行意图组被试在各项生理反应指标上均显著低于目标意图组和控制组,主要表现为形成执行意图的个体在皮肤电导增加量、皮温降低量和指脉增加量上均显著低于形成目标意图或不形成任何意图的个体。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仅给出情绪体验下调目标的目标意图,与表达抑制结合在一起的执行意图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

  • 标签: 执行性意图 目标性意图 表达抑制 情绪调节
  •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的速度,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的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的同一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的刺激与错误反应的刺激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的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和RSI作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在PES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错误后反应时延长(PES) 刺激同一性 认知控制
  • 简介:本研究用实验方法考察同一性感刺激对两可能产生的动机冲突,使得两选择能够展示拥有者特性的商品时,偏好可能大相径庭。本文以iPhone5S手机的色彩选择为例,两个实验的结果显示,来自性感女性的性感刺激,一方面会激发男性的配偶吸引动机,提高其对代表财富的金色手机(相比代表沉稳的黑色手机)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会激发女性的配偶维系动机,使她们在给情人(相比给非情人关系男士)选购礼物时,对金色手机的偏好降低(相比黑色手机)。

  • 标签: 性感刺激 配偶吸引动机 配偶维系动机 色彩营销 两性冲突
  • 简介:人的一生无时不在选择!学习要选择专业,事业要选择支点,婚恋要选择伴侣,生活要选择目标。信仰,则更需要有个准确的选择。记得中学时代,理化老师把一大堆选择题放在我们面前,要我们在有限时间内作出准确

  • 标签: 选择目标 选择题 信仰 国家利益 自由意志 道成肉身
  • 简介:今年是我的本命年,24岁了,但是我不会像其他24岁的女孩一样,忙着约会、参加舞会、上网、血拼,因为我的儿子在去年6月份刚刚出生,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少女如梦般的生活进入了另一种生活。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保健法
  • 简介: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不久,便决定任命堪萨斯州的戴维布鲁尔为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时,堪萨斯州参议员普鲁姆来到白宫也提议布鲁尔任此职位。

  • 标签: 哈里森 美国 普鲁姆 人格修养
  • 简介: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他的神秘,虽然他有时深不可测;不要惧怕他的无常,虽然他有时来去无踪;不要沉寂他的怪诞,虽然他有时跌宕迷离。

  • 标签: 《你可以选择》 随笔 杂文 杂谈
  • 简介:<正>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地、大量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从考试中的选择答题到挑选商品;从选择职业到确立人生道路;从选择朋友、恋人到起用人才;甚至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各种大政方针的制订,这些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选择选择活动是人的一项重要活

  • 标签: 选择能力 社会生活 社会条件 决定作用 行为方式 选择行为
  • 简介:“基因选择”,或“自私基因”假说是解决“自然选择单位”问题的主要进路之一。“自私基因”假说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最终单位。但批评“基因选择”的“因果扭曲论证”断言,自然选择可以作用在个体、群体等层次,从而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选择”误解了自然选择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然而,此论证忽略了由中心法则保证的基因一性状/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不能真正驳倒“基因选择”。

  • 标签: 自然选择单位 基因选择 因果扭曲论证 中心法则
  • 简介:一次,和一位朋友去女子监狱采访,与监狱长详谈后,我们打算将一位受尽丈夫虐待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丈夫的案犯作为重点采访对象。狱长告诉我们:女犯的婆婆每月都来探监,每次都带来可口的饭菜,还有深切的安慰,言谈中亦流出对儿子的痛恶。朋友当时认为:既然如此,可见女犯一定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她一定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向人倾诉。

  • 标签: 失职 采访对象 女子监狱 监狱长 朋友 丈夫
  • 简介:自然灾变是自然环境的突然或者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造成重大的或者潜在的灾害,严重者甚至影响到生存。与平稳的自然环境相比,灾变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具有急剧和波动。尽管有些灾变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其社会心理后效却相当久远。

  • 标签: 心理反应 环境影响 自然灾变 自然环境 社会心理 波动性
  • 简介:街角最近开了一家日杂店,所有商品均要价3元。店主用一只录音机天天播放着令人生厌的广告词:每件三元,件件三元。

  • 标签: 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人生观 心理学
  • 简介: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的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的杂志;25岁的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

  • 标签: 《生死场》 《传奇》 人生导师 《韦护》 长篇小说 《红黑》
  • 简介:他5岁时,就进了妈妈单位的托儿所。妈妈的单位是一家小厂,托儿所不大,很简陋。他在家门口常听到别的孩子介绍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多么多么大,有多少玩具,阿姨讲过哪些故事。而他所在的托儿所只有七八个孩子,一个阿姨,几乎什么好玩的东西都没有。

  • 标签: 托儿所 幼儿园 单位 妈妈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