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的听觉发育与早期听觉刺激是引起学术界和家长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以此为主线,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领域对婴幼儿发展的多方面影响。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揭示早期听觉刺激对新生儿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重要性。从听觉系统的成熟到语言能力的培养,再到认知发展的全面推进,早期的听觉刺激不仅对婴幼儿的个体发展至关重要,更是构建他们未来成就的基石。

  • 标签: 新生儿,听觉发育,早期听觉刺激,婴幼儿发展。
  • 简介:双耳刺激为听障儿童口语康复提供先决条件,通过刺激获得双耳聆听技能更有助于听障儿童语言学习。本文介绍了双耳刺激的类型与形式,并针对听障儿童接受双耳刺激后听觉训练方案及随班就读后的康复指导要点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双耳刺激 听觉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助听设备及康复时间与听障婴幼儿听觉语言能力的关系,初步分析国内研发的评估方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方法的关系。方法共选取47例13-36月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按助听设备类型将其分为助听器组(25例)与人工耳蜗组(22例),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分别在听觉干预的不同阶段(听觉干预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评估受试者言语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时通过问卷方式获得其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ofau-ditory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useofspeechscale,MUSS)和《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AuditoryQuestionnaire)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听觉干预时间的推移,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逐渐提高。助听器组和人工耳蜗组在一年内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用相关性分析得知,言语识别率与CAP、IT-MAIS和LittlEARS得分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语言年龄与SIR得分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与MUSS得分之间无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助听听阈进入言语香蕉图范围的前提下,助听设备对其一年内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不存在差异。国内研发的评估方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互为参考,但不可完全相互替代。

  • 标签: 婴幼儿 听力障碍 听觉语言能力 助听器 人工耳蜗
  • 简介:骨导听觉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之相关的骨导听觉机制、骨导听力检测、骨导听觉刺激等相关产品问题引起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就上述内容予以简述并提出:鉴于骨导听觉机制复杂,数值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研究方法;骨导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检测临床价值高,评判测试结果时需参考测试条件;全植入式骨导听觉刺激装置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骨导 听力
  • 简介:听觉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9.8元。以听觉发展的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理论为基础,系统构建了一套听觉功能评估体系。本书除适用于听力障碍的听觉功能评估,还适用于其他各种言语障碍(如构音障碍、口吃、嗓音障碍等)、语言障碍(如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等)、学习障碍等相关评估,从而为听觉、言语、语言、学习障碍患者矫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本书作为言语听觉科学系列教材之一,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获得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及美国西雅图言语听觉基金会资助,既可作为言语病理和听力学临床实践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 标签: 听觉功能 评估标准 语言发育迟缓 功能评估 语言障碍 学习障碍
  • 作者: 刘一迪 郑琪 王心雨 赵雅雯 倪广健 倪鑫 刘海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5,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大数据中心 100045,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天津 30007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儿童在纯音、音节、声调任务诱发下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波形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行CI手术及随访调试的46例患儿参与研究,其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19~103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纯音组17例、音节组13例、声调组16例),分别以纯音(1 000、2 000 Hz)、音节(/ba/、/pa/)和声调(/ba1/、/ba4/)作为刺激声进行声场下CAEP测试。分析不同听觉任务难度下CAEP的P1和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的引出率、潜伏期及波幅,并探索CI儿童听觉任务难度、受试者CI使用时长、重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时长、CI植入术前助听器佩戴史、术前残余听力与P1和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纯音、音节、声调组P1引出率分别为100%(17/17)、100%(13/13)和75.0%(12/16),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14,P=0.016),其中纯音组与声调组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836,P=0.028),纯音组与音节组、音节组与声调组P1引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纯音、音节、声调组MMN引出率分别为94.1%(16/17)、84.6%(11/13)和62.5%(10/16),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66,P=0.066)。不同听觉任务难度的三组间P1及MMN的潜伏期与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1潜伏期与听觉任务难度、术前残余听力正相关,与CI使用时长、CI植入前助听器佩戴史负相关。MMN潜伏期与听觉任务难度正相关,与CI使用时长负相关。结论纯音听觉任务下CAEP的P1引出率高于声调听觉任务。听觉任务难度、CI使用时长、CI植入前助听器佩戴史、术前残余听力对P1潜伏期有显著影响;听觉任务难度、CI使用时长对MMN潜伏期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耳蜗植入术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听障儿童听觉意识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对112名听障儿童的术前听觉意识分别统计信心、警觉、意义和总分,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能力测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信心得分与术后6个月听觉能力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与术后12个月的听觉能力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警觉、意义得分和总分与不同阶段的听觉能力水平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听障儿童对声音接纳性的信心度与术后半年听觉康复水平关系低,但对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有影响;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警觉性和意义性与术后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水平均存在很大关联,总体主动性亦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声音语音进行条件化、情境化设计,将有效促进听障儿童听觉意识警觉性和意义性的建立和巩固。

  • 标签: 婴幼儿听觉整合问卷 听障儿童 听觉意识
  • 简介:骨导听觉装置(bone-conductiondevices,BCDs)目前广泛应用于言语康复领域。本文将BCDs分为传统BCDs,被动驱动BCDs,主动驱动BCDs(穿皮BCDs,经皮BCDs)和口内BCDs等分类,分别阐述其工作原理、适应证及缺陷。由于穿皮BCDs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美观考虑,今后发展方向为经皮BCDs,其挑战在于设备的效能、长期稳固的连接,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MRI的兼容性。主动驱动经皮BCDs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仍需相关临床研究支持。

  • 标签: 骨导听觉装置 被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主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 简介:放射治疗是许多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治疗,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肿瘤得到较好的控制,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生存期的延长,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听觉系统的放射损伤与防治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损伤 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 听觉系统损伤 病理组织学
  • 简介: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听觉能力 听障儿童 评估方法 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 实际年龄
  • 简介:摘要:听觉功能障碍指由于损伤或疾病等各种原因致听觉系统解剖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出现的听力损失或者丧失。在鉴定中听觉功能障碍的案例并不少见,客观准确的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确定听力损失的部位和性质是听觉功能障碍鉴定的前提。

  • 标签: 法医学 外伤性鼓膜穿孔 听觉功能 伤残鉴定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现代听力科学迅猛发展,各种尖端创新技术争相面世,助听设备的功能与效果日趋完善,无论是增益控制、方向性噪音抑制、开放耳功能、无线连接还是软件调试方法等都有着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临床听力学工作者数量与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助听器选配技术不断提高,为先进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保障。2014年3月结束的美国听力学年会首日讨论主题便是“助听器与大脑”,强调听觉康复除助听设备外还包含大量咨询与听觉训练,三者结合才能获得良好效果。虽然听障者使用助听设备后的听觉康复工作极其复杂与艰巨,但效果明显;准确评估以明确辅具和康复方法的效果非常重要。

  • 标签: 听觉康复 评估 有效性 助听器选配 先进设备 成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障儿童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与术后听觉能力的关系,旨在为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47例使用NucleusC124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的2~8岁语前聋儿童,收集受试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ASSR阈值,与患儿术后12个月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MAIS)得分比较,研究其相关性。结果47例患儿ASSR引出率为66.0%,其阈值与患儿术后1年MAIS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2),说明ASSR阈值越高,MAIS得分即听觉能力越低。结论虽然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据ASSR测试结果可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该预测提供了一定客观依据。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能力
  • 简介:人工耳蜗是听觉植入装置(auditoryimplant,auditoryprosthesiS)的代表.截至2009年4月,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88万人在使用这种装置(US.FoodandDrugAdminstration),人工耳蜗成为最成功的神经植入假体(neuroprosthetics)。

  • 标签: 植入装置 临床应用 听觉 人工耳蜗 2009年 神经植入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5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进行阶段性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ofAuditoryResponsetoSpeech,EARS),纵向比较、动态评价听障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发展情况,从而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ARS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对该儿童进行评估,对评估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该儿童的听觉言语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尤其是在开放式单音节词、问句、语言细节句子3项测试上进步明显;听觉发展、音节、封闭式单音节词3项测试第一次测试成绩已较好,因而进步不明显;封闭式句子、声调成绩不稳定。结论EARS评估可动态监测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过程,为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经过人工耳蜗术后9个月的训练,该听障儿童具备了听觉识别能力,听觉理解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发展 言语听觉反应评估 个案
  • 简介: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 听阈 言语识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