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由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佛教协会兴建的、舟山市重点工程之一的普陀山陀讲寺(简称第四大寺)和普门佛宝塔工程开工仪式,10月29日上午在普陀山合兴景区内隆重举行。舟山市委副书记姚志文,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蔡福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副主席、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戒忍法师等领导及舟山市民宗局、设计院、环保局,普陀山管理局负责人,工程设计承建单位技术人员,海内外来宾,普陀山僧众、佛教徒等800余人出席了开工仪式。

  • 标签: 普陀山 宝陀讲寺 万佛宝塔 佛教建筑
  • 简介:苦是佛教对世间、对人生所做出的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我们称之为苦圣谛。其他的一切教义都是建立在苦圣谛之上的,如果没有了苦圣谛,整个佛教大厦就坍塌了。

  • 标签: 苦圣谛 佛教 矛盾 人生价值观
  • 简介: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

  • 标签: 大道 绝圣弃智 商品层 老子 仁义 智慧
  • 简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幽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标签: 佛教 佛经 释义 《杂阿含经》
  • 简介: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张拙)

  • 标签: 中国 佛教 教义 宗教
  • 简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槃,纯陀沙弥瞻视供养。

  • 标签: 法语宝训
  • 简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举行。

  • 标签: 法语宝训
  • 简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

  • 标签: 无常 孤独 真实 法语
  • 简介:“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佛、止观,皆方便也。既谓之门,安得同?若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则三皆一致,安得异?故真修止贵就路还家,说同说异,增益戏论。

  • 标签: 念佛 参禅 一致 法语
  • 简介:天上有经卷,传闻如是,亦非佛说。若今有者,忉利天上、兜率天上当有。何以故?阿修罗共忉利天斗时,佛敕帝释:汝当诵念般若。兜率天上常有补处菩萨,为诸天说,故可有。色界诸天,

  • 标签: 佛教 佛经 禅宗 《金刚经》 《六智度论》
  • 简介: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信不容易。但既三根普被,又不宜一味说难;且七日一心不乱,不可判浅;夜夜伴佛眠,不可判深。盖一心不乱,有事、有理。事一心,已不容易;理一心,何容强臻。而共眠共起之佛,不过本具

  • 标签: 佛教文化 《十六观》 教义思想 空观
  • 简介:佛告弥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尢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教义思想 慈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