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职业健康体检人群疑似职业病检出情况,探讨建立职业病患病影响因素两水平logistic模型。方法于2018年10月,通过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15至2017年职业健康检查复查数据库收集体检者信息。利用MLwiN2.02软件,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水平2单位,职工为水平1单位,建立疑似职业病两水平Logistic模型,不同特征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随年龄、工龄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2 965名职业体检职工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59.6%(1 767/2 965),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所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不同(χ2=1 615.27,P<0.01),噪声暴露所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最高(98.0%,1 206/1 231),其次为粉尘暴露(87.5%,70/80);男性检出率为61.5%(1 532/2 492),女性检出率为49.7%(235/473),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P<0.01)。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随年龄和工龄增高呈增高趋势(Z=8.77、3.62,P<0.01)。水平2单位随机效应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结论疑似职业病检出水平在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中存在聚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对疑似职业病的发生作用较个体特征的影响更大。

  • 标签: 职业病 影响因素 两水平logistic模型 趋势分析
  • 简介:目的:尝试建立中间型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便较为客观地预测中间型综合征(IMS)的早期发生.方法:连续观察2000年4月~2009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36例,按成组设计分为IMS组27例与非IMS组109例.观察指标为入院24h内的农药种类,服用剂量,复能剂量,洗胃次数,血糖,血钾,胆碱脂酶(AchE),红细胞,肝功白蛋白,年龄,是否出现烟碱样症状,呼吸骤停,阿托品化及导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nR/(1-R)]=-1.844+2.196烟碱样症状-0.053胆碱酯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469,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结论:烟碱样症状和AchE作为IMS的两个主要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后可应用于IMS的早期预测.

  • 标签: 中间期肌无力 型综合 logistic回归模型 PESTICIDE POISONING Logistic
  • 简介:摘要: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存在准确率低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logistic模型的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基于细胞活化状态,识别慢性难愈性创伤形成机制的特征,计算数据集的基尼值,利用logistic模型预测感染范围,构建术后感染预测模型,实现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与其他两种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相比,本文的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4.150%、58.827%和58.079%,表明该方法与logistic模型结合使用时更加有效。

  • 标签: 逻辑斯蒂模型 慢性难治性伤口 术后感染 溃疡 细菌生物膜 肉芽瘤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结果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8%,有自伤行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困难和人格得分上均高于无自伤行为大学生(均有P〈0.05)。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学校水平具有聚集性,性别、来源地、留守经历、情绪调节困难、人格量表得分是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应对困难方式,发挥同伴教育的干预作用。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LOGISTIC回归 人格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BISAP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急诊创伤后患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152例,根据其发生自发性低体温情况分为低温组(发生低体温,6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90例)。采用修正版Glasgow评分(GCS)评估患者创伤程度;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创伤类别、现场状态、评估项目等资料,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用Hosmer-Lemeshow对模型拟合度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同时抽取2020年60例急诊创伤患者对模型做进一步应用效果验证。结果建模时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41.79%,验证时为41.67%。低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程度、就诊时体位、入院时衣物潮湿、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院前输液、修正GC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创伤程度(X1)、就诊时体位(X2)、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X4)及修正GCS评分(X6)进入预测模型:Y=23.56-1.04X1+1.26X2-0.72X4-0.57X6。Hosmer-Lemeshow检验P值为0.134,ROC曲线的约登指数0.61作为预测的临界值,测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敏感度为81.6%,特异性为79.8%。模型实际应用时预测的总准确率为83.33%。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自发性低体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用于低体温风险急诊创伤后患者的临床筛选。

  • 标签: 急诊 创伤 自发性低体温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BISAP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4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前后疼痛数值评价量表(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矢状位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鲁棒性最好的变量并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该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500次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共9个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分别为: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头颈屈曲角(HNFA)、术后斜坡枢椎角(pCXA)、术后斜坡斜坡角(pCS)、术后延髓脊髓角(pCMA)及术后Boogaard角(pBoA)。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9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4.6%,阳性似然比为5.162,阴性似然比为0.243。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AUC为0.885,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2.6%,阳性似然比为5.153,阴性似然比为0.237。结论基于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HNFA、pCXA、pCS、pCMA及pBoA构建的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预测模型拟合性较好。

  • 标签: 骨疾病,发育性 颅底 预后 预测 LASSO-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4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前后疼痛数值评价量表(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矢状位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鲁棒性最好的变量并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该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500次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共9个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分别为: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头颈屈曲角(HNFA)、术后斜坡枢椎角(pCXA)、术后斜坡斜坡角(pCS)、术后延髓脊髓角(pCMA)及术后Boogaard角(pBoA)。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9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4.6%,阳性似然比为5.162,阴性似然比为0.243。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AUC为0.885,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2.6%,阳性似然比为5.153,阴性似然比为0.237。结论基于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HNFA、pCXA、pCS、pCMA及pBoA构建的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预测模型拟合性较好。

  • 标签: 骨疾病,发育性 颅底 预后 预测 LASSO-logistic回归
  • 简介:目的建立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非影像学指标结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能性,以便后续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先后行DWI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70例、非肿瘤患者44例。应用DWI影像评价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按危险高低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1~5分)。随机抽取一半患者分入建模组,其余分入验证组。分析建模组中良恶性病例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肛门指检(DRE)、PI-RADS分级等指标的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考察变量,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建立两项Loglstic回归模型。A:非影像学指标+PI-RADS;B:只含非影像学指标。利用验证组病例数据建立Loglstic回归模型和PI-RADS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确定最佳界值。结果良恶性患者PSA、f/tPSA、DRE及PI-RADS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考察变量。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P=-6.18+0.0006PSA+1.73DRE-8.01f/tPSA+1.3PI-RADS;B:LogitP=-0.095+0.0467PSA+1.88DRE-7.3959f/tPSA。应用A模型预测验证组的穿刺结果,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WIPI-RADS分级(0.835)和临床指标(0.751)。A、B模型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80.0%,90.9%、62.9%;PI-RADS分级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3.6%和94.3%。结论联合PSA、f/tPSA、DRE及PI-RADS这4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准确率较高,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肛门指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影响因素,为明确下一步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采集2020年全国31个省份上报的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性质、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和地区是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5.41~21.18,P < 0.05)。民营机构组(OR=1.714,95%CI:1.310~2.243)、三级医院组(OR=1.710,95%CI:1.310~2.232)和二级医院组(OR=1.540,95%CI:1.203~1.971)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高,西部地区组(OR=0.670,95%CI:0.526~0.852)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低。结论应加强对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监督力度,建议加强检测设备的抽检和复核,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D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 质量控制 状态检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幼儿的摄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福州市区抽取5所幼儿园,并对778名幼儿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经常吃的食物是米饭、面包、肉、鱼、鸡蛋、青菜、牛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从事职业、以及父母是否关注儿童喂养方面的电视或书刊,均与儿童摄食情况有关(P〈0.05)。结论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要积极引导,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

  • 标签: 食物摄入 饮食习惯 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D)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T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以抽动为主诉就诊并确诊为TD的患儿纳入研究组(n=122)。对照组(n=106)为同期在本院就诊,排除TD病史儿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年龄及男、女儿童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自行设计的《儿童抽动障碍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TD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15项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管教严厉、儿童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管教严厉、儿童易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为TD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P〈0.05)。未发现TD同生产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防治TD应注意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平衡日常饮食、调试儿童性格、调节儿童免疫功能以增强抵抗力等。

  • 标签: 抽动障碍 相关因素 LOGISTIC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和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肝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LFR)受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肝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入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35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8.6岁。将患者分为LFR明显受损组(n=11,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即ICG R15≥20%)和对照组(n=162,ICG R15<20%)。比较两组VTQ、FIB-4、血小板计数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FR明显受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LFR明显受损的效能。结果LFR明显受损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VTQ和FIB-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FIB-4(OR=2.112,95%CI:1.342~3.325)和VTQ(OR=4.382,95%CI:1.380~13.918)是LFR明显受损的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FIB-4、VTQ诊断肝脏外科手术患者LFR明显受损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098(灵敏度72.8%、特异度90.1%、准确度89.0%)、0.990(灵敏度90.9%、特异度79.0%、准确度79.8%)和1.8 m/s(灵敏度81.8%、特异度77.8%、准确度78.0%)。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LFR明显受损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FIB-4和VTQ。结论基于VTQ和FIB-4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肝脏外科手术患者LFR明显受损的效能良好,VTQ可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LFR。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功能试验 弹性成像技术 回归模型
  • 简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降低病死率是烧伤临床研究的重点.伤后48h内的生理改变以体液渗出为主,患者面临着休克的威胁.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烧伤创面的存在易引发许多严重并发症,如创面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1],因此必须尽早去除坏死组织.本研究中,笔者就切痂植皮的手术时机、手术面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标签: 非条件Logistic 重度烧伤休克期 回归模型分析 烧伤患者 切痂植皮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定量联合定性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三维CT表现为pGGN的191例患者(196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96个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组(n=128)和浸润性腺癌(IAC)组(n=68)。CT评价的定量参数包括结节最长径、结节体积、平均CT值及质量,定性参数包括血管异常征、空气支气管异常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瘤肺界面模糊征。两组间定量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参数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AC组的独立预测因子及预测概率值,通过ROC曲线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值与各单因素参数预测IAC的效能。结果AAH+AIS+MIA和IAC组间结节最长径分别为0.92(0.77,1.14)、1.41(1.12,1.93)cm(Z=-7.366,P<0.001),结节体积分别为0.31(0.20,0.53)、0.88(0.41,2.00)cm3(Z=-6.254,P<0.001),结节平均CT值分别为-571.5(-637.2,-477.0)、-418.1(-532.4,-338.5)HU(Z=-5.882,P<0.001),结节质量分别为0.14(0.09,0.25)、0.42(0.26.1.21)g(Z=-7.438,P<0.001),血管异常征分别为23、49个(χ²=55.906,P<0.001),空气支气管异常征分别为13、30个(χ²=29.908,P<0.001),胸膜牵拉征分别为39、32个(χ²=5.291,P=0.02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结节最长径、结节平均CT值、血管异常征及空气支气管异常征是IAC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优势比(95%CI)分别为10.624(1.275~88.522)、1.004(1.000~1.008)、3.424(1.458~8.043)、2.993(1.114~8.043)。ROC曲线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9,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11, 结果均优于各单因素参数。结论三维CT定量联合定性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GGN的侵袭程度。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病例516例,存活出院428例,院内死亡88例,院内死亡率为1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体温(OR=26.091,P=0.003)、入院时脑疝(OR=18.313,P=0.005)、Glasgow评分(OR=4.055,P=0.040)、肺部感染(OR=8.632,P=0.015)、消化道出血(OR=3.028,P=0.043)、脑心综合征(OR=20.123,P=0.004)、卒中类型(OR=13.174,P=0.010)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入院时出现高热或脑疝、Glasgow评分在3-5分、院内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以及出血型脑卒中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