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NF-κB的P65亚基与IκB蛋白结合,主要研究NF-κB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用,在肾脏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许多因素可刺激NF-κB活化

  • 标签: 关系研究进展 疾病关系 肾脏疾病
  • 简介:  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VOH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VOHS对LPS诱导的大鼠ALI模型肺组织中NF-κBp65,而VOHS给药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磷酸化IκB-α含量显著减少

  • 标签:
  • 简介:26例大肠癌NFκB/p50阳性表达病例中有17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50和Bcl2在42例大肠癌及5例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NFκB/p50和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压力变化对NF-κB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第3d、第5d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测IL-6、MIF、TNF-α及NF-κB。结果随着IAP下降,NF-κB及炎症因子水平均逐渐下降,第3d、第5d两组TNF-α、IL-6水平与治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手术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第3d、第5dNF-κB、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第5d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IL-6、MIF、TNF-α及NF-κB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CS随着IAP下降NF-κB活性降低,IL-6、MIF、TNF-α水平下降。

  • 标签: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炎症因子 N-&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1+1+1签约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12月在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长期在该院就诊配药的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时间>6个月)86人进行1+1+1签约管理,作为观察组,与未签约或者拒绝签约的慢病患者62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的慢病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慢病健康管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1+1+1签约服务有利于社区慢病管理,提高服务评价及依从性,可对1+1+1签约的宣传,正确引导患者积极签约并做好科学管理。

  • 标签: 全科医生 1+1+1签约 慢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 标签: 1+1+1组合签约 老年人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 标签: 1+1+1组合签约 老年人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氧化应激及NF-kb途径加重造影剂肾损害的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影剂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造影剂组。造影剂注射2min,8min,15min,4h,24h连续观察肾动脉血流速度。造影剂组和心肌梗死+造影剂组大鼠注射前和后4h和12h行CT检查,扫描肾脏,并计算肾皮质的造影剂对比度。造影剂注射后每组分别于4小时和24小时处死并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肌酐(Scr),检测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取右侧肾脏组织检测组织活性氧(ROS),并切取部分右侧肾脏组织提取RNA,通过Real-timePCR方法检测凋亡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F-kb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高频超声右肾动脉血流检测结果发现AMI+CM组在注射造影剂前0min,8min,15min,4h,24h的血流速度一直低于CM组在相同时间的血流速度,并且有显著差异,AMI+CM组和CM组的肾动脉血流速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AMI和AMI+CM组在4小时和12小时行CT对两侧肾脏扫描,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状态下造影剂在肾皮质滞留时间延长,AMI+CM组在4h时肾皮质CT对比度值显著高于CM组的肾皮质的CT对比度。AMI+CM组在24h的血肌酐值显著高于CM组在24h的血肌酐值,血浆内皮素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24h升高最为明显,高于其他组。活性氧ROS也显著高于CM组。调节凋亡的基因和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Caspase-3和NF-kb在心肌梗死大鼠注射造影剂后都较其他组明显上调。结论心肌梗死状态下由于心排量突然下降,肾脏血流速度的下降,及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增多,一方面造成了肾脏特别是肾皮质缺血,从而造影剂在肾脏中滞留时间更长,另一方面因引起肾小管产生更多的活性氧造成了氧化应激从而损害肾实质,并且进一步激动凋亡基因和氧化应激相关NF-kb和Caspase-3上调从而导致了最终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害并进一步加重凋亡。

  • 标签: 造影剂 肾病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黄皮新肉桂酰胺 B对 TNF-a的影响及对 TNF-a蛋白调控是否通过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对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方法: ELISA法检测 TNF-a含量; MTT试验检测黄皮新肉桂酰胺 B和 LPS对 RAW264.7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对细胞随机分组, WesternBlot法检测分组后 TLR4、 NF-ΚB蛋白表达。结果:黄皮新肉桂酰胺 B、 LPS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黄皮新肉桂酰胺 B使 TNF-a水平降低;与 LPS组比较, LPS+MyD88抑制剂组、 LPS+黄皮新肉桂酰胺 B组、 LPS+黄皮新肉桂酰胺 B+MyD88抑制剂组明显抑制 TNF-a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使 TLR4和 NF-ΚB蛋白降低至 74%、 21%, 70%、 27%,44%、 8.5%。

  • 标签: 黄皮新肉桂酰胺 B 炎症因子 信号通路 RAW264.7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治疗时选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研究其治疗方法对患者NF-κB和TNF-α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进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治疗后,试验组NF-κB和TNF-α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NF-κB和TNF-α平改善程度;试验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77.6%);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治疗时选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起到改善作用,可减少对肠黏膜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目前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等的应用,大大延长了晚期肺癌的总生存期,但是由于肺癌高度的转移性,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对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肺癌 免疫治疗 PD-1 PD-L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18岁。双侧掌跖部位皮肤增厚伴红斑、瘙痒17年,缓慢加重12年余。皮损表现为双侧手掌及足底可见广泛、对称性黄色角化性斑块,其间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斑,上覆白色鳞屑;双手掌侧及双足跖皮肤对称性粗糙、增厚,基底红色,上覆较多白色鳞屑,境界清楚;双足第4、5趾缝间皮肤浸渍发白,伴异味;双足趾甲变形、增厚呈暗黄色,无多汗。皮损组织病理示:皮肤角化亢进,角质层增厚,颗粒层及棘层均增厚,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基因检测示:患者为SLURP-1基因c.256G>A(p.G86R)和c.212G>A(p.R71H)复合杂合变异。诊断:Meleda角化病。

  • 标签: Meleda角化病 SLURP-1基因 掌跖角化症
  • 简介:摘要皮肤结核较少见,在肺外结核中所占比例为1.5%,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可通过组织病理学、结核杆菌检查、PPD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等确定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包含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这三种病毒的基因片段,传染性比较强,主要通过近距离接触及飞沫进行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对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均造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从甲流的临床表现及分型出发,就如何做好其治疗及预防工作展开探讨。

  • 标签: 基层医院 甲型H1N1流感(甲流) 防治
  • 简介:掀开后见气管左后壁肿物约2x1.5x1.5厘米大小,气管内甲状腺 ,见肿物是经由第1—2气管软骨间左后壁0.5厘米直径圆孔突于气管粘膜下

  • 标签: 气管甲状腺 甲状腺腺瘤 腺瘤例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牛带绦虫感染病例。患者采用甲苯咪唑片进行驱虫治疗。驱虫治疗后排出一活的完整虫体,显微镜下可见头节近方形,无顶突和小钩。治愈后1年内随访3次,患者无腹痛等不适症状,无排出白色节片,无复发。

  • 标签: 牛带绦虫病,甲苯咪唑片
  • 简介:[摘要 ] 本文报告一例牛带绦虫感染病例。患者采用甲苯咪唑片进行驱虫治疗。驱虫治疗后排出一活的完整虫体,显微镜下可见头节近方形,无顶突和小钩。治愈后 1年内随访 3次,患者无腹痛等不适症状,无排出白色节片,无复发。

  • 标签: [ ] 牛带绦虫病,甲苯咪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