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玄奘大传》是一部长篇传记小说。本书的写作、酝酿、准备于本世纪之初,2004年正式开篇,随后辗转写作于西安、沪上、海南岛五指山仙鹤云居,至2014年底汗简,现已正式出版。我也因此有时间来谈谈此书写作的有关问题。

  • 标签: 传记小说 创作心路 玄奘 长篇 写作 五指山
  • 简介:一、人生经历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现当代文坛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留学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被地中海国家文化中心授予“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文学家”称号,被誉为“阿拉伯戏剧之父”。1898年,陶菲格·哈基姆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市,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戏剧艺术的热爱。1919年,埃及掀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青年一代受到极大的教育与鼓舞,纷纷投入到这一爱国主义运动之中。

  • 标签: 陶菲格 哈基姆 法学博士学位 英国殖民统治 文学创作 文化中心
  • 简介:本次讲座从分析《资本论》的3卷4册结构的形成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创作过程和背景,指出了这个版本在篇章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以及恩格斯的批评意见,由此引出从德文第1版到德文第2版等版本的发展。作者认为马克思运用崭新的辩证法,将《资本论》三大手稿中的基本经济范畴加以整合,创造出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结构,并对这个理论结构进行了具体评价;讲座重点对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调了资本积累过程带来的是工人阶级生活的恶化,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原始积累可以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结论;在讲座的最后,作者利用相当的篇幅分析了《资本论》在语言上的成就,指出这部伟大的理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作品,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篇章结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有想到,过了几天我又接到了制片人高成生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跟我详细介绍了这部戏,并且让我尽快赶回北京去试戏!挂掉电话,我开始犹豫了:我到底要不要接这部戏呢?不接吧,作为一个将近60岁的演员恐怕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接吧,万一我演砸了怎么办?一时难以抉择,我拿起电话打给我大哥。当我哥哥了解我的顾虑后,坚定地对我说:“你一定要接下来,而且一定要把邓小平这个角色演好,不要忘了这个人对我们家是有恩的啊!”哥哥的一句话让我内心一震,思绪犹如清风拂水,被搅动了起来。

  • 标签: 邓小平 艺术创作 感恩 纪念 电话 电视剧
  • 简介:一"正义"二字联用,在中国现代为多,中国古代则通常单用一个"义"字,主要是儒家讲得多。最为耳熟能详的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最为人不齿的则是"见利忘义"。

  • 标签: 正义观 源头 中西 中国现代
  • 简介:本文对拉美、东南亚和东亚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从增长核算的角度看,这是由于人均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差异,而这又取决于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差异。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内外部环境对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制度质量的差异是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这些分析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中等收入陷阱 增长绩效 制度质量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剧本创作从2009年2月开始,到2013年春节后送审,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四年间,我们编剧团队不能说每天都在写这个剧本,但确实是每天都在思考这个剧本,一天也不敢懈怠。就我个人而言,年近花甲,还能四年如一日地专心于一件事情,实乃平生头一回。何以如此?盖因此事诱惑力太大、挑战性太强、难度指数太高。这样一个特别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政治把握上要求高、难度大,艺术创作上难题与挑战也是空前的。千难万难,莫过于写人难。这个剧在人物创作上有三大难题:第一,角色中,真实的领袖人物众多,功能差别不大,怎样避免人物的雷同和脸谱化;第二,在这个剧中,我们破天荒地设计了一条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并行的虚构人物线。既要写好众多的虚构人物,又要避免两张皮,这是一个新课题;第三,如何让一个不爱说话的主人翁形象活起来?为克服这些难题,我们编剧团队绞尽脑汁,费尽移山心计,做了种种大胆尝试。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当由观众评说。如今事过境迁,这些尝试留给我们的记忆,只有两个字:过瘾!可以说,这是我写字生涯中我最为过瘾的一次创作

  • 标签: 历史题材电视剧 人物创作 邓小平 折中 剧本创作 虚构人物
  • 简介: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

  • 标签: 教会 大学 历史
  • 简介:无论是儒家的还是基督教的伦理体系都非常重视"诚"的伦理规范,前者的诚论主要变现为要把天道之"诚"内化为人道之"实"("信")1,后者的诚论集中体现为对于人格化的至上神——上帝的虔诚信仰。两种诚论体系之间既有相似的论证逻辑,从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情感要求上来看,基督教的虔诚与儒家的诚信是相通的。同时,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这突出地表现在二者的强制性程度之上。在现阶段的社会诚信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基督教的虔诚伦理,增强诚信建设的外在的强制力和助推力。

  • 标签: 儒家 基督教
  • 简介:身体哲学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哲学家们对身体问题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把“身体”概念主要理解为“生命”和“活动”,这使得中国哲学具有了某种特殊性.西方哲学家们则把身体概念理解为对象或主体,更体现了西方哲学的思辨和认识论特征.比较中西哲学身体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西哲学家们对身体概念的不同理解,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哲学在思想方式和论述方法上的重要差别.

  • 标签: 身体 生命 活动 对象 主体 具身性
  • 简介:采用目标探测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在对字母顺序信息充分加工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两种参考系下英文字母的注意SNARC效应考察顺序信息对注意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以字母表为参考系时,C、E引起空间注意左偏,T、W引起空间注意右偏,出现了注意SNARC效应,而以英语单词TWICE为参考系时,C、E引起空间注意右偏,T、W引起空间注意左偏,出现反转的注意SNARC效应;(2)两种参考系下字母相对位置倒转可导致字母认知加工中注意SNARC效应反向,说明启动不同参考系会对字母的注意SNARC效应产生影响。进一步支持了顺序信息影响SNARC效应的观点。

  • 标签: SNARC效应 参考系 空间注意 英文字母
  • 简介:王岱舆是明清时期系统阐释中国伊斯兰教信仰体系的著名学者,他对伊斯兰教思想的阐释过程中,不仅借用了中国社会普遍熟悉的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概念,还在诸信仰之间进行比较,实难能可贵。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这样做既能使伊斯兰教为更多教外人所了解,也能使穆斯林更好地坚持信仰,谨守正教。

  • 标签: 王岱舆 宗教比较 伊斯兰
  • 简介:公共政策过程能真实反映一国政治体系结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甚至更根本的历史文化基础。本文通过选取“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两个切入口,以公共政策的结构分析为基础,管窥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具体细节上的异同。以此为基础,找寻理解各国政治体系结构的钥匙,并阐释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立场和本土化学术理念。

  • 标签: 公共政策过程 政治体系 中西比较 本土化
  • 简介:孟学研究是近代西方儒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课题。数十年来,西方哲学界在这一领域所积累的资料已非常可观。其中安乐哲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的研究侧重于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背景的差异来看待中国哲学问题。在孟学研究中,他打破了传统的人性概念,将孟子之性置于一种动态过程中进行讨论,认为"性"是一种有赖于特定条件的文化产物,是个人通过文化修养所获得的成就。这种从文化学意义上来解释孟子之性的方法,有利于挖掘孟子人性论的文化价值,对进一步探讨孟学中的创生力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安乐哲的孟学思想发展为主线进行研究,可以清晰认识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人性论研究发展走向,也可以梳理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论研究的学术成果。

  • 标签: 孟子 人性 安乐哲 中西哲学比较
  • 简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展现了1976~1984年间,曾经历政治上“三落三起”的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刻画了以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国家结束十年动乱、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的壮举。

  • 标签: 历史进程 邓小平 创作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 人生
  • 简介: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的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消极情绪。文章根据张洁海(1999)对事件类型的划分,在kahneman关于后悔的做/不做效应(1982)和标准理论(1986)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证据,认为一类事件的后悔表现为“做效应”,二类事件的后悔表现为“不做效应”。

  • 标签: 后悔 做/不做 事件类型
  • 简介:《司马法》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两部经典兵学著作。前者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是先秦时代司马之官治军用兵的法典;后者被尊为中国"兵学圣典"。以下考察了《司马法》的来龙去脉,古《司马法》与《司马穰苴兵法》的关系;分析了《司马法》与《孙子兵法》以及司马穰苴和孙武之间的地域背景、家学渊源和学术传承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司马法》与《孙子兵法》的共同特征和鲜明差异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司马法 孙子 兵学思想 比较
  • 简介:2014年1月24—2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法国国际哲学学院、巴黎东大学(原第十二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方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赵林、吴根友、郝长墀教授,武汉大学外语学院的吴泓缈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的姜丹丹教授出席会议。

  • 标签: 哲学思想 学术研讨会 “启蒙” 大学哲学 外语学院 中欧
  • 简介:中国道德文化主张"整体主义",西方道德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被反复强调的命题。很多学者在对比中西伦理思想观念时明确断言,整体主义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独有,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理念的西方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视整体主义的。究竟什么是中国千百年来倡导的"整体主义",什么是中国鞭笞的"个人主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中西比较 中国式 脆弱性 传统伦理思想 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