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Keloid,KD)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通常不会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基质等。本文对瘢痕疙瘩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信号传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0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将其年龄分布、病因、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多见,心肌炎、糖尿病、高血钾,低血钾也可导致发生。结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临床意义不亚于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

  • 标签: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行化疗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中等或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70例患者在经化疗后,心电图改变率为5.71%,其中肺癌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占2.86%,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占1.43%,贲门癌患者占1.43%,心电图改变率明显低于未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接受以阿霉素为基础化疗4.29%,表阿霉素1.43%,心电图改变率高于非阿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良好,但对合并肺心病患者需尽量避免阿霉素的使用,进一步降低化疗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右束支传导阻滞 化疗 影响
  • 简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当三度AVB发生时,心脏会保护性启动缓慢稳定的逸搏心律来保护心脏,以避免发生心脏停搏。逸搏心律无论来自交界区或是心室,患者一般不会发生晕厥。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患者是以晕厥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因晕厥跌倒发生骨折就诊于骨科,或晕厥跌倒发生脑出血就诊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或者误诊为癫痫发作,而来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只有其中的少数。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晕厥 患者 三度AVB 心脏停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区别,从临床实例出发归纳心房颤动时室内早搏和室内传导差异的鉴别纲要。方法对我们医院住院或曾经住院的五十名病人进行病例研究分析,从病人的心电图R-R间期,QRS形态,QRS波群和QRS时间的差异出发,同时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鉴别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与室内传导存在心电图可观性差异,可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心电图波形波段结合病人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人心脏的具体情况。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存在一定的鉴别难度,可从心电图的波形波段和具体临床病况进行区别。

  • 标签: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传导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46例发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15%,常规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0.87%,两组患者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项症状恢复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 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疗效 探讨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他克莫司对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肝细胞内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探寻他克莫司导致血糖升高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89.83±4.44)g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他克莫司4mg·kg-1·d-1灌胃)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月测量大鼠体重,行尾静脉穿刺取血测其空腹血糖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5个月后,在空腹状态下将2组大鼠分别处死,行心脏穿刺取血,4%多聚甲醛体内灌流分别取出胰腺组织和肝脏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细胞浆质中磷酸化AKT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均呈持续增长,在第3、4、5个月时,实验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呈持续增长趋势。在第3、4、5月时,实验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大鼠的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胰导管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且出现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坏死及空泡样变;⑤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肝细胞浆质内可见磷酸化AKT明显被抑制。结论他克莫司可导致胰岛细胞坏死,胰岛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导致大鼠血糖升高。他克莫司减少大鼠肝脏组织磷酸化AKT的表达,提示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

  • 标签: 移植术后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大鼠 他克莫司 磷酸化AKT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及危险性的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4 月至 2016 年 10 月,我院心内科收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0 例 , 经心电图、听诊心音、触诊、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划分为正常窦性心律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取正常窦性心律组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心肌酶学,血液生化指标及心功能。 结果: 正常窦性心律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相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1) 。其余指标,虽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室壁厚度、内径比较,正常窦性心律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相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大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1) 。而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小于正常窦性心律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 DCM 患者合并了Ⅲ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会加重其心脏舒缩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预后极差,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上应对 DCM 的患者其心律失常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舒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电生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入住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症状DPN22例,无症状DPN32,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日本光电EMB-9200K型肌电图分别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有症状DPN与无症状D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DPN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87例,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5例,设为研究组,未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BNP峰值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均提示严重病变,其中单支病变6.67%,两支病变37.78%,三支病变55.5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严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BNP峰值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高,LVEF更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将患者分为A组(无相关症状)和B组(有相关症状)。记录两组患者24h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逸博的发生频率,两组患者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以及两组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结果B组的24h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发生频率都高于A组(P<0.05)。B组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明显高于日间(800-2200)(P<0.05)。B组在日间(800-2200)和夜间(2200-800)发生2.0s以上长R-R周期和逸博的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与B组相比明显更快(P<0.05)。结论医者借助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掌握患者的2.0s以上长R-R周期、逸博的发生频率,及患者的最快心室率和24h平均心室率,是否有相关的伴随症状出现,便于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处理,帮助患者早日改善不良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应用日本产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716例体检对象进行检测,分析其baPWV与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716例体检人群中,发现baPWV异常者272例(37.99%),baPWV正常者444例(62.01%)。与正常组相比,baPWV异常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为baPWV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作为无创检查动脉硬化指标之一,baPWV可以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应该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广泛推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动脉硬化。

  • 标签: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表现进行分析。方法使用美国牛津公司生产的OXFORMEDELICE5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采用表面电极对每个患者检查对称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8条神经,共600条记录NCV。重点对正中神经进行分段检测。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现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106例,腕管综合征有37例,其中有腕管综合征临床体征者有15例,其余并无明显感觉手部不适;除了腕管综合征还有其他周围神经病变者有31例,单纯发现腕管综合征者有6例,在发现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年龄最小30岁最大84岁,平均54岁,男性12例,女性25例,糖尿病病程由1月至20年不等,平均9年。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居多,有29例,其中6例完全无法引出,所有患者均有腕部以下段传导异常,运动神经传导异常19例,均为腕部有下段传导异常。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并不少见,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的腕管综合征,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糖尿病 腕管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MH)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及增强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相关性,为完善老年MH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170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其分为高血压组55例、MH组50例、对照组(血压正常)65例。观察比较三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情况、颈-桡动脉PWV与CAP参数。结果MH组饮酒、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H组偶测舒张压与收缩压高于高血压组(P〈0.05)。MH组颈-桡动脉PWV、AI、血压第一峰值与最小血压差(P1Height)、增强压、收缩末压(CESP)、平均舒张压(CMDP)、平均收缩压(CMSP)、脉压(CP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桡动脉PWV与LDL-C、CPP与SBP、体质量指数、TC、年龄、空腹血糖、DBP、P1Height、CESP、AI及增强压呈正相关(P〈0.05)。LDL-C、CPP及SBP为颈-桡动脉PWV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MH患者CAP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WV明显升高。LDL-C、CPP及SBP增高为颈-桡动脉PWV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隐性高血压 脉搏 弹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但如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心肌坏死面积大,预后差,死亡率高。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占急性心梗死患者1%-3%,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右室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间隔穿孔的老年女性患者,现将该患者救治与护理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救治与护理
  • 简介:一、提出概念——“相对间距”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安全管理中,引导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的间距,能有效规避幼儿相互间的碰撞、擦伤、划伤、踩踏等安全事故。我们尝试着在做操、队列行进、跑步、走楼梯、做手工以及翻、滚、钻、爬和一些大型的综合情境竞赛等活动中,用地面标识、手臂测量、器械摆放等形式,帮助幼儿相互间保持合理间距。但是若时时处处要求孩子保持绝对固定的间距,

  • 标签: 游戏 幼儿园 安全管理 日常活动 安全事故