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肝大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时患者血中离子(Ca2+)、总(TCA)、甲状旁腺(PTH)和骨(BG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日本产KM8800型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为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共36治疗次,每次置换同型冰冻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h血中Ca2+、TCA、PTH和BGP的变化.同时,随机抽取体检正常者与置换治疗用血浆标本各10份作相应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即刻Ca2+和TCA浓度明显降低(P<0.01),PT和BGP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1h血清中除BGP外,Ca2+、TCA、PTH已基本恢复,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与体检正常者比较,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治疗用血浆中Ca2+和TCA浓度极其减少(P<0.01),PTH和BGP无差异(P>0.05).结论大量血浆置换可造成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症,这可通过患者体内PTH和BGP的调节作用短期内自行纠正.治疗中和治疗后应注意监控,以提高疗法的安全性.

  • 标签: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血浆置换 甲状旁腺素 骨钙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低透析液(LCaD)(1.25mmol/L)对于低甲状旁腺(iPTH)水平的血液透析(HD)患者磷代谢及iPTH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30例血清iPTH水平低于100pg/ml的HD患者,应用1.25mmol/L浓度透析液,同时停用活性维生D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观察前与3个月、6个月后血清、磷、磷乘积及iPTH的变化。结果应用低透析液3个月后患者血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不再继续下降;血磷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磷乘积在进入观察后3个月时已有显著下降(P<0.05),此后仍呈下降趋势,但较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时血清iPTH较观察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浓度透析液可以降低血磷乘积水平,升高iPTH水平。

  • 标签: 低钙透析液 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人类认识到糖尿病(DM)的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1921年才由加拿大学者Bantng和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从此开辟了DM治疗的新时代.胰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经历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最早使用的胰岛是动物胰腺组织的粗提物,以后经过不断纯化,衍生了许多胰岛的制剂,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开发了胰岛类似物(insulinanalogue),制备成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原 胰岛素类似物 C肽 生物合成
  • 简介:目的:探讨染料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骨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染料木素以不同浓度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作用不同时间后,用放免法测定细胞骨(BGP)的水平.结果:染料木在1×10-9mol/L范围内48h和72h,1×10-8mol/L及1×10-7mol/L72h提高成骨细胞骨的水平.结论:染料木体外能提高成骨细胞骨的表达.

  • 标签: 染料木素 大鼠 成骨细胞 骨钙素 基因表达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低透析液治疗后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激素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治疗的80例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分析,按照硬币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普通透析治疗,实验组低透析液治疗,两组均根据血磷水平服用含钙磷结合剂,根据IPTH水平服用骨化三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治疗6个月与12月时实验组患者血、血磷、磷乘积较试验组均有所下降,而IPTH指标有所上升,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低透析液可以有效减少长期透析患者的负荷,为含钙磷结合剂、活性维生D的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更加有效降低血磷,但是低也可以刺激IPTH(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加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进展,因此低透析液还应个体化选择.关键词低透析液;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影响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35-02

  • 标签:
  • 简介:胸腺α(ProTα)是一个酸性的小分子蛋白,在哺乳动物组织细胞中分布广泛,且高度保守。ProTα基因家族包括六个成员,但研究证明,其中只有一个是功能基因,其余均为假基因。关于其生理学功能目前研究得还不很透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ProTα在细胞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增殖迅速的癌组织中ProTα表达量明显高于周围政党组织,且表达量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另一方面,ProTα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其在免疫增强和抗肿瘤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近来也有研究报道,ProTα在体外可以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可能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 标签: 胸腺素Α原 基因家族 免疫调节活性 恶性转化 细胞增 抗肿瘤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C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对高温试验、恒湿变温、恒温变湿以及太阳光照试验,来分析维生C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维生C的稳定性受到贮藏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影响。结论维生C的稳定性受到温度湿度影响。

  • 标签: 维生素C钙 稳定性
  • 简介:摘要花青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花青素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癌、抗高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本文将对其生理活性进行综述。

  • 标签: 原花青素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检测胰岛瘤及瘤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胰岛、C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38例胰岛瘤及20例相应瘤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组织中胰岛、胰岛、C肽的表达.结果胰岛细胞瘤和瘤旁正常胰腺组织均表达胰岛、C肽、胰岛.100%的胰岛瘤组织胰岛和C肽强表达,而55%~60%正常胰腺组织为弱表达;79%的胰岛瘤组织胰岛表达为+++,而85%的正常胰腺组织胰岛的表达为++++.38例胰岛瘤的胰岛、C肽阳性表达细胞数占80%~100%,胰岛阳性表达细胞数占50%~70%,胰岛/胰岛>1占78.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20%~80%、60%~90%、10.0%,两者差异均非常显著(P值均<0.05).结论胰岛瘤组织的胰岛/胰岛>1者占78.9%,测定血浆胰岛可能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胰腺 胰岛素瘤 胰岛素 胰岛素原 C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花青,简称OPC,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能够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一般为葡萄籽或黑果枸杞提取物。花青是一种新型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体内活性。研究证明,其能防治80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病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1。本文将对其抗氧化的功效进行综述。

  • 标签: 原花青素 抗氧化功效 自由基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皮-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碱磷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osteocalcin,OCN)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的ET-1,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细胞为对照组,刺激48h后观察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的影响。结果:经ET-1(1,10,100nM)干预后,PDL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皮素-1 牙周膜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 简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81102482)摘要目的构建人联蛋白S100A8的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蛋白表达及纯化,以便进一步研究。方法从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进行PCR,得到目的基因,与TA克隆载体pMD-T进行连接,得到pMD-S100A8质粒,经BamHⅠ和XhoI双酶切产物或者PCR产物双酶切后,与大肠杆菌pGEX-6P-1表达载体进行连接,得到pGEX-S100A8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E.coliBL21(DE3)表达菌进行蛋白表达。融合GST蛋白用GST柱纯化,冷冻干燥,进行下一步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TA克隆质粒pMD-S100A8及阳性pGEX-S100A8重组质粒,成功诱导蛋白的核表达。结论纯化得到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100A8联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钙联蛋白 S100A8 质粒构建 表达 纯化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葡萄糖酸及不同口服方式对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清甲状旁腺(PTH)及、磷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7名,分为未补钙组(n=26)、采前一次口服组(n=19)和采集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组(n=12),分别检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清PTH和、磷离子浓度。并选择献全血组20名。结果单采血小板后57名献血者血清中PTH浓度均明显升高,血清磷明显降低,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补钙组与一次口服组单采前后PTH浓度升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5);未补钙组与少量多次口服组单采前后PTH浓度升高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P〉0.05)。单采组采前PTH浓度高于献全血组(t=2.083,P值均〈0.05),血清、磷的浓度低于献全血组(t值分别为2.069,2.162,P值均〈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单采血小板前献血者口服一定的葡萄糖酸可以降低机采过程中血清PTH升高的幅度,但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并不能降低血清PTH升高的幅度。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葡萄糖酸钙 甲状旁腺素 血清钙磷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原在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肺炎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重症肺炎患者视为重症组(30例),将普通肺炎患者视为普通组(30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30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的对象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6的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分析。结果3组人员均接受检测后,重症组和普通组患者的血清原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且重症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普通组(P<0.05);而重症组的白细胞介6水平与普通组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过程中,血清原水平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清降钙素原 重症肺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C-1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PCR和ELISA等方法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对肝癌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STC-1表达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STC-1表达与AFP等肝癌血清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与肝癌的大小、Admenson分期等密切。结论首次发现STC-1在肝癌中高表达,是肝癌潜在的早期诊断预警指标物。

  • 标签: STC-1 肝癌 分子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斯2(STC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STC2敲减组和对照组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应用黄色噻唑蓝(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测定、克隆形成实验和膜联蛋白V-别藻蓝蛋白荧光(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阵列(PCR Array)技术检测92个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TC2敲减组SMMC-7721肝癌细胞中的STC2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2±0.041比1.003±0.091,t=9.207,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0.045比4.190±0.052,t=27.218,P<0.01),其集落形成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6.670±4.163比161.000±3.606,t=20.232,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3±0.350)%比(6.397±0.350)%,t=37.546,P<0.01]。与对照组比较,STC2敲减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稍增多[(67.183±0.945)%比(64.500±0.341)%,t=4.625,P<0.05],S期的细胞比例则稍减少[(29.360±0.403)%比(30.777±0.640)%,t=3.243,P<0.05],G2~M期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3.457±0.558)%比(4.723±0.598)%,t=2.684,P>0.05]。PCR Array筛选和RT-qPCR验证的结果显示,STC2敲减组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AF1:2.49±0.29比1.00±0.03,t=8.724,P<0.05;PTEN:2.10±0.15比1.00±0.06,t=11.888,P<0.01;APC:2.59±0.14比1.00±0.05,t=18.113,P<0.01)。结论STC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PAF1、PTEN和APC等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斯钙素2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