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2月到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44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有一定预防,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ncRNA PVT1靶向调控Sg1基因在肾细胞癌侵袭和凋亡的机制,以期为临床上肾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GEO数据库中肾癌组织中LncRNAs数据,通过高通量数据分析肾癌组织中LncRNAs的差异性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肾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相对表达量。通过siRNA干扰技术以及基因过表达技术构建LncRNA PVT1的沉默载体和过表达载体,通过慢病毒转染人肾癌细胞系ACHN细胞,根据是否转染慢病毒以及慢病毒载体的类型,将ACHN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siRNA沉默组和siRNA过表达组。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d、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利用Transwell试剂盒检测细胞的侵袭,利用AV-PI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以裸鼠为研究对象,进行种植瘤研究。结果肿瘤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T-qPCR结果显示,siRNA沉默组的LncRNA PVT1、Sg1和促凋亡基因Bad、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量要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siRNA沉默组的抑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量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沉默组的LncRNA PVT1、Sg1和促凋亡基因Bad、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要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siRNA沉默组的抑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量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siRNA沉默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过表达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要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V-PI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siRNA沉默组细胞的凋亡率要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率要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iRNA沉默组裸鼠移植瘤的直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组(P<0.05);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直径要小于空白对照组和siRNA沉默组(P<0.05)。结论LncRNA PVT1通过靶向调控Sg1基因调控肾细胞癌的侵袭和凋亡。

  • 标签: 肾肿瘤 RNA Sg1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PVT1)对脑胶质瘤中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表达及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下载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mRNAseq_325数据集,应用R语言分析222例原发性脑胶质瘤样本中PVT1与GLUT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2)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低级别胶质瘤组)及7例胶质母细胞瘤标本(胶质母细胞瘤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PVT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LUT3蛋白的表达。(3)体外培养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及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LN229和U251(NHA组、U87组、LN229组、U25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PVT1、GLUT3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GLUT3蛋白的表达。将U87、LN229细胞分别分为PVT1过表达质粒组与空白质粒组、PVT1短发夹RNA(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分别构建慢病毒稳定转染过表达PVT1及其空白对照细胞系、敲低PVT1及其阴性对照细胞系,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系中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4)取PVT1 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U87、LN229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5)将10只BALB/C-nu雌性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5),分别移植PVT1 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U87细胞以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移植4周后处死取瘤,称重及测量体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中Ki-67、GLUT3蛋白的表达。结果(1)mRNAseq_325数据集中222例原发性脑胶质瘤样本的PVT1与GLUT3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14,P=0.000);与PVT1低表达组相比,PVT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LUT3低表达组相比,GLUT3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低级别胶质瘤组标本相比,胶质母细胞瘤组标本中PVT1、GLUT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NHA组细胞相比,U87、LN229、U251组细胞中PVT1、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质粒组相比,PVT1过表达质粒组U87、LN229细胞中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shRNA组相比,PVT1 shRNA组U87、LN229细胞中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阴性对照shRNA组U87、LN229细胞相比,PVT1 shRNA组U87、LN229细胞的吸光度值、集落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组裸鼠相比,实验组裸鼠的皮下移植瘤的体积明显减小、质量明显降低、Ki-67和GLUT3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PVT1可降低GLUT3的表达,从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 葡萄糖转运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通过调节LncRNA PVT1/MYC轴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细胞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氯胺酮(0、5、10或20 μg/ml)处理BC细胞系MCF-7,或以20 μg/ml氯胺酮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0、24、48或72 h)。此外,干预MCF-7细胞中的METTL3、PVT1和MYC的表达并且将MCF-7细胞分组。采用球体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球体形成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干细胞特性相关分子(OCT4和SOX2)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PVT1/MYC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eR-IP分析用于检测PVT1的m6A甲基化水平。结果氯胺酮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减少BC细胞球体形成数目,抑制OCT4和S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氯胺酮通过调节METTL3介导PVT1的m6A水平,与氯胺酮+pcDNA3.1组相比(207±11),氯胺酮+PVT1组(311±15)细胞的球体形成数目明显增加(t=12.06, P<0.001),OCT4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9.68, P<0.001; t=11.50, P<0.001)。MYC是PVT1的下游调节基因,与氯胺酮+PVT1+si-NC组相比,氯胺酮+PVT1+si-MYC组细胞的球体形成数目明显减少(t=0.54,P=0.005),OCT4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5.98,P=0.004;t=7.33,P=0.002)。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PVT1的m6A水平介导PVT1及其下游基因MYC的表达,进而抑制BC细胞干细胞样特征。

  • 标签: 乳腺癌 N6-甲基腺苷 LncRNA PVT1 MYC 氯胺酮 干性
  • 简介:中等卫生专业学校药剂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药物化学(以下简称“药化”)是药剂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 标签: 实验教学 实验内容 中等 专业课 学校 培养
  • 简介:<正>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过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不仅训练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完成定量测定;同时,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分析问题和判断结果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可是,学生却普遍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实验的现

  • 标签: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考核 分析化学实验 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 定量测定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水平随之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医学、生命科学学科的支柱力量,对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实验动物对于生物科技的关键意义,加强实验动物建设,提高动物实验质量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对于如何加强实验动物建设、提高动物实验质量给予几点参考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实验动物 建设 动物实验 质量
  • 简介: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验证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科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必须对其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 标签: 实验室管理 实验教学 计算机 以人为本 素质
  • 简介:临床基础检验实验课程在高校医药教学中占有较高比重,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实验准备不仅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事关教学管理中的教学成本。近两年我们改变实验器材传统发放方式,减少了实验器材在使用和保管中的损耗,既方便了学生又能达到节约教学成本的目的。

  • 标签: 医学实验课 教学管理 实验器材 教学成本
  • 简介: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上,开辟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对科技发展的敏锐性的重要途径.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需要有开放实验室为支撑条件,这将是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体制和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

  • 标签: 设计性实验 开放实验室 实验教学 药学教学
  • 简介:目的对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磁力外驱动轴流式心室辅助血泵的血液相容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特制血袋作为模拟循环管道,羊血作为循环介质,采用标准溶血指数衡量体外溶血实验性能。通过3只山羊12h在体实验衡量其在体适应性。结果实验测得轴流血泵体外实验标准溶血指数(NIH)为(0.158±0.043)mg/L。3例实验动物12h在体辅助无机械故障,血泵辅助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FHb)开始上升,最高达到164.8mg/L。结论磁力外驱动轴流血泵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值得进一步改进。

  • 标签: 轴流血泵 溶血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使用直型留置针代替动脉插管在医学机能实验中应用的情况,找出一种便于学生操作、成功率高的动脉插管方法。方法:将40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18G×29MM型号直型静脉留置针做动脉插管行颈总动脉插管术,并对2组插管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成功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2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上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方法明显高于传统的动脉插管方法。结论: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与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安全及成功率高等优点。用直型留置针代替传统动脉插管的最大优势是合理地解决了自制动脉插管口径大小不一、无固定点而易脱落等问题,值得推广。

  • 标签: 留置针 动脉插管 机能学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选取我校大专学员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名,采用常规生理学实验教学,观察组40名学生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虚拟实验模式。结果经虚拟实验教学,观察组同学的教学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分析,观察组同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虚拟实验教学应用于生理学实验授课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较好,且学生的认可程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虚拟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理论是在动物与人体的医学实践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实验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学会客观地分析、观察生理现象,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生理实验 实验教学 实验课 实验报告 生理学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在社会及行为科学.乃至于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针对有机体进行实验研究是一种备受重视的研究方法。当实验者把相当多的被试编成一个或更多的集体进行实验及对相关集体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时,这种类型的实验研究手法是集体实验设计(groupexperimentaldesign)。这是一种在教育、心理领域经常采用的传统的实验与统计方法。

  • 标签: 实验研究法 个案 行为科学 实验设计 统计方法 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诊断方法中采用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的依据和监测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对293例肺癌患者年龄38-81岁,男女比例31,均来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NSE、D-二聚体、CEA、IL-6R水平的检测,将293例患者分为早期肺癌组98例,晚期肺癌组195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202例,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组91例,患者治疗前138例,治疗后155例,健康查体者选300例作为正常组作对照,年龄35至80岁,男女比例31,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93例肺癌患者的血标本进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白介素-6受体(IL-6R)、D-二聚体(D-Dimer)四项含量检测。结果早期肺癌组CEA、NSE、IL-6R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D-Dimer在早期肺癌患者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晚期肺癌组CEA、NSE、IL-6R、D-Dimer的含量均高于早期肺癌组(P<0.01),NSCLC组CEA、IL-6R、D-Dimer的含量均高于SCLC组(P<0.01)而NSE小于SCLC组,治疗前CEA、NSE、IL-6R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后(P<0.01)。阳性诊断率分别为四项同时检测81.6%、NSE、CEA、IL-6R三项检测78.2%、NSE、CEA两项检测61.8%、NSE一项检测48.5%。结论CEA、NSE、IL-6R、D-Dimer四项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阳性诊断率高,且对肺癌分型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对无症状早期肺癌诊断和肺癌的病情观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标记物 肿瘤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