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三间分布法在术后防管路滑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在住院期间意外脱管不良事件报告材料意外脱管共35例,意外拔管率0.792‰,对存在问题和原因运用三间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胃肠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第一季度0.369,第三季度0.209,第四季度0,三季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0.995,第三季度0.689,第四季度0.582,三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三间分布,能够得到管路滑脱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管路滑脱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三间分布 预防 管路滑脱 效果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路防护以及护理,比较具体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PICC置管患者共计60例,PICC置管患者年龄最低为28岁,最高不超过65岁,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模式。结果: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感染情况比较,其中1周、2周中感染人数分别为2例、5例,感染比例为6.67%、16.67%。对于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进行感染比较,其中对照组、试验组感染中人数分别为4例、12例,整体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t=11.025、13.289)p均<0.05。结论:在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儿临时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管路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临时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儿,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临时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患儿在血液透析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临床静脉置管 管路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相关性影响。方法:纳入区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统计64例,依据奇偶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予对照组围血透期常规化干预,基于此,予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管路凝血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 =7.585,P=0.006);较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器问题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液透析诊疗中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管路凝血率,改善透析器相关问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围血透期护理 管路凝血率 效果
  • 简介:[摘要] 对近年来输液输血过程中气泡产生的原因、气泡导致的危害及排出管路气泡措施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让广大医护人员清晰认识到在大量或快速输血输液时,因为血液储存温度与输血管壁外加温仪温度的差异,与室温的差异,以及输血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均可导致输血管壁上产生气泡,若气泡过多又未能及时有效处理,轻者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者可致空气栓塞危及生命安全。但如果我们在输液输血前、中、后各阶段做好预防性护理管理、改进操作方法,掌握配药和排气技术及技巧,避免输液输血时的温差过大,合理使用排气工具,或设计利用实用型排气泡装置可减少气泡产生,有效防止气泡进入体内,提高输血输液操作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 输液输血 气泡 危害 排气措施 综述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尿毒症是一组临床综合病症,不属于独立的病症。在尿毒症晚期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严重性衰竭,患者丧失了肾脏功能,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继而导致了尿毒症的形成。在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是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重要方法。但是随着血液透析的次数增加,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情绪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治疗有一定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凝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以及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抽选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9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血液透析患者管路凝血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管路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管路凝血发生率,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方位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管路凝血 护理满意度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护理措施对降低重症医学科管路千日感染率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12月和2020年1月-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0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强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千日感染率。结果:实施强化护理措施后,患者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短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P<0.05);强化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管路千日感染率为2.00%,低于实施前的10.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采用强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置管及住院时间,降低管路千日感染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强化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 管路 千日感染率
  • 作者: 程莉萍 李磊 杨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6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超早产儿监护病房,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儿监护病房,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护理办公室,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中的通气管、鼻塞/罩(以下简称组件)固定方法进行改良,探讨其在超早产儿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超早产儿特点及临床需求,循证设计、制作一款新型固定帽,用于固定超早产儿NIV治疗中的组件。选取2019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超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NIV治疗中的75例超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7—12月NIV治疗中的75例超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NIV治疗中的组件,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儿NIV相关组件在位情况以及通气压力达标情况,观察两组患儿鼻、面、额部损伤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对改良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超早产儿的NIV相关组件在位率、通气压力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鼻、面、额部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由50.7%提升至81.3% (P<0.01)。结论改良固定方法能有效提高NIV治疗中相关组件在位率、通气压力达标情况,从而提高通气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超早产儿NIV治疗中的鼻、面、额部损伤。

  • 标签: 革新推广 超早产儿 无创机械通气 鼻塞 鼻罩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管路护理规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21月3月接收的3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1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并发症和术后各项指标情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结直肠癌 管路护理 术后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140例围血液透析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观察组(73例)与围血液透析期护理的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操作、透析器运行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 透析器 管路 凝血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中心改良的医用纯化水终端输送管路对纯化水电导率的影响。探讨改造后的管路消毒间隔时间。方法 通过将储水桶至用水点的普通不锈钢软管更换为卫生级304不锈钢管道,保证终末漂洗供水管路单独与球阀送水口通过304不锈钢卡盘连接等对纯化水终端供应系统进行一系列改造。在终端管路改造前管网消毒次日和改造后管网消毒后次日、第2周、第3周、第4周在采样口、终末漂洗水出口以及储水桶内取水依次进行电导率监测,并进行微生物培养,计算菌落数,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微生物检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 对改造后管路进行微生物和电导率监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90天为纯化水储存分配系统的分析,符合WS-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可保证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有效控制或杜绝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固体清洗剂对小儿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30台小儿呼吸机管路进行清洗,每组各15台,其中对照组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采用固体清洗剂进行清洗消毒,观察2组清洗剂对小儿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固体清洗剂对小儿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明显高于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消毒效果。结论:对小儿呼吸机管路选用固体清洗剂清洗消毒效果较为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固体清洗剂 小儿呼吸机管道 清洗消毒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管路消毒与日常维护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呼吸内科使用无创呼吸机超过48小时的240例患者,每组患者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无创呼吸机风险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创呼吸机风险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管理 无创呼吸机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管路消毒与日常维护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呼吸内科使用无创呼吸机超过48小时的240例患者,每组患者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无创呼吸机风险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创呼吸机风险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管理 无创呼吸机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的呼吸机管路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中气道加温加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普通呼吸机治疗,研究组将改良的呼吸机管路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中气道加温加湿的临床中应用。结果 研究组的各项生命指标和气道加温加湿效果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改良呼吸机管路 加温加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寻求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更换时间,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选取机械通气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每7d和每3d更换呼吸机管道,两组患者每周行3次痰液培养,1次床边胸片,观察4周内有无VAP发生。结果:经过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透析管路和其他血液透析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结合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心理状态、依从性、医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较干预前均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2.04 ± 1.98)mmol/L、(451.62 ± 82.49)μmol/L、(13.53 ± 2.3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82 ± 2.31)mmol/L、(591.35 ± 99.21)μmol/L、(18.83 ± 2.9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608、7.503、9.86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各分量表得分分别为(29.06 ± 3.58)、(23.42 ± 2.99)、(20.11 ± 3.01)、(14.76 ± 2.9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91 ± 3.97)、(21.53 ± 3.21)、(17.03 ± 2.74)、(12.36 ± 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85~5.243,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9.12 ± 4.82)、(36.43 ± 6.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25 ± 5.14)、(46.75 ± 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977、8.862,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8%(1/48)和4.17%(2/4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8%(7/48)和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91、5.2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6,P<0.05)。结论透析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医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护患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透析管路 预见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糖尿病 透析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