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9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患儿的比例,比较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菌种类差异,同时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冬季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早产儿及日龄5d以内者发病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数据分析发现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成功救治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有142例(81.61%),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结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 标签: 新生儿科 多重闹药菌株感染 抗生素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淮北地区三家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对ELBLs菌株的监控和临床治疗.方法采用1999年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从22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结果176株大肠埃希菌和4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102株产ESBLs(45.7%),其中大肠埃希菌74株(42.0%),肺炎克雷伯菌28株(59.6%).ESBLs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呼吸道分泌物(44.2%);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ICU)病房最高,为73.7%;其次是干部病房65.4%,呼吸科病房为45.2%,其他病房为34.4%.结论淮北地区ESBLs的检出率为45.7%,ICU病房和呼吸道分泌物是ESBLs的主要来源.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菌株来源,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6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66株,其中分离科室居于前两位的是呼吸科、ICU,分别是63株和32株。标本来源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最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分泌物,其中痰液138株,所占比例为83.2%;分泌物12株,所占比例为7.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ICU、呼吸科。菌株来源最多的就是痰液,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菌株来源
  • 简介:摘要: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传统抗生素的有效性不断下降,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中药作为一种悠久的医学传统,在对抗耐药菌株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中药对抗耐药菌株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 标签: 中药 耐药菌株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阿勒泰地区细菌耐药现状,探讨本地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收集了2011年度6-12月份的临床微生物检测样本,分离菌株数850例,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7/850株、0.82%,铜绿假单胞菌17/850例、2%、产超β内酰胺大肠埃希菌32/850例、3.76%、金黄色葡萄球菌40/850例、4.7%、MRSA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6/850例,0.7%。各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通过分析可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1991年10月至1996年10月全院临床标本298例血培养阳性结果的药敏情况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材料及方法1.1材料1.1.1菌株来源:临床菌株来源于1991年10月至1996年10月全院临床各科血培养标本1719例,经常规分离鉴定出29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9株,革兰阴性菌89株,酵母菌3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购自省临

  • 标签: 血培养 药敏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阳性菌 药敏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标本细菌的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细菌鉴定与药敏卡,旗云软件导出数据,应用WHONTE5.6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2.10月-至2014.3月送检的3984份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源菌1070株(去重复株后为879株,其中一份尿液标本分离出2株病原菌有21份尿液标本),阳性率26.3%。排列前5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减少抗生素滥用及耐药菌株的院内传播。

  • 标签: 尿液标本 药敏分析 分离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分布,分离的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型及携带率。方法收集2017—2019年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钱清分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并对其进行培养、分离,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测定大肠埃希菌产ESBL情况,PCR检测ESBL基因型及其携率。结果1 529例患者送检中段尿病原菌阳性392例,阳性率为25.6%。分离到病原菌424株,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70.3%、22.4%和7.3%。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有226株,其中44.7%(101株)产ELBL,产ESBL菌株CTX-M型和TEM型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7.1%和70.3%。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其余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门诊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其产ESBL率高、CTX-M和TEM为主要携带基因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敏感。

  • 标签: 大肠杆菌 尿路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集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80例患者)。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株以及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非发酵菌比例最多(98/100,占98.00%),2株其他非发酵菌(占2.00%);98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6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63.2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20.40%),16株肠杆菌科细菌(占16.32%),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77株呼吸道标本(占77.00%)、11株无菌体液(占11.00%)、8株血液(占8.00%)、1株尿液(占1.00%)、3株其他(占3.0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亚胺培南菌株对氨苄西林亚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00%,耐亚胺培南菌株舒巴坦药物和头孢哌酮药物的耐药率达到最低,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理抗菌药物加以合理治疗。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株 亚胺培南 耐药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ICU分离的主要菌株及其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细菌培养分离的细菌,采用VITEK-2细菌生化药敏鉴定系统进行分析鉴定及配套药敏试验。结果对我院2011年ICU的细菌培养标本分离出的主要菌株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细菌耐药率逐渐上升,耐药谱广,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有利于控制感染。

  • 标签: 细菌培养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尿液标本临床分离菌株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老年住院患者尿液标本分离的1845株非重复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老年尿标本分离菌株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86%和96.04%;加酶组耐药性优于不加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为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加酶抗菌药物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 标签: 老年患者 尿标本 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重症监护室的传播,避免了重症监护室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1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9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论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 标签: 治疗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基本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为研究对象,使用PCR法对MRSA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tst、pνl、psm—mec、sasX、qacA/B、tetM、ermA/B/C、aph(3’)-Ⅲ、aac(6’)/aph(2’’)以及mecA的阳性率分别为0、96.67%、93.33%、74.67%、38.67%、90.0%、96.67%、77.33%、96.67%以及100%。结论MRSA同时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与人体感染性疾病的转归、病程以及种类等有关。

  • 标签: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某院2021年1月-12月间临床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并用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并使用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结果为ESBLS阳性株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方法进行ESBLS确认。结果 该院在12个月内从患者送检非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剔除重复菌株后剩余23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11株,检出率为(47.6%)。产ESBLS菌株主要分布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占25.2%和老年医学科25株占22.5%等,主要标本类型为尿液61株占54.9%、痰液19株占17.1%、血液11株占10.0%等。从药敏结果看产ESBLS菌株对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尤其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往往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造成医院内的感染传播。结论 在治疗ESBLS菌种感染时,应根据药敏报告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同时要做好院感监测,防止院内耐药菌株传播。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其相关基因。方法以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鲍曼不动杆菌48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利用PCR检测其相关基因。结果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率100%,但具体菌株形成能力存在差别;48株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率68.8%,均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存在ica基因7占85.1%,存在sarA基因占100.0%;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abaⅠ基因占79.2%。结论临床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分别与ica基因、sarA基因及abaⅠ基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有必要做出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生物膜形成能力 基因 菌株
  • 简介:摘要:菌株是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中必备的标准物质,从采购、验收、复苏、确认、传代、保存、使用、销毁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以保证标准菌的生物学性质及纯度,保证检验的品质。下面就我在平时工作中所累积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讨论和交流。

  • 标签: 食品药品,微生物,标准菌株,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结合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输液室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护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对照组30人,观察组采用CP结合PBL教学法,观察组30人。结果综合能力测评显示观察组实习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习生对CP结合PBL教学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传统实习带教组(P<0.01)。结论CP结合PBL教学有利于实习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临床思维,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CP结合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 标签: 临床路径(CP) PBL 输液室 护生 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