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管路凝血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管路凝血的影响分析

张亚梅

岳池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相关性影响。方法:纳入区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统计64例,依据奇偶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予对照组围血透期常规化干预,基于此,予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管路凝血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614188223aa99_html_2c1911cf584c9247.gif =7.585,P=0.006);较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器问题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液透析诊疗中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管路凝血率,改善透析器相关问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关键词:血液透析;围血透期护理;管路凝血率;效果


随肾脏类疾病逐渐发生及发展,血液透析应用率明显升高,借助透析器将体内血液中毒素清除,且洁净回流血液,降低患者肾脏负担,实现增加患者存活时间、改善预后等目的[1]。然而受限于疾病特殊性、诊疗技术等因素,血透患者诊疗期间存在一定风险,为保证其血透安全,需予以护理干预。资料表示,围血透期护理干预有益于改善或是规避管路凝血、透析器等问题,提高血透安全性及有效性[2]。鉴于此,本院对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入64例患者实施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区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统计64例。纳入标准:经诊断满足血透透析诊疗指征;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并发心肝肺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沟通障碍、神志不清。依据奇偶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男女之比19:13;年龄最大、最小78岁、30岁,均龄(54.03±10.12)岁;观察组男女之比20:12;年龄最大、最小76岁、28岁,均龄(53.89±10.10)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于围血透期实施常规化干预,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与患者有效沟通,就透析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观察透析器运转状况,对报警装置予以监视,保证透析安全有效。

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护理:1)血液流速护理:实践指出,血透过程中血液流速缓慢较为多见,主要因素为循环血容量不足及患者血管等,若为前者所致血液流速缓慢,考虑加强氯化钠注射液注入速率,及时补充血容量,若为后者引致血液流速缓慢,需做好血管保护措施,透析完成后24h采取热毛巾热敷。2)高凝状态护理:透析前,预充适量生理盐水,同时预充一定量的严肃盐水,将肝素盐水停留于透析器和管路中,时间维持数分钟,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密注视透析液与管路颜色变化,管路采取生理盐水冲洗。3)无肝素透析护理:采取间隙盐水冲洗法,所间隔时长应为凝血时间1倍,记录盐水总输注量,并做超滤处理,防治肺水肿形成。观察透析器管路颜色变化,以免使静脉压升高。当凝血问题无法避免时,应将透析终止,且行回血处理。4)透析管路弯折护理:上机前,严格检查管路,且于上机后观察管路有无弯折及受压表现,以免血液回路受阻。透析期间对患者不适感及时发现、处理,防治血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展开比较。透析器、管路凝血状况共划分为4个等级,数条纤维凝血亦或是无凝血为0级;局部凝血亦或是成束纤维凝血为1级;凝血严重又或是纤维凝血>50%为2级;情况严重至更换透析器为3级。凝血率=2级率+3级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软件实施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614188223aa99_html_2c1911cf584c9247.gif ,计量资料用(614188223aa99_html_44499fe42dae45b7.png )表示,行t验证,P<0.05统计意义重大。

2 结果

结果表示,观察组透析器与管路凝血率3.13%相比于对照组28.13%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n;%)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总发生率

观察组(n=32)

25(78.13)

6(18.75)

1(3.13)

0(0.00)

3.13%(1/32)

对照组(n=32)

15(46.88)

8(25.00)

5(15.63)

4(12.50)

28.13%(9/32)

614188223aa99_html_2c1911cf584c9247.gif

--

--

--

--

7.585

P

--

--

--

--

0.006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临床常见诊疗手段,需长期坚持,以控制肾衰患者病情,延缓生存时间。然而,限于诊疗方法的特殊性,加之患者自身因素使血透成功率较低,如仪器选择、药物使用剂量等,若未及时予以护理干预,可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导致血透质量下降[3]。研究表示,在患者血透诊疗期间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管路凝血、透析器等问题,确保血透顺利[4]。本研究中,观察组透析器、管路凝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围血透器系统化护理效果可观。针对血流量无法满足所需值时,护理人员及时对其原因展开分析,降低管路反折;动脉通路不通时,重新选择血管,继续血泵,并输注生理盐水,关闭超滤,促使血透全程血流量充足、循环通路通畅。采取高凝状态处理使凝血风险降至最低,予以管路无肝素透析护理有益于防治凝血,加速患者康复。李菁菁研究中发现,对血透患者运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防治亦或是降低凝血问题,确保血透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血液透析诊疗中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管路凝血率,改善透析器相关问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护理干预对减少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器与管路凝血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146+149.

[2]杨娜,张艳辉,张彩虹.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43-44.

[3]范增平.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8):92-94.

[4]王敏.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05):117-118.

[5]李菁菁.探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作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