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医生和助理柜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介绍两型柜在设计方面的考虑和具体技术指标,并阐述使用效果。

  • 标签: 口腔边柜 设计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范围、地理特征和受威胁人群等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按照《2019年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各市(州)居民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选择有饮用销茶习惯人群分布的甘南州、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4个市(州)的12个县(市)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各县(市)温度、海拔、乡(镇)数、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以村计)数、所辖人口数、民族构成、生产方式、销茶饮用情况、茶氟含量等。茶氟含量检测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并进行氟含量超标与否(> 300 mg/kg为超标)的评价。结果调查地点年平均温度范围为0.2 ~ 12.7 ℃,除舟曲县外,其余11个县(市)年平均温度均< 10 ℃;平均海拔高度范围为1 200 ~ 4 874 m,海拔高度> 3 000 m的县有6个(玛曲、天祝、肃北、肃南、阿克塞、碌曲)。12个县(市)总人口数为1 051 843人,有饮用销茶习惯的少数民族492 597人,占46.83%(492 597/1 051 843);其中,藏族474 620人,裕固族10 152人,蒙古族4 660人,哈萨克族3 165人。在125个乡(镇)的860个村进行了销茶饮用情况调查,调查率为79.48%(860/1 082),村边销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户销茶饮用率为42.41%(3 658/ 8 625);从生产方式来看,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5个牧业县和半农半牧的天祝县的村和户销茶饮用率均> 95%。共检测茶样3 664份,茶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有2 588份茶样氟含量> 300 mg/kg,占70.63%(2 588/3 664)。结论甘肃省仍存在大量饮用销茶的人群,主要分布在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等低温、高海拔牧业县,受饮茶型地氟病威胁最大的民族为藏族。

  • 标签: 民族 生产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腋神经阻滞治疗四孔综合征(QSS)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厦门长庚医院疼痛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QSS患者60例,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单侧发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电疗组,每组30例。电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组在电疗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下腋神经阻滞治疗(0.5%利多卡因+1 mg/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共20 ml),1次/周,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2周,评价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2周,神经阻滞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电疗组[(2.3±1.8)分比(3.5±2.4)分,t=-2.14,P=0.037];神经阻滞组患者CMS(疼痛、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各子项及总分均明显高于电疗组(P均<0.05)。且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腋神经阻滞治疗可以优化常规物理疗法对QSS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腋神经 四边孔综合征 超声检查,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6例下眼睑睑缘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中,男10例,女16例,病灶切除后的五形缺损全采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修复。结果26例患者五形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垂直于眼睑的纵向切口转变为平行于睑缘和紧临睫毛下方的横向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3例下眼睑术后轻度淤血,1例术后暂时性视物模糊。术后随访1 ~ 2年,26例患者双侧眼周皮肤软组织外观对称,术后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结论纵切横缝法修复下眼睑缘五形全层缺损,能将纵向垂直于下睑缘的切口闭合线转换为与下睑缘平行的水平横向切口闭合线,达到隐藏下眼睑切口和瘢痕的效果。

  • 标签: 眼睑肿瘤 痣,色素 眼外科手术 五边形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支预埋球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与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好。(P<0.05)结论 同拘禁球囊技术相比,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支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证手术效果,对主支再次狭窄等不良情况进行预防。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 要: 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和药学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医院学习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健康事业对于药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也在逐步转型和优化,以适应当代药学工作的需要。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显著提高临床用药的整体质量其重点就是以机体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对药物综合应用技术和合理用药方法的技术研究。临床药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最终实现用药质量和用药的科学合理性。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人才的需要,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咨询和指导。因此,要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就必须加强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下文就简要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论述。

  • 标签: 临床药学 建设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